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願意與印度、日本、澳大利亞保持軍事友好關係?

杜達特洛夫斯基


美國與印度、日本、澳大利亞保持軍事友好關係歸根到底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全球戰略的需要。作為世界警察,美國人的目標當然是全球存在、全球到達、全球打擊,但是,不管美國實力有多強大,自己也不可能一國包打天下,需要有一批幫忙的小弟或者合作者,幫助美國分擔一部分工作。比如日本,就要幫助美國在遠東和東亞地區起到警戒、偵察和巡邏的作用,在戰時,日本自衛隊還要協助美軍在海上完成反潛、反水雷任務,在空中完成防空、攔截任務。所以日本海上自衛隊經常被戲稱為美國第七艦隊反潛大隊和反水雷大隊不是沒有原因的。

此外,美國要全球部署,就要在全球各地都有基地和供應鏈,這就需要和各地區的重要國家搞好關係。題主提到的國家中,日本和澳大利亞都有美國重要的軍事基地和大量駐軍,一旦遇到衝突,這兩個國家的基地將成為美軍前沿部署的支撐點,也將成為後勤供應的物資集散地,不搞好關係怎麼行?

而印度的情況略有不同,印度和美國的關係與日本、澳大利亞都不一樣,沒有那麼“鐵”,也沒有那麼死心塌地,總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美國拉攏印度,主要是為了從另外一個方向對中國形成威脅,同時也為了在印度洋和波斯灣的行動得到印度的一些支持。T


聯合防務


說到這個世界上盟友最多的國家是誰?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美國,沒錯,可以說這個星球上稍微有點地位的國家,或多或者都跟美國扯上點關係,其實道理大家都懂,跟著美國混有幾個好處,首先就是能過上好日子,畢竟美國佬有錢是大家都知道的,其次就是不會被揍,看看站在美國對立面的國家就知道了,無時無刻不處於被針對當中!

其實,要成為美國的朋友,那是要看你有沒有價值或者說能不能幫美國實現某些目的的,比如在亞太地區,日本、韓國是美國最忠實的狗腿子,日本要是沒有美國扶持,絕對沒有今天的地位,至於韓國嘛,連軍隊指揮權都可以交給美國的就更加不用說了,對了,還有一個就是印度,不過印度是一個有野心的國家,沒有完全倒向美國,反而更像是處於一種互相合作的狀態!

那麼為啥美國會和這幾個國家保持親密聯繫呢?大家只要知道美國在亞洲或者說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對手是誰就知道了,所以,為了能更好的遏制這個對手,那麼就必須在他周圍埋下儘可能多的釘子,以便在政治上和軍事上保持絕對的壓力,這樣一考慮,在亞洲就必須要有幾個強力的代言人,因為要強力,所以實力就不能太差,那麼印度、日本、韓國這三個國家就是首選了,當然,像新加坡、越南等一下東南亞小國,美國也沒忘記拉攏,總之,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這種C字型包圍的戰略已經完成了七七八八了!

至於澳大利亞嘛,本身就是美國傳統意義上的盟友,畢竟都是同屬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其實只要是這個陣營的非中立國,跟美國都有說不清的關係的,而澳大利亞又是一個地區性強國,南太平洋地區的霸主美國與其交好,才能更好的穩固自己世界警察的地位,畢竟多一個地方有盟友、有軍事基地支持,就更方便美國的全球軍事部署戰略,太平洋一直都被稱為美國的後花園,那麼美國想要實現控制整個太平洋就少不了澳大利亞的支持,全球海軍首先要擔心的後勤補給問題就這樣解決了,控制了關鍵的幾個戰略要地,他國海軍想要走向深藍就要受到美國的掣肘了!

所以啊,美國全世界都有盟友不是沒有原因的,這是雙贏的局面,

一方面美國的盟友可以從美國這裡得到實質性幫助,另一方面美國可以利用這些盟友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


哨兵ZH


這四個國家,也就是所謂的“印太國家”,從不久之前美國把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就多多少少體現出戰略上的考慮開始轉向所謂“兩洋協調”,尤其是重視印度的作用。畢竟對美國來說,日、澳都是傳統的軍事盟友,而印度作為最有潛力的人口大國和新興經濟體,又扼住了兩洋的門戶,對於美國來說至關重要。

重合的戰略

從印太所覆蓋的範圍來看,和BAR(belt and road)的範圍有很大的重合之處,某種程度上是“共存”或“競爭”的兩種。而且,最近印太四國也在強調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以整合歐亞大陸。當然,有的人認為這只是誇誇其談,但無論如何,對美國這個全球性的領導帝國來說,在歐亞擁有一套和BAR相對應的話語體系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最後能不能真正落實,但它所形成的的威懾效應和戰略牽扯就已經足夠有力了。總體來看,美日、美澳這兩條線還是最穩固的,印度有把美國影響力拉入亞洲的願望,但不意味著要和美國站在一起。不久之前,中印關係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而印度也接受了俄羅斯提供的反導系統,“不結盟”精神似乎對印度還有極大的影響力。

馬蒂斯的演講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前幾天發表了多次針對印太的演講,重點強調了亞洲有很多belt和road,因此有必要對此作出回應。而且,他對海洋問題、亞洲正在形成的tribute(朝貢)模式也表示了擔心,而應對這些戰略上的挑戰,核心就是印太。這個菱形的戰略構想不僅可以封鎖住西太平洋,更可以向印度洋延伸自己的影響力,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鬆動的同盟

但正如前面所提到,這個戰略是切實的方案,還是“話術”,目前還不能確定。但除了澳大利亞頑固地堅持之外,其他幾個國家都有了鬆動的跡象,明顯表現出對BAR的潛在興趣,日本的積極性最高。而澳大利亞走得過快過激,甚至比美國還要極端,也已經引發了國內的一些反思和反彈。如此僵硬的戰略勢必無法保持同調。

對我們來說,不隨之起舞,推動自己的步伐才是最重要的。


姚錦祥YAO


美國與日本是出於戰略盟友關係走到一起:

冷戰爆發之後美國立刻停止了對日本一系列制裁,因為當時的遠東大陸美國找不到一個獨當一面的盟友,面對大陸上日益強大的紅色力量扶植日本成了美國唯一的選擇,。再加上日本人很會玩手段,巧妙的利用資本主義要錢不要命的心裡,用每年70億美元軍費養活著駐日的10萬美軍,這筆錢足夠維持一支航母艦隊的年度預算,換言之整個第七艦隊都是日本政府在供養,就像當年佔領法國的100多萬納粹德軍不花國內一分錢一樣,因此美國能容忍日本那一系列過激行為。

美國與澳大利亞是意識形態、民族、信仰、戰略利益高度一致的傳統盟友:

美國是一個通用英語的移民國家澳大利亞也是一樣,如果澳大利亞又美國領土一樣富饒的話他也是一個地理位置優越的超級大國,只可惜沙漠居多、資源有限的澳大利亞只能當小弟。二戰時期澳大利亞是美國反共小日本的戰略基地,如今這裡又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支點和能源基地,如果美日之間的貿易對美國JDP的貢獻是20%的話,澳大利亞起到的作用就是10%,這是資本主義聯盟存在的必要前提。

印度是近幾年才和美國走到一起的盟友,原因類似冷戰下的日本:

以前是因為強大的北極熊美日結成同盟,現在是更加強大的巨龍讓美國不計前嫌與印度友好,美國需要印度不斷找事牽制住東北亞這個以可怕速度成長起來的競爭對手(從2008年到今天GDP增長率5倍),就像不喜歡日本的軍國主義一樣美國對印度的種族、宗教、腐敗等等沒有一樣看得上的,但是為了儘快封鎖崛起的龍這都是可以容忍的,


兵器世界


自從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就崛起成為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的霸主,不過這時美國尚有蘇聯這一足以分庭抗禮的競爭對手,隨著蘇聯的解體如今的美國已成為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作為世界霸主的美國最忌憚的就是有新的世界霸權崛起進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因此美國極力壓制某一地區出現強勢的區域霸主——即使美國的綜合國力再強,然而對地緣距離遙遠的亞太、中東等地仍是鞭長莫及,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在這樣的局面下控制關鍵節點、扶植代理人就成為性價比相對合算的控制模式。美國作為一個美洲國家,同其他世界大國的地緣距離是比較遙遠的。具體到亞太地區美國要實現自己的控制意圖要面對幾個主要大國就是俄羅斯、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很顯然中、俄兩國不是美國所能控制的,而剩下的日、韓、澳、印都是美國爭取拉攏的對象。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美國願意與印度,日本,澳大利亞保持友好的軍事關係,是世界重心由西方向東方轉移的結果,以及美國企圖保住全球霸主地位的戰略利益衡量!



美國主要是通過建立"跨太平洋的特殊戰略關係,以及大西洋的特殊戰略關係,來達到實現美國霸權永固這一整體戰略目標。"

但是,美國在處理這幾個國家的關係時,處理方式還是略顯不同,分出″親疏″,或是"厚此薄彼"的!

美國和日本的關係:

美國的杜魯門主義奠定了冷戰基礎後,為了抵制前蘇聯勢力的擴張,以及抵制共產主義的傳播,美國在東亞開始作戰略調整,在太平洋地區依靠日本和菲律賓來防禦前蘇聯。

因此戰略考量因素,美國很快使日本建立了海陸空防禦體系。由於戰敗後的日本憲法規定,日本不能擁有軍隊,所以日本改頭換面,建立了全國警察保衛隊。1960年後改名為"國民自衛隊",擁有軍艦,空軍及坦克等防禦及進攻的重型軍事裝備。當時的麥克阿瑟甚至在1947年時就要與日本簽訂和平條約,使日本擺脫戰敗國的地位。但是,這種做法遭到了前蘇聯,以及當時的國民政府強烈反對!

由於麥克阿瑟對日本法西斯軍國的成功改造,以及幫助日本右翼的政客掌握了政權,所以日本此後一直親近西方!

冷戰結束後,日本依然是美國稱霸世界,保持全球戰略優勢,遏制俄羅斯,朝鮮等國重要的一枚棋子。

隨著美國經濟實力不斷衰退的原因,以及美國看到日本急於成為政治大國的焦急心裡,為了讓日本替自已分擔一部分負擔的美國,也逐漸放鬆了對日本常規軍事力量的管制,使日本的軍事實力成為東亞地區,乃至世界,都是一支不容低估的高素質軍事力量!

但是,美國對日本這個血管裡流著"虎狼"血液的國家,心裡始終充滿著防範與警惕之心,在軍事技術以及裝備出售方面始終對日本留了一手,以及對日本公開擁有核武器想法更是一直起著壓制的作用。

美國與澳大利亞的關係:

在冷戰開始到美國因911事件之前的這段時間裡,澳大利亞一直處在美國全球戰略地位的邊緣地帶位置,美國並沒有給與他太多的關注與重視!

但是隨著美國在中東地區發動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二場戰爭後,東亞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發生的此消彼長變化,以及世界重心開始由西方向東方轉移的重要因素,使美國產生了嚴重的戰略焦灼心態。美國的政府文件便開始叫囂"美國要更廣泛的分佈於亞洲,並適應在亞洲的存在,而不是以往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戰略!

美國五角大樓制定"空海一體"的戰略構想後,使具有戰略縱深和後勤支援能力的澳大利亞更成為美國一個充滿優勢的戰略位置。

此時,和美國同文同種的澳大利亞開始引起美國的足夠重視與關注,澳大利亞處在東方和西方兩個世界結合部的邊緣位置,反而成了他的最大優勢!

而美國願意和澳大利亞發展軍事友好關係,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

由於澳大利亞"內向″與"外向之間搖擺不定的兩棲心態,使澳大利亞軍隊不得不遠離本土去實行離岸做戰。

如布爾戰爭,加里波利戰役,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

在距離本土近的地方,如1999年聯合國授權的干預東帝汶行動,2004華東南亞海嘯後的大規模的援救行動,以及所羅門群島或是斐濟等國家地區的長時間管理和維護治安行動!

由於澳大利亞的地理戰略位置,以及兩國狼狽為奸的戰略觀念,和與美國牢固的同盟關係,在美國駐軍問題上總是保留一致的態度,可說美國同澳大利亞的關係最"親密與牢固"!甚至有世界的輿論大膽預測說",美澳兩國的關係將發展為本世紀的"特殊關係",在範圍與重要性方面,甚至可以取代美國與英國的關係!

美國願意與印度發展軍事友好關係,純粹就是"忽悠"與"利用"的戰略手段!

現在的印度洋,己經發展為一個重要的海上貿易中心,世界一半以上的集裝箱和70%的石油運輸要進入霍爾木茲海峽,然後從馬六甲海峽駛出。更重要的是,"6860萬平方公里白印度洋有著豐富的各類礦藏和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

而做為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的印度,由於在此地毫無爭議的政治,軍事,外交的實力,自然成為美國極力拉籠與利用的對象。美國希望印度能同自已結成"同一條戰線",並且坐在同一條戰船上,使印度成為遏制自已戰略目標的打手或是棋子。

然而美國精印度更不傻,對於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大棒的打壓,以及美國"口惠而實不至"的外交手段,印度自然不會死心塌地的和美國結成"同一條站線″或是坐到同一條船上而損害自已的核心戰略利益!

由於美國日益衰落的現實,使得美國的凝聚力與向心力越來越呈現出下降或是大幅下滑的趨勢。因為亞洲各國勢力所發生的此消彼長變化態勢,使得亞洲局部地區的秩序重新洗牌己經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在亞洲,共同發展,互惠互利,合作共羸,己經成為亞洲國家和地區的人心所向,不以美國意志為轉移的時代大背景!

因此說,"無論是美國的亞太戰略,還是印太戰略,最終都是美國的黃粱一夢,無法逃脫失敗的歷史宿命!無論今天,還是明天,美國在亞洲的任何“狼子野心"式戰略企圖,最後通通會成為失敗的歷史笑柄,永載史冊″!


相忘江湖71941665


從世界地圖來看,印度與我國西藏自治區相鄰,位於我國西南方。日本位於我國正東偏北東海方向。澳大利亞在我國的東南位置。從西南——東南——正東偏北,這條線畫出來就差不多把中國圍了大半圈,這就是內美國願意與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保持軍事友好關係的核心原因。



說起軍事友好關係,本質是軍事同盟,國與國之交結盟。美國與這些國家聯盟,簽署協議,運行讓美軍在這些國家駐軍和建立美自己的軍事基地,這樣對於美國來說,才可以得心應手的玩耍它的離岸平衡政策,以此達到遏制圍堵中國的崛起。

美國的島鏈目前來看已經是擺設了,沒有實質性的作用了。好比一粒種子深耕發芽,堅硬一點的地皮是阻擋不了種子最後破繭而出的。 但暗線很管用,少數人看的到 ,比如在金融、科技、媒體等培養了許多代理人。但是不管怎樣,鐵打的華夏,流水的蠻夷。僅此而已。 原創不易,謝謝支持。


崇儒


什麼叫關係?

我以為先弄明白了關係這個問題,自然就理解了為什麼!

所謂關係

1.事物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

2.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

3.對有關事物的影響,值得注意的地方。

4.泛指原因等。

5.表明具有某種身份或待遇的證件。

6.關聯;牽涉。

通俗點說,為什麼遠親不如近鄰?因為經常有聯繫,來往,走動。

同樣,他們之間有聯繫(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等),自然就建立關係。美國雖然是霸權國家,但不是鐵石心腸的壞蛋。還有句話說: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一來二往,關係自然就來了!

如果非得較勁,對著幹,就是親兄弟也會反目成仇!

不是這樣子嗎?




大潮來襲



日本、澳大利亞根本就不是“主權國家”,都有美國駐軍!甚至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是英女王,還有英女王派駐的“總督”,就這種仍然沿襲殖民地制度的國家,無非是美國的跟班、家丁罷了!沒有一點的平等待遇,日澳這類國家都是受美國保護的,本來在國際上沒啥發言權,正是自己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才能出現在世界媒體的頭條當中,充其量刷存在感那一類,並且軍事、政治、經濟都是受美國控制的,瞭解一下他們的武器裝備就知道,完全是美軍作戰體系當中的一個節點!是依據美軍的需要而裝備的,根本不是依據本國的國防需要!


這張照片上:日向直升機航母、金剛/愛宕級驅逐艦、秋月
級驅逐艦,無一不是以美國裝備為主要核心,並且美軍只要求這些日本戰艦具備反潛、防空這樣的能力,而反艦和對陸攻擊都很薄弱!日本的軍事完全被美國閹割了!

政治上就更就更加受美國控制,哪個日本首相、高官膽敢忤逆美國,那麼日本的“特搜部”(日本的廉政公署)馬上就敲他家的門!特搜部是受誰控制的?最早就是“駐日美軍”!

所以,日澳根本就是非主權國家!這樣的國家美國怎麼會和他們以“朋友相稱”?完全是“主僕關係”!


日澳是“非主權國家”,那麼印度又是什麼?印度大體上算“買辦國家”,印度目前的真正統治階級,比如:古老的“塔塔家族”和新一代的“安巴尼家族”,這些家族殖民地時代為英國人服務(塔塔家族最先發家就是賣給英國人軍火、物質),新一代富豪家族拐彎抹角的都與美國資本有聯繫!這些人才能真正的印度統治階級,而非什麼“莫迪”!他只不過白手套而已,整個國家已經被“英美資本”滲透成了篩子!並且,由於印度的地理位置重要、人口數量多,美國對其控制不是太到位,所以對印度以拉攏為主,就是給予表面上的一些虛假的好處,讓印度飄飄然的認為自己已經是大國這樣的虛幻感覺,比如:印度是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大方光芒、21世紀是印度世紀,然後賣給印度先進的武器裝備……等等這些沒啥實際價值的對印度的口頭表揚與“實惠” ,實質上就是不想讓印度崛起、有自主性。

總得來說,美國對於“日澳印”是輕視加利用這樣的關係!資本(帝國)主義國家在對外交往過程中歷來都是:只有永恆的利用,沒有永恆的友誼!所謂願意交朋友的說法就是“口蜜腹劍”,一點利益和利用價值都沒有憑啥和你交朋友?美元沒有地方花了?他咋不與非洲內陸的極端貧困國家交朋友呢?所以說,美國和誰“交朋友”完全是軟硬兼施的手段!軟就是:你還有利用價值,在世界媒體頭條上還能看見你的“國名”,似有些影響力,這樣美國才願意和你交朋友;硬就更好理解了,不服管束就打你唄!歸根到底還是為了美國自己的利益罷了!


皇家橡樹1972


奧巴馬時期,美國提出了重返亞太戰略,而特朗普為不同於奧巴馬,又提出了所謂的印亞太戰略,將印度洋地區也納入了其所謂的戰略之中。新瓶裝舊酒,本無什麼新意,但其將印度也拉了進去,似乎就有了不尋常的意義。

在冷戰時期,美國搞了第一島鏈,第二島鏈,日本在新世紀又搞什麼價值觀外交,菱形外交等,以及奧巴馬的重返亞太,現在特朗普的印亞太戰略,無非是忌憚東亞大國崛起,妄圖打斷阻止大國崛起的步伐,消除威脅其霸權的所有可能,這就是美國拉攏印度,甚至不惜放下身段,要於印度結盟的真正原因。

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倡導者,以及在世界格局不斷變化的今天,印度和美國的利益並不一致,而印度天生就有一個大國夢,不會真心甘居人下。美印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盟國,以後也無非是同床異夢,相互利用而已。但其共同遏制東亞大國崛起的目標一致,有一定的合作意願,某種程度上還會走到一起。

日本與美國是佔領與被佔領的關係,日本在軍事上是從屬地位,沒有獨立的戰爭權力,在戰時需要配合美軍行動。按日本憲法規定,日本只有自衛隊,不能有國防軍。所以,美國與日本是一戰後建立的持殊同盟,隨著美國霸權野心的膨脹,以及其國力的相對衰退,在亞洲力所不逮,就需要日本承擔更多責任義務。於是,對日本的軍事發展從嚴管到警惕,到現在的放縱。日本軍力的發展,符合美國的戰略需求,也得到了美國的首肯和幫助。

澳大利亞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從二戰開始就是美國的跟班,不僅參加了二戰,就是朝鮮戰爭,及至後來的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等,都能看到澳大利亞士兵。尤其是奧巴馬重返亞太戰略,澳大利亞的戰略地位突現重要性,澳大利亞的政客也倍感在美國地位的提高,開始在亞太地區提高調門,跟著美國高呼口號,好像找到了大國的存在感。其實就是個跟班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