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稱:「神」也會有「失誤」但改變不自己投資信仰!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越來越像投資人的朝聖,87歲的“股神”巴菲特和93歲的芒格端坐檯上,首富比爾蓋茨等信徒在臺下洗耳恭聽。

與以往歷次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不同的是,巴菲特坦言不投資谷歌是“失誤”,後悔當初投資了IBM,還承認錯過亞馬遜是他的“愚蠢”。

“股神”巴菲特稱:“神”也會有“失誤”但改變不自己投資信仰!

在人們心目中,“神諭”是至高無上的,不容有誤。那麼“股神”失誤是否會改變價值投資的信仰呢?不會!投資決策的失誤每天都在發生,因為創新的價值,通常是在收穫成功之後才會被發現,泡沫的風險,也經常是在泡沫破滅之時才浮出水面。

1999年,李澤楷控股的盈科數碼投資220萬美元持有騰訊20%的股權,又在2001年以1260萬美元轉讓給了南非的MIH基金。這一筆投資不到兩年獲利近6倍!但若當時不賣,像MIH基金一樣持有到現在,騰訊20%股權價值逾600億美元!

“股神”巴菲特稱:“神”也會有“失誤”但改變不自己投資信仰!

首富比爾蓋茨的身家也不過900多億美元。證券投資,買時看的是創新價值,賣時想的是泡沫風險,價值投資的決策就是一系列的愚蠢和失誤,才能讓更多的人在股票買賣和市值分享的過程中驅動產業創新。

經濟學家哈耶克臨終前完成的著作是《致命的自負》。如果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證明了財富起源於人性的貪慾,哈耶克則論證了人性的另一面——自負。人作為一種經濟動物,因貪婪而求財,因自負而失誤,所以投資市場永恆存在著一種財富存量,我稱之為:“失誤者剩餘”。

“股神”巴菲特稱:“神”也會有“失誤”但改變不自己投資信仰!

價值投資所創造的財富,往往不是因為投資人的聰明,其中很高比例來源於人的愚蠢和失誤。普通投資人最常說的話就是“假如……”,

其實人生若有三個“假如”,你就是百億富翁了。假如李澤楷2001年沒有轉讓騰訊20%的股權,哪有南非MIH基金的鉅額財富?再追溯以往,假如沒有李澤楷和IDG基金當初投資於馬化騰和他的團隊,或許今天就沒有騰訊——亞洲第一大市值的公司!

“股神”巴菲特稱:“神”也會有“失誤”但改變不自己投資信仰!

技術創新天天有,產業創新劃時代,巴菲特所謂的“愚蠢”恰恰是他的智慧,是他在警示他人,提醒自己,要在投資的決策中不斷克服“致命的自負”,才能發掘“失誤者剩餘”。劃時代的產業創新來源於新資源的開發利用,每一個時代的產業源頭都是基礎資源的轉換。

“股神”巴菲特稱:“神”也會有“失誤”但改變不自己投資信仰!

農業文明的基礎資源是土地和勞動,人們至今還吟誦著經濟學家威廉配第的名句:“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工業文明的基礎資源是石油煤炭,人們至今還重複著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名言:“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

現代社會是金融文明的時代,金融文明的基礎資源是大數據+雲存儲,背後則是思想的積累和算法的革命。早在春秋時期,趙國的儒生荀子就留下了一句曠世名言:“學無涯而問不止,問不休而學有成”!由此簡化而來的“學問”二字,就是今日大數據資源的起點,也就是現代人工智能技術所開發的無限性可再生的基礎資源。

“股神”巴菲特稱:“神”也會有“失誤”但改變不自己投資信仰!

金融化思想為財富,股市化風險為機會。但中國股市自創立以來,一再重複著“政策市”的特徵:一漲就發瘋,一瘋就監管,一管就暴跌,一跌就絕望。沒有大鱷的股市,就沒有騰訊的傳奇。沒有非理性繁榮,必然有恐慌性拋售。A股市場在監管風暴中飄搖,機構投資人紛紛退場,若再度跌破滬指三千點,或將引發恐慌性拋售,從而產生“跌出來的機會”,再次重複!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希望每次分享都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實際性幫助和啟發,可以動動手指關注我的頭條號,並且收藏,點贊,評論。看見大家跟我的互動,也讓我有更新下去的動力,發表更多幹貨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