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南京的王朝爲什麼會短命?蔣介石又爲什麼非要定都南京?

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這六朝分別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事實上定都於南京的王朝,不止這六個朝代,還有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因此南京是十朝古都,有著500多年的都城史。

為什麼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呢?有兩個傳說非常的出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亡越國,取越人所佔吳地之時,發現南京有“王氣”,於是埋金以鎮“王氣”,並築金陵邑,因而南京也被稱為金陵。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至金陵,認為此地有“王氣”,於是導龍藏浦(秦淮河)北入長江以洩金陵之“王氣”,龍藏浦後來也被稱為秦淮河。

楚威王埋金鎮“王氣”與秦始皇挖人工河洩“王氣”的說法都是傳說,不能當作定都南京的王朝都是短命王朝的科學解釋。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定都南京的王朝都是短命王朝呢?其實這與中國古代的經濟中心與軍事中心的互動有關,也與南京所處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在南宋之前,中國的經濟中心和軍事中心都在華北平原,南京位於南方的長江中下游平原一帶,既不靠近經濟中心,也不靠近軍事中心,定都在這裡的政權,自然而然會成為偏安政權,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均是如此。

定都南京的王朝為什麼會短命?蔣介石又為什麼非要定都南京?

那麼,定都南京的王朝,為什麼不能北伐中原統一天下呢?在南宋之前,華北平原的經濟實力非常雄厚,定都南京的偏安政權,在經濟實力上就輸了北方一籌,而且從南方統一北方,有一個無法克服的地理劣勢,那就是軍隊一到達北方,面對空曠的華北平原,無險可依,後方補給線很長很長,一旦糧草供應出現困難,軍隊就要退回到長江以南,北伐中原的計劃就會失敗。

這就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無法統一北朝的兩大主因。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也是定都南京,那為什麼明朝可以從南京出發,統一北方呢?因為南宋以後,中國的經濟中心轉移到南方了,元朝末年的時候,恰好面臨著元朝的軍事體系已經崩潰的局面,此時的軍事中心實際上也轉移到南方了,這樣一來,朱元璋才能夠以南京為中心統一全國。

定都南京的王朝為什麼會短命?蔣介石又為什麼非要定都南京?

元朝皇帝退居北方草原以後,為防範蒙古騎兵的南下,明朝在北部一帶修築了萬里長城,又設置了九邊重鎮,這些舉措實際上使得明朝的軍事中心又轉移到了以九邊重鎮為中心的北方地區了。

明朝初年,經濟中心與軍事中心的分離,使得南京作為都城的地位相當不穩,永樂、洪熙、宣德年間,明朝的都城一直在北京和南京之間遊離,在明成祖遷都北京之後,繼位的明仁宗甚至還想復都南京,直到明英宗時期才正式定都北京,正式定都北京之後,南京依然是留都,南京有一套完整的中央行政機構,準確地講,明朝施行的是“兩京制”。

到了清朝的時候,軍事中心更是固定在北方,清朝的都城在北京,為了兼顧南方的經濟中心,大運河的運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條南北貫通的大運河把軍事中心與經濟中心聯繫在了一起。

到了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軍事防禦重點,實際上已經從西北內陸轉移到東南沿海了,軍事中心有逐漸往南轉移的趨勢,所以南京作為首都的優勢越來越凸顯。

中華民國建立之初,有武昌和南京兩個城市可以作為都城,選擇南京作為首都有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在裡面,由於武昌緊臨長江,清軍正在長江北岸集結,虎視眈眈,武昌顯然是不適合作為都城的,因而放棄了武昌作為都城的計劃,而選擇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

定都南京的王朝為什麼會短命?蔣介石又為什麼非要定都南京?

南京臨時政府成員

1927年,蔣介石之所以選擇定都在南京,是因為他想要全國各界的人士都知道,南京國民政府才是1911年南京臨時政府的真正繼承者,他領導的國民黨才是孫中山先生的真正繼承人。蔣介石定都南京,考慮更多的是法統繼承問題,況且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還未完全統一華北和東北,北京不在蔣介石的勢力範圍之內,南京國民政府自然不會選擇把北京作為首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