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如果要列舉幾種公眾知名度最高的“鳥中明星”,孔雀

一定也是其中之一。我上初中的時候還沒開始觀鳥,只能叫出大約5~8種鳥的名字,孔雀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本週登上實體《物種日曆》插畫的是綠孔雀,你的桌上是否擺著它?

孔雀東南飛

實際上,不只是今人在動物園中看到孔雀開屏會驚歎。幾千年前,古人就已經注意到這種華麗的大鳥了。孔雀之名最早在《山海經》中就已經被提及,不過只是簡單地刷了一下存在感,表達“有種鳥叫孔雀”。晚些時候的《異物志》(東漢)比較細緻地描述了孔雀:“其大如大雁而足高,毛皆有斑紋彩……”。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開屏的綠孔雀

當然,最著名的涉及孔雀的古代作品肯定還是大家廣為傳頌的“樂府雙璧”之一《孔雀東南飛》。雖然文中沒有任何關於孔雀本身的描述,但這部愛情悲劇敘事長詩的首句還是大大提高了孔雀的知名度。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清宮《鳥譜》中也收錄了綠孔雀。

此外,作為有限的幾種婦孺皆知的高顏值鳥之一,孔雀自然也頻繁地出現在藝術家的畫作中。比如明代畫家陳嘉選的《玉堂富貴圖》,還有呂紀的《杏花孔雀圖》等等。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杏花孔雀圖》

然而,你知道嗎?生活在亞洲的孔雀有兩種

兩種孔雀

咱們平時在動物園裡面常見的、每次開屏都能引起一片驚呼聲的孔雀,是來自印度的藍孔雀(Pavo cristatus);而中國本土明星

綠孔雀(Pavo muticus)才是我國古代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孔雀。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沙浴中的綠孔雀。

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是:“進口”的藍孔雀數量很多(被廣泛養殖的也大多是藍孔雀,少數是藍孔雀和綠孔雀的雜交後代),而我們的本土鳥類明星綠孔雀,卻已經要在中國滅絕了。今天,見過真正綠孔雀的人已經極少。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藏在灌叢中的綠孔雀。

綠孔雀和藍孔雀都屬於雞形目雉科孔雀屬,體型上比較像:小頭長脖子,有羽冠,雄鳥也都有長達一米多的尾上覆羽(注意:孔雀能開屏的部分不是尾羽哦,而是高度特化的尾上覆羽)。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綠孔雀雄鳥。

不過,如果你仔細觀察兩種孔雀,會發現它倆其實幾乎任何地方都不一樣。

比如,綠孔雀的羽冠是直立的簇狀,藍孔雀則是扇形羽冠;綠孔雀頭後部有一塊明顯的黃色裸皮,藍孔雀沒有;綠孔雀頸部有綠色鱗片狀斑紋,藍孔雀的頸部則是純藍色;綠孔雀的兩翼收攏後是深藍色的,藍孔雀收攏的兩翼則密佈白、褐相間的斑紋;綠孔雀身材高挑,有顯眼的“大長腿”(其實是很長的跗蹠),而藍孔雀則“個矮腿短”……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來對比下藍孔雀(上)、綠孔雀(下)雄鳥。

相對而言,我覺得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綠孔雀比藍孔雀更加華麗、優雅。

林奈在綠孔雀這栽了跟頭

綠孔雀的雄鳥體長可達2.3米,其中“尾屏”(即特化的尾上覆羽)就有一米以上,開屏時簡直美得令人窒息,就連

一貫以嚴肅客觀著稱的《中國動物志》,對綠孔雀的描述都使用了“華麗無比、殊形豔麗”等充滿激情的詞彙。綠孔雀的雌鳥並沒有像雄鳥那樣華麗的尾屏,但頭、頸部的金屬綠色和雄鳥是一樣的。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綠孔雀雌鳥。

綠孔雀學名的種本名muticus意思是“縮短的”,然而,綠孔雀明明不比藍孔雀小啊,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呢?原來,

現代分類學祖師林奈在命名綠孔雀的時候,並沒有看到真實的鳥,甚至連標本都沒見到。他對綠孔雀唯一的認知,來自一張從日本寄到歐洲的靈魂畫作——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綠孔雀靈魂畫作,雌鳥(左)和雄鳥(右)。

特殊的臉部花紋、垂直的羽冠簇、頸部的鱗狀斑,加上“大長腿”,確實畫出了綠孔雀的幾個標誌性特點。然而,這位靈魂畫師把綠孔雀畫得這麼短(特別是尾屏),沒見過真鳥的林奈大師表示:我也很無奈呀……

雲南的綠孔雀

綠孔雀一共有3個亞種,零散地分佈在中國南方、印度東北、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在我國的是綠孔雀imperator亞種,目前僅見於雲南南部的極個別地點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綠孔雀生活的季雨林乾熱河谷雲南紅河谷,來找找畫面上的綠孔雀在哪裡

綠孔雀一般早上和下午在林間和河灘覓食,中午和晚上則飛到較高的樹枝上休息。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在高枝上休息的綠孔雀。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綠孔雀雜食,木豆屬的蟲豆是它們喜愛的食物之一

它們繁殖期以家族群為單位活動,既有一夫一妻也有一夫多妻;非繁殖期則會形成超過10只的大群。綠孔雀一窩約產6枚卵,在大型雉類裡不算多的。雛鳥孵化以後特別像小雛雞,也會和小雞一樣跟著家長一起活動一段時間,學習野外生存和交流技能。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萌萌的綠孔雀寶寶。

綠孔雀“天堂”正在崩塌

現在,綠孔雀在家鄉雲南生活得怎麼樣?很遺憾,不怎麼樣。

這得從綠孔雀的棲息地說起。

綠孔雀的棲息地並不止一種,它喜歡生活在氣候乾燥但接近水源的稀樹草原、林間草地以及稀疏且有草地的落葉林中——需要有成片的森林(但不能太密),林下植被以草地為主,且有開闊的河灘。中國西南山地實際上並沒有典型的稀樹草原,只有雲南一些地區的熱帶河谷季雨林符合綠孔雀生活的一切要求。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雲南乾熱河谷季雨林內拍攝到的野生綠孔雀。

熱帶的季雨林和我們通常說的“熱帶雨林”是完全不同的環境:熱帶雨林地區全年多雨,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樹林很密,林下植被以小樹和灌叢為主,也很茂密,草本植物卻很少(因為上層太密了,地面曬不到陽光);而季雨林的重點實際上是一個“季”字:所處地區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區分,總體降水遠少於熱帶雨林區域,以落葉林為主(旱季落葉),樹林總體比較稀疏,林下比較空曠,但有很多草本植物。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求偶的綠孔雀。它們的生存需要有足夠寬敞的林下空間以及開闊地。

在中國,季雨林簡直是綠孔雀的天堂:身材高挑、修長的綠孔雀在稀疏的樹林間穿梭自如;發達的林下草本植物為它們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而季雨林所處的河谷中間河灘則為綠孔雀提供了開闊的開屏炫耀場地和第二個覓食場。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在河邊飲水的綠孔雀。

然而,人類正在親手毀滅這個天堂。

近幾十年來,雲南大量的河谷季雨林被砍伐,進而被栽種上橡膠、香蕉等經濟作物。特別是緩坡河谷的季雨林,由於適合人類生活和耕種而被砍伐殆盡,只倖存一些河谷深處、人跡罕至之處或是陡坡上的林地,這些僅存的季雨林集中在兩處:一是瀾滄江河谷,二是紅河河谷。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河谷深處的季雨林,綠孔雀在中國雲南的典型生境。

除了耕種,綠孔雀和河谷季雨林還有另一個致命威脅:小水電站建設。雲南僅剩的兩處季雨林之一的瀾滄江河谷季雨林,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建設的瀾滄江梯級水電站蓄水之後,已經徹底消失。

中國能源網,2017

到‘十三五’末,雲南省境內瀾滄江干流14個梯級將全部開發完畢。西藏段水電項目啟動現場籌建,開發重點轉向西藏境內和東南亞周邊國家。”

紅河中上游(戛灑江、石羊江等)和支流河谷僅存的季雨林,成為僅存的數百隻綠孔雀在中國最後的庇護所。國內的自然保護組織——野性中國的攝影師們在這裡拍攝到了大量的綠孔雀影像。

綠孔雀保衛戰

然而,令人絕望的是,在這個最後的庇護所中,裝機電量27萬千瓦的戛灑江水電站已經於2016~2017年開始建設。

一旦戛灑江電站蓄水,那麼中國最後的綠孔雀棲息地即宣告消失。

中國本土的孔雀,比熊貓還瀕危

正在施工的戛灑江水電站。

還有人沒有絕望。

野性中國、自然之友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自然保護NGO第一時間向公眾介紹了情況,輿論被點燃。各大自然保護機構聯名向環保部發函建議暫停該水電站建設,得到了積極的回應。

作為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組織之一,自然之友向雲南省楚雄中院提起了公益訴訟(被告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新平開發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要求永久停建戛灑江水電站。該案於2017年8月14日立案,目前已經進入證據交換階段。

在積極呼籲的同時,野性中國記錄、整理了珍貴的綠孔雀影像資料。來源:野性中國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物種紅色名錄中,綠孔雀的評級是EN(瀕危),比大熊貓(易危)還要高。在中國,綠孔雀也是保護級別最高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但今天,中國最後的幾百只綠孔雀仍然在面對不斷推進的紅河水電站建設,它們的命運,取決於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