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红眼病”易传染,防治很关键

秋季“红眼病”易传染,防治很关键

急性结膜炎是由于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一种眼病,细菌可通过接触蔓延,以毛巾、手、钱币、玩具、水为媒介传至眼部。

主要临床表现为:眼怕光或有异物感,瘙痒不适,眼睑沉重、灼热,夜间或下午加重;闭眼睡眠后,眼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结痂,使上下眼睑不能张开;睑结膜充血、水肿,球结膜周边充血。

本病俗称“红眼病”,中医称“风热眼”等,起病多因感受风热外邪或时气邪毒,或兼肺胃积热,内外合邪,侵犯肝经,上攻于目,治疗以消风热、泻肝火为主。

在发病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本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接触性传染。患者勿去公共场所活动,如影剧院、浴池、游泳池等,日常用品如毛巾、脸盆、玩具等,用过后应严格消毒处理,以防传染、流行。另外,急性期眼泪多时应以干净手帕拭之,勿以脏手脏物拭擦。上眼药时遇有分泌物过多,应清除后再上。分泌物可用消毒棉球在眼睑外轻轻除去,切勿伸入眼内,以防损伤黑睛。

白天应按时滴用消炎的眼药水,以勤滴为好,眼部退红后还须一天三次滴眼,维持一周,晚间睡前涂抹眼药膏一次,能避免次日早晨上下眼睑被分泌物粘住,同时结膜囊内可保留较长时间药物浓度,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2. 在饮食上忌辛辣刺激之物,如辣椒、葱、姜、蒜、芥末等,因这类食物多具有温热之性,有助阳化热之弊,并可耗伤肺胃之阴,使脾胃积热加重,从而不利于本病的尽早康复。

3. 忌食海鲜发物。海鲜之品如黄鱼、带鱼、鳗鱼、虾、蟹及公鸡肉、狗肉、羊肉等具有腥发之性,可加重黏液分泌物的增多,影响疗效,故当忌食。

4. 忌暴怒或忧思,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 暴怒或忧思伤心脾,可致肝郁,久郁化火、肝火上炎,与风热之邪毒相合,可加重眼部的充血、水肿、疼痛。

5. 忌烟酒,烟中所含尼古丁,可引起眼部血管收缩,使外周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局部抗病力下降。饮酒可助邪热毒气,犹如“煽风点火”,同时饮酒损害肝脏,造成肝血耗伤、肝阴不足、经脉空虚,风热邪毒更易侵袭,从而加重病情。

6. 忌戴眼罩。患急性结膜炎时,由于眼部分泌物增多,若戴上眼罩则分泌物滞留,结于结膜囊内不能排出,加之局部湿度、温度适宜致病菌生长繁殖,而使炎症加重,或合并角膜炎。有怕光、流泪症状时,可戴墨镜保护。

在患急性结膜炎期间,有几则方便小验方可试用:

1. 取桑叶、菊花各10克,红花5克。置于杯中,开水冲泡后,先熏患眼,熏后温服,每剂连泡2次,1 日2剂。用药期间忌食海鲜发物、刺激性以及辛辣、肥甘厚味食物。

2. 取生姜9~12克, 食盐适量,共捣烂,用薄布包住,蘸矿泉水擦上下眼皮,屡蘸屡擦,以擦至眼皮极热为度,擦后用温水将眼皮洗净。轻者一次即愈,重者一日擦2次,亦可痊愈。擦眼时须紧闭其目,勿令药液冲入眼内。

3. 取鲜蒲公英120克(干品60克) ,煎汤2大碗,一碗温服,另一碗趁热熏洗患眼,每日2剂,上下午各1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2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