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歷史:海河春秋

文安縣地處九河下梢,地勢低窪,從歷史上就有十年九澇的記載。小災之年窪內積水,莊稼歉收;大災之年,村莊淹沒,村民四處逃荒。

1939年一場大水,房倒屋塌,每個村外出逃荒的人佔全村的百分之八九十。我們80多歲的老人都記得當初那種水災年月的苦難生活,真正是淹了文安窪,十年不還家。解放後水災仍時有發生,種不得收。尤其是1963年一場大水,文安窪一片汪洋,人民苦不堪言。

為了解救人民免遭洪澇災害,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偉大號召。發動億萬人民在海河流域開挖了子牙新河、永定新河、海河和獨流減河等通海河道,並加寬改造了各支流河道的配套工程,興建了水庫攔洪蓄水。通過蓄瀉兼顧,從根本上改變了海河流域災害的歷史面貌,我們文安縣的工農業生產才有了穩步的發展。

我縣在根治海河大型水利建設中,根據上級的要求,每年分春秋兩季組織動員幾千名民工,組成民兵團開赴海河工地。在十多年的治河工程戰鬥中,我縣民兵團在力爭上游的目標指引下,每年每季都按質按量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我受縣委的委託帶領海河民工在海河戰鬥了6年共12期,是負責治理海河工作時間較長的。在毛主席的偉大號召指引下,億萬人民以改天換地的偉大壯舉,以參軍參戰的行動完成了海河的根治任務,為我們的子孫安居樂業,免受水災困擾做出了突出貢獻。

文安历史:海河春秋

海河民兵團是一支軍事化的建設隊伍

在根治海河工程中,我縣每年都要出七八千名青壯年。這種大型工程從前並沒有經歷過,因此總怕工作落了後,所以工程開始時,領導海河工作的班子幾乎是抽調了縣級工作幹部的四分之一。1969年我參加海河工作時指揮員就有5個,加上下層各個組織的幹部就有70多人。上級分配8000人的任務,為了趕速度,各公社不斷的增人,實際人數已經達到上萬人。如此多的人,當時消耗是相當大的。經過兩期的實踐,從上到下廣大幹部都感到必須迅速的改進隊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參加海河工程領導工作的。當時上級要求一方面要精減人員,一方面要對民兵實行軍事化管理,要求思想革命化,行動軍事化,工作戰鬥化,要調得動,打得勝。根據上級要求,海河民兵團在組建時,人人要經過體檢,不合格的堅決不能湊數。在幹部配備上,挑選精兵強將,每個公社做為一個連隊,設連長和指導員,同時設有工程、後勤等組織。開赴工地時要像軍隊一樣拉練步行,整體直達。每個連隊都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位。縣團幹部都要深入到連隊當中抓政治思想工作,學習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誓師大會後正式開工。為了減輕後方人民的負擔,當時處處提倡勤儉節約,在搭建工棚時提出一層箔子兩層泥,不用油氈不用席。寧肯自己受些苦,也要為後方人民節約開支。通過整頓,各連隊的民兵不增人,不換班,不向後方要糧款,成為廊坊地區的先進兵團。

民兵團三過天津隊伍不亂

在開挖永定新河下游時,行軍必須經過天津,七八千輛小推車隊伍經過大城市是比較困難的。經過和天津方面聯繫,對方也怕出事故。於是雙方達成協議,領導做保證不能出事故。出發前,各連隊要辦學習班,每個連隊的打頭車輛都要插一杆紅旗,標明隊伍,每連隊的連長打頭陣,指導員壓後陣,防止掉隊及處理行進中的問題。就這樣,一輛輛小車排成一字長龍。進入天津由紅旗路進西南城角,通過北馬路、大衚衕奔張貴莊。前頭出了天津,後面還沒有進城。如此長的隊伍在市中心整齊不亂的穿行,服從警察指揮,叫停就停,叫走就走,沒有造成任何混亂,贏得了天津市的領導和市民的稱讚。這樣共經過了3次。在第3次經過時,天已經晚了,天津市的領導讓我們住宿,準備了宿營地,還安排了文藝演出。我們住下後,為了保護好人家的公共財務,團部和連隊組成了檢查團,對各住宿地點進行檢查評比,對損壞的物品雙倍給予賠償。這種做法得到了天津市領導的高度讚揚。

在蘆葦塘裡施工

一年秋天,我們被分配到北大港的中心開挖獨流減河。原先獨流減河的水瀉到北大港就沒有河道了,上級要求不僅要把獨流減河加深,還得通過北大港再開挖到海邊。這期工程的地點座落在漫天荒野的蘆葦水塘中。這地方方圓十里,積水滿地,河道必須從這裡經過。

那年趕上雨水大,積水很多,而且葦子長得很茂密。我們的隊伍到達時幾乎找不到進入工地的入口,由於有積水,我們只好在大港的邊沿、地勢較高的地方紮下了營地。第二天我讓後勤組長和工程組長去勘察工地,兩人從上午轉到下午,轉了一天才出來,飯也沒顧上吃。他們回來報告說,這裡方圓10多里,都是這麼多的蘆葦和積水,沒法開工,應向上級反映一下。根據他們的彙報情況,我們領導班子成員經過研究,動員大家不要灰心喪氣,上級交給我們這麼艱鉅的任務,說明上級領導信任咱們。我們決不能向困難低頭,給領導臉上抹黑。於是我們找到了一個熟悉情況的當地人,並在他的帶領下,找到了開挖河道的樁面,順著樁面的號碼我們找到了我縣的工段。這時地區領導帶著工程隊也來了,準備在蘆葦地裡為進場的民兵開出一條進場的道來。經過商量,大家共同的意見是必須搶時間,開路要日夜不停,預計6天5夜可把道路開出來。這一下更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我們研究制定瞭如何開工的方案,並召開了連幹部的會議,傳達了工作方案,大家一致通過組織突擊隊的建議。會後,團部和連長們共同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突擊隊開赴工地,餘下的人就地辦學習班,從思想上武裝起來,準備打硬仗。我們蹅著蘆葦積水來到工地,首先打掉蘆葦,然後在工地周圍打起了圍埝進行排水。經過3天的“戰鬥”,打開了一片開闊地。這時地區的工程隊已經修好路,所有的民兵團全部開了進來,在泥濘的地上搭起了工棚,分好了工段,各連隊也領了各自的任務。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野生動物很多,人一來,嚇得它們到處亂跑,我們抓住了兩隻野狸、5只小狐狸和幾隻兔子,改善了一下生活。

這期工程由於在泥濘的窪地施工,不但施工困難,而且吃糧燒煤在運輸上也有很大難度。因為走不了車,只好由人來背,後來才改成用鏈軌拖拉機運。直到把大堤堆起來,才能運輸。真是一塊難以開墾的荒草野地。

文安历史:海河春秋

斷水七天,人拉人運,工程不停

1969年春天,我縣又被分配到北大港這個低窪段施工。但春季比秋季情況要好得多,而且糧煤供應也能在新開通的道上運行了,所以進入工地後,很快就全面開工了。

這地方由於地勢低,再加上陰雨返漿,使吃水的機井坍塌了,下部堵塞不好上水。一開始還可以上來一小部分,越來越壞,後來就一點水也上不來了。據管機井的技術人員說,這井非動“大手術”不行了,最快也得10天修好。當時正處於各個團的進場階段,各自都忙不過來,想找點外援也難。如果停工待水浪費了時間,必然到時完不戰任務。經過研究,大家認為人是活的,水是死的,蘆葦窪澱能開出道來,也可以找出水來。我們便派出人四處找水,後來在20華里以外找到了通公路的大港油田總部。我們讓各連隊都安排二至三輛水車,幹部帶頭到油田總部拉水。晚上出發,夜間運回來,往返40華里,第二天還誤不了起早做飯。在這次人拉水的過程中,廣大幹部群眾發揮了沖天的幹勁,有的人夜間拉水,白天照常上班,生怕工程落了後。經過5天的人拉人運,後來天津市的領導瞭解到我們的困難,立即讓市衛生局出運水車給我們送水。到運水車來我們又這樣堅持了兩天。這7天當中,吃飯的水勉強夠,喝的水就遠遠不夠了,因為乾土方活兒,出汗多,喝的水就多。由於缺水,很多人啞了嗓子,全體民兵就像電影《上甘嶺》一樣堅持了7天。在這樣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我們縣的民兵團經受住了考驗,大家不怕勞累,不怕困難,搶困難,讓方便,互助互濟。不僅度過了難關,還提前完成了任務。

戰海嘯,冒雨護海擋

1968年秋季,我縣的民兵團被分配到北大港靠海邊的下游。這地方面臨大海,海邊有一道圍堤叫海擋,顧名思義是防備漲潮擋海水用的。大海一天三潮,大小不等,漲潮時小潮到海擋,大潮漲到海擋1米多高,退潮時退出5裡以外,我縣的工地就在緊靠海擋這一段。在工程開挖到3米左右的時候,一天,狂風暴雨,風大浪急。民兵的工棚有的被風颳塌,有的被刮漏了水。全團民兵都起來搶修工棚。這時,海上大浪翻滾,從海擋外一直衝到海擋裡面。團部考慮到我們的工段緊挨海擋,真要把海擋衝開,把工地淹了,那可就沒法施工了。面對這種惡劣形勢,指揮部召集全體人員和各連隊指導員,說明工地必須做好防汛的準備,各級領導迅速到工地察看,工棚離工地路程雖然還不到一華里,但是由於雨大風狂,人根本就走不動,只好手拉著手往前挪動,費了好大勁才到工地。工地上因為海擋外和河道的深度相差好幾米,再加上施工中座機器對海擋有些損壞,所以海擋排水的地方已經成了危險段,如果衝開海擋,水就會順著河道擁進來,整個河道都會被淹停工。由於我們在家裡的時候年年防汛,所以都懂得一點防汛知識,在這種情況下還不至於驚慌失措。大家一致決定,各連隊趕緊回去調人,留下一半護工棚,一半人來保護海擋。很快就調來3000多人,一看,海擋真的開了。在縣團指揮部的指揮下,一部分人站到水中組成人牆,一連組成了好幾道。團政委張同林同志親自站在水中指揮。浪頭來了打在人牆上,因為人多也就破了勁,衝到海擋上的衝擊力也就小多了。還有一部分人運土加固、打樁、裝草袋,在海擋上層層加固。快天明時,霸縣民兵團的指戰員也來參加。又過了一會兒,風也小了,潮也退了,我們也筋疲力盡了,個個像水鴨子一樣回到了駐地。經過一夜的奮鬥,海擋得到了加寬,河道內的水及時排出,下午就開了工。據當地人講,這是一次大海嘯,我們和海嘯打了一場硬仗。

七里海,搬走了牡蠣山

七里海是一個封閉的窪澱,蘆葦叢生。相傳這裡就是渤海的一部分,經過若干年的淤澱,陸地不斷擴大,向海推進,就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窪澱。我縣的任務正分在了七里海的中間。

開工不久,就挖到了牡蠣山的峰頂。為什麼叫牡蠣山,因為它是由一種叫牡蠣的生物從水中一層一層長上來的,好象仙人掌一樣一個挨一個,連空隙都沒有。這種牡蠣用小鍁挖不動,所以一開始碰到就先甩下,時間不長,整個工段的河底就呈現出了高低不等的山形,使我們難以施工。經過請示地區和省,上級來人進行了視察,確認我們碰到了一座牡蠣山。別的工段卻沒有這種情況。經過領導研究,河道不能改動,施工繼續進行。工程的難度大家都承認,怎麼辦呢?增人吧,施展不開,只能是以硬碰硬了。搞紅旗渠開山鑿石都可辦,牡蠣山也一定能搬走,這是對我們意志的一次考驗。經過反覆研究,我們縣團領導首先堅定信心,樹起敢打敢拼的決心,並向上級領導做了保證。通過開“諸葛亮會”,大家出主意想辦法,決定像開山一樣,用人工打釺的辦法,把釺打進去,通過撬動,將牡蠣弄活動,再用二齒鉤把牡蠣殼撓在鋪在底下的鐵板上,然後裝上小車運走。整個過程就像是愚公移山,終於把牡蠣山從河道內搬走了。以往我們每期工程,都是一個多月的時間,每期完工時間都是前兩名,但這次工程難度大,整整幹了70天。

在開挖工程中,省地指揮部組織了兄弟縣團來我們施工段參觀,表揚了我們不怕困難,敢於硬碰硬的幹勁。新聞記者還拍了不少的照片作為這段歷史的記載,在照片上寫著:“文安民兵團,意志鋼鐵堅,敢於硬碰硬,搬走牡蠣山,苦戰七十天,任務按期完。”

文安历史:海河春秋

六千人任務四千人完成,兩季任務一季完成

1974年秋季,我縣分給的任務是到唐山地區遷西縣灤河下游修水庫。廊坊地區就我們文安一個縣,要求去6000人。遷西縣是山區,高山峻嶺,交通閉塞,出入連條公路都沒有。為了修水庫才在山中開出一條沙石路。這地方的土地全是流沙地,糧食收得不能滿足溫飽,只能靠賣些山貨做為經濟來源。水庫附近大黑河的支部書記說,來這麼多人,可千萬別搞對象,不然這裡的年輕婦女還不全都跟著走了。於是我們答應他們不進村。住得離村遠些,這也是搞好關係的一件大事。以前,我們年年是挖河,搞水庫還是頭一次,怎麼搞法也弄不清。為此,我們提前到工地,向省及唐山負責水庫工程的領導去了解情況,情況清楚後回到縣指揮部,開始研究施工方案。大家認為以前我們施工往往都提前三分之一完成任務,這樣的活三班倒可以換成兩班倒,原定要去的6000人就可以少去2000人,給全縣減輕2000人的負擔。於是我就這個問題向縣委做了彙報,說明了6000人的任務準備4000人完成的大膽設想。縣委讓我們慎重考慮,精減節約是好事,但遠去深山,通訊又不方便,完不成任務怎麼辦。於是我向縣委立了“軍令狀”,保證不比別的縣落後。我縣的民兵隊伍從靜海上火車,經唐山古冶到首鋼下車,天色已晚。又步行了90華里的山路,雖然沿途設有接待站,但我們始終沒有休息,早早地到達了工地。

開工前,我們先給民兵們辦了學習班,說明這次工程與以往不同,7個縣團有6個是唐山的,我們這次等於代表廊坊地區,很光榮。再有就是他們搞三班倒,日夜不停,我們起早掛晚以中午為界兩班倒,問大夥兒有沒有信心,結果大夥兒信心十足,一致表示一定要超過他們。由於大夥兒幹勁十足,沒用多長時間我們的進度就明顯超過了別的縣。後來省領導來檢查施工情況,看到我們在少2000人的情況下,還奪得了施工第一名,對我們團大加讚賞,唐山地區的領導也認為是一個奇蹟。

秋季任務完成後,唐山地區的縣團都安排著退場了。我們瞭解到明年春季還有一季任務,就想為什麼不連續搞下去呢,利用冬天把任務完成,雖然艱苦點兒,但這樣明春就不用出工了,還節約往返的路費。為此,我們請示了省領導,說明了情況和我們的決心。省領導很讚賞我們的做法,批准可以根據民兵的情況自定,於是我們與民兵商量,結果一致通過。工地上只剩下我們一個團,減少了干擾,幹起來更方便了。就這樣一直幹到了臘月二十,順利完工。竣工前,省地領導都到工地上慰問,特對我們進行了通報表彰,表彰了我們6000人的任務4000人完成,兩季的任務一季完成的戰績。收工後,我們指揮部人員臘月二十四才回到本縣。

結 尾

以上介紹的是開挖海河過程中我縣民兵團響應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偉大號召,發揮沖天幹勁,不怕艱苦、迎難而上的幾段經歷。在這個過程中,所以取得好的成績,與省地領導的大力支持,縣委的領導和各公社的認真負責以及廣大民兵的團結奮戰是分不開的。尤其在此期間還湧現出了一批肯吃苦、素質高的好乾部,他們勇於獻身,敢於負責,甘於奉獻,無愧於共產黨員稱號。我希望現在所有的共產黨員都具備這種精神,這種鬥志。如果真的這樣,那就用不了多久,我們中華民族一定會實現偉大的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