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眼下已进入秋季,气温回落天气转凉本是人们欣喜的事情,但对于身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进入秋季就意味着危险又一次来临。秋季之后,气温逐步降低,将导致人体血管壁小幅度收缩,血管变脆。这对于健康人来说没有影响,但对于心血管病患来说,本身的血管堵塞、血压偏高再加上血管壁的收缩,危险系数直线上升。据悉,秋季历来是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的高发期,那么,进入秋季心血管疾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高发疾病之二:高血脂

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入秋之际,要做好防护:

1,调节饮食,控制血脂。建议多吃谷类、豆类、蔬菜、水果,少吃含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多的食物。秋令进补要严格控制;

2,选好时间,有氧锻炼。提倡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可以消耗体内多余脂肪,降低胆固醇,防止高血脂的发生。绝不能因为寒冷而减少运动;

3,调整情绪,切勿激动。秋季日照短,容易出现抑郁或烦躁易怒。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引起血脂升高,这些都不利于血脂的预防和控制。因此平时要注意心胸开阔,保持平稳情绪;

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体内血脂的异常变化,及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等作出调整,还可以对高血脂人群的治疗情况作定期监测。


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高发疾病之三:冠心病

秋季天气寒冷,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其主要病理基础是气温下降,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同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一步则引起血管收缩或痉挛,使得管腔闭塞,而血管内的斑块被损伤后即引起血栓堵塞血管,进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为了防止冠心病的发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肠道通畅:平时要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积极治疗便秘,多喝水,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也可以做一做提肛运动;

2.科学饮食:应保持优质蛋白质的摄取,如瘦肉,新鲜的鱼肉等;坚持低盐、低糖、低胆固醇、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食物;晚餐不宜过饱;

3.保持平和心态:减少心理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幸福、激动和忧郁等情绪,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刺激;

4.保持血糖、血脂、血压达标。冠心病的危险就会大大降低。


秋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高发疾病之四:中风

秋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秋季中风的高发因“秋燥”而起,所以预防“秋燥”就能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

1、及时补水。每天的饮水量需保证在1200毫升左右,分多次饮。机体缺水易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加大,严重时会形成血栓,增加中风发病几率。日常补水尤为重要,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最好能每隔1小时喝一杯水。对于夜尿多的人而言,床头应放一杯水,起夜后喝几口,以及时补充水分。

2、注意保暖。天气由凉转寒,人体受到刺激后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引起血压升高。此时,血小板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血液黏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易促使血压增高和血栓形成。再加人的生理功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所以,应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加衣服、被褥。

3、饮食清润少辛辣。气候干燥,易损伤人体阴津,所以饮食上宜多吃清淡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例如秋梨、甘蔗、百合、银耳、大枣、红薯、枸杞、麦冬、沙参、蜂蜜、山药、白扁豆、藕、栗子、胡桃、花生、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等。少吃辛辣、煎炸这类易伤阴津的食品,如辣椒、生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