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历史:海河春秋

文安县地处九河下梢,地势低洼,从历史上就有十年九涝的记载。小灾之年洼内积水,庄稼歉收;大灾之年,村庄淹没,村民四处逃荒。

1939年一场大水,房倒屋塌,每个村外出逃荒的人占全村的百分之八九十。我们80多岁的老人都记得当初那种水灾年月的苦难生活,真正是淹了文安洼,十年不还家。解放后水灾仍时有发生,种不得收。尤其是1963年一场大水,文安洼一片汪洋,人民苦不堪言。

为了解救人民免遭洪涝灾害,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发动亿万人民在海河流域开挖了子牙新河、永定新河、海河和独流减河等通海河道,并加宽改造了各支流河道的配套工程,兴建了水库拦洪蓄水。通过蓄泻兼顾,从根本上改变了海河流域灾害的历史面貌,我们文安县的工农业生产才有了稳步的发展。

我县在根治海河大型水利建设中,根据上级的要求,每年分春秋两季组织动员几千名民工,组成民兵团开赴海河工地。在十多年的治河工程战斗中,我县民兵团在力争上游的目标指引下,每年每季都按质按量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我受县委的委托带领海河民工在海河战斗了6年共12期,是负责治理海河工作时间较长的。在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指引下,亿万人民以改天换地的伟大壮举,以参军参战的行动完成了海河的根治任务,为我们的子孙安居乐业,免受水灾困扰做出了突出贡献。

文安历史:海河春秋

海河民兵团是一支军事化的建设队伍

在根治海河工程中,我县每年都要出七八千名青壮年。这种大型工程从前并没有经历过,因此总怕工作落了后,所以工程开始时,领导海河工作的班子几乎是抽调了县级工作干部的四分之一。1969年我参加海河工作时指挥员就有5个,加上下层各个组织的干部就有70多人。上级分配8000人的任务,为了赶速度,各公社不断的增人,实际人数已经达到上万人。如此多的人,当时消耗是相当大的。经过两期的实践,从上到下广大干部都感到必须迅速的改进队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参加海河工程领导工作的。当时上级要求一方面要精减人员,一方面要对民兵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思想革命化,行动军事化,工作战斗化,要调得动,打得胜。根据上级要求,海河民兵团在组建时,人人要经过体检,不合格的坚决不能凑数。在干部配备上,挑选精兵强将,每个公社做为一个连队,设连长和指导员,同时设有工程、后勤等组织。开赴工地时要像军队一样拉练步行,整体直达。每个连队都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位。县团干部都要深入到连队当中抓政治思想工作,学习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誓师大会后正式开工。为了减轻后方人民的负担,当时处处提倡勤俭节约,在搭建工棚时提出一层箔子两层泥,不用油毡不用席。宁肯自己受些苦,也要为后方人民节约开支。通过整顿,各连队的民兵不增人,不换班,不向后方要粮款,成为廊坊地区的先进兵团。

民兵团三过天津队伍不乱

在开挖永定新河下游时,行军必须经过天津,七八千辆小推车队伍经过大城市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和天津方面联系,对方也怕出事故。于是双方达成协议,领导做保证不能出事故。出发前,各连队要办学习班,每个连队的打头车辆都要插一杆红旗,标明队伍,每连队的连长打头阵,指导员压后阵,防止掉队及处理行进中的问题。就这样,一辆辆小车排成一字长龙。进入天津由红旗路进西南城角,通过北马路、大胡同奔张贵庄。前头出了天津,后面还没有进城。如此长的队伍在市中心整齐不乱的穿行,服从警察指挥,叫停就停,叫走就走,没有造成任何混乱,赢得了天津市的领导和市民的称赞。这样共经过了3次。在第3次经过时,天已经晚了,天津市的领导让我们住宿,准备了宿营地,还安排了文艺演出。我们住下后,为了保护好人家的公共财务,团部和连队组成了检查团,对各住宿地点进行检查评比,对损坏的物品双倍给予赔偿。这种做法得到了天津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芦苇塘里施工

一年秋天,我们被分配到北大港的中心开挖独流减河。原先独流减河的水泻到北大港就没有河道了,上级要求不仅要把独流减河加深,还得通过北大港再开挖到海边。这期工程的地点座落在漫天荒野的芦苇水塘中。这地方方圆十里,积水满地,河道必须从这里经过。

那年赶上雨水大,积水很多,而且苇子长得很茂密。我们的队伍到达时几乎找不到进入工地的入口,由于有积水,我们只好在大港的边沿、地势较高的地方扎下了营地。第二天我让后勤组长和工程组长去勘察工地,两人从上午转到下午,转了一天才出来,饭也没顾上吃。他们回来报告说,这里方圆10多里,都是这么多的芦苇和积水,没法开工,应向上级反映一下。根据他们的汇报情况,我们领导班子成员经过研究,动员大家不要灰心丧气,上级交给我们这么艰巨的任务,说明上级领导信任咱们。我们决不能向困难低头,给领导脸上抹黑。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个熟悉情况的当地人,并在他的带领下,找到了开挖河道的桩面,顺着桩面的号码我们找到了我县的工段。这时地区领导带着工程队也来了,准备在芦苇地里为进场的民兵开出一条进场的道来。经过商量,大家共同的意见是必须抢时间,开路要日夜不停,预计6天5夜可把道路开出来。这一下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我们研究制定了如何开工的方案,并召开了连干部的会议,传达了工作方案,大家一致通过组织突击队的建议。会后,团部和连长们共同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突击队开赴工地,余下的人就地办学习班,从思想上武装起来,准备打硬仗。我们蹅着芦苇积水来到工地,首先打掉芦苇,然后在工地周围打起了围埝进行排水。经过3天的“战斗”,打开了一片开阔地。这时地区的工程队已经修好路,所有的民兵团全部开了进来,在泥泞的地上搭起了工棚,分好了工段,各连队也领了各自的任务。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野生动物很多,人一来,吓得它们到处乱跑,我们抓住了两只野狸、5只小狐狸和几只兔子,改善了一下生活。

这期工程由于在泥泞的洼地施工,不但施工困难,而且吃粮烧煤在运输上也有很大难度。因为走不了车,只好由人来背,后来才改成用链轨拖拉机运。直到把大堤堆起来,才能运输。真是一块难以开垦的荒草野地。

文安历史:海河春秋

断水七天,人拉人运,工程不停

1969年春天,我县又被分配到北大港这个低洼段施工。但春季比秋季情况要好得多,而且粮煤供应也能在新开通的道上运行了,所以进入工地后,很快就全面开工了。

这地方由于地势低,再加上阴雨返浆,使吃水的机井坍塌了,下部堵塞不好上水。一开始还可以上来一小部分,越来越坏,后来就一点水也上不来了。据管机井的技术人员说,这井非动“大手术”不行了,最快也得10天修好。当时正处于各个团的进场阶段,各自都忙不过来,想找点外援也难。如果停工待水浪费了时间,必然到时完不战任务。经过研究,大家认为人是活的,水是死的,芦苇洼淀能开出道来,也可以找出水来。我们便派出人四处找水,后来在20华里以外找到了通公路的大港油田总部。我们让各连队都安排二至三辆水车,干部带头到油田总部拉水。晚上出发,夜间运回来,往返40华里,第二天还误不了起早做饭。在这次人拉水的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发挥了冲天的干劲,有的人夜间拉水,白天照常上班,生怕工程落了后。经过5天的人拉人运,后来天津市的领导了解到我们的困难,立即让市卫生局出运水车给我们送水。到运水车来我们又这样坚持了两天。这7天当中,吃饭的水勉强够,喝的水就远远不够了,因为干土方活儿,出汗多,喝的水就多。由于缺水,很多人哑了嗓子,全体民兵就像电影《上甘岭》一样坚持了7天。在这样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县的民兵团经受住了考验,大家不怕劳累,不怕困难,抢困难,让方便,互助互济。不仅度过了难关,还提前完成了任务。

战海啸,冒雨护海挡

1968年秋季,我县的民兵团被分配到北大港靠海边的下游。这地方面临大海,海边有一道围堤叫海挡,顾名思义是防备涨潮挡海水用的。大海一天三潮,大小不等,涨潮时小潮到海挡,大潮涨到海挡1米多高,退潮时退出5里以外,我县的工地就在紧靠海挡这一段。在工程开挖到3米左右的时候,一天,狂风暴雨,风大浪急。民兵的工棚有的被风刮塌,有的被刮漏了水。全团民兵都起来抢修工棚。这时,海上大浪翻滚,从海挡外一直冲到海挡里面。团部考虑到我们的工段紧挨海挡,真要把海挡冲开,把工地淹了,那可就没法施工了。面对这种恶劣形势,指挥部召集全体人员和各连队指导员,说明工地必须做好防汛的准备,各级领导迅速到工地察看,工棚离工地路程虽然还不到一华里,但是由于雨大风狂,人根本就走不动,只好手拉着手往前挪动,费了好大劲才到工地。工地上因为海挡外和河道的深度相差好几米,再加上施工中座机器对海挡有些损坏,所以海挡排水的地方已经成了危险段,如果冲开海挡,水就会顺着河道拥进来,整个河道都会被淹停工。由于我们在家里的时候年年防汛,所以都懂得一点防汛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至于惊慌失措。大家一致决定,各连队赶紧回去调人,留下一半护工棚,一半人来保护海挡。很快就调来3000多人,一看,海挡真的开了。在县团指挥部的指挥下,一部分人站到水中组成人墙,一连组成了好几道。团政委张同林同志亲自站在水中指挥。浪头来了打在人墙上,因为人多也就破了劲,冲到海挡上的冲击力也就小多了。还有一部分人运土加固、打桩、装草袋,在海挡上层层加固。快天明时,霸县民兵团的指战员也来参加。又过了一会儿,风也小了,潮也退了,我们也筋疲力尽了,个个像水鸭子一样回到了驻地。经过一夜的奋斗,海挡得到了加宽,河道内的水及时排出,下午就开了工。据当地人讲,这是一次大海啸,我们和海啸打了一场硬仗。

七里海,搬走了牡蛎山

七里海是一个封闭的洼淀,芦苇丛生。相传这里就是渤海的一部分,经过若干年的淤淀,陆地不断扩大,向海推进,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洼淀。我县的任务正分在了七里海的中间。

开工不久,就挖到了牡蛎山的峰顶。为什么叫牡蛎山,因为它是由一种叫牡蛎的生物从水中一层一层长上来的,好象仙人掌一样一个挨一个,连空隙都没有。这种牡蛎用小锨挖不动,所以一开始碰到就先甩下,时间不长,整个工段的河底就呈现出了高低不等的山形,使我们难以施工。经过请示地区和省,上级来人进行了视察,确认我们碰到了一座牡蛎山。别的工段却没有这种情况。经过领导研究,河道不能改动,施工继续进行。工程的难度大家都承认,怎么办呢?增人吧,施展不开,只能是以硬碰硬了。搞红旗渠开山凿石都可办,牡蛎山也一定能搬走,这是对我们意志的一次考验。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县团领导首先坚定信心,树起敢打敢拼的决心,并向上级领导做了保证。通过开“诸葛亮会”,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决定像开山一样,用人工打钎的办法,把钎打进去,通过撬动,将牡蛎弄活动,再用二齿钩把牡蛎壳挠在铺在底下的铁板上,然后装上小车运走。整个过程就像是愚公移山,终于把牡蛎山从河道内搬走了。以往我们每期工程,都是一个多月的时间,每期完工时间都是前两名,但这次工程难度大,整整干了70天。

在开挖工程中,省地指挥部组织了兄弟县团来我们施工段参观,表扬了我们不怕困难,敢于硬碰硬的干劲。新闻记者还拍了不少的照片作为这段历史的记载,在照片上写着:“文安民兵团,意志钢铁坚,敢于硬碰硬,搬走牡蛎山,苦战七十天,任务按期完。”

文安历史:海河春秋

六千人任务四千人完成,两季任务一季完成

1974年秋季,我县分给的任务是到唐山地区迁西县滦河下游修水库。廊坊地区就我们文安一个县,要求去6000人。迁西县是山区,高山峻岭,交通闭塞,出入连条公路都没有。为了修水库才在山中开出一条沙石路。这地方的土地全是流沙地,粮食收得不能满足温饱,只能靠卖些山货做为经济来源。水库附近大黑河的支部书记说,来这么多人,可千万别搞对象,不然这里的年轻妇女还不全都跟着走了。于是我们答应他们不进村。住得离村远些,这也是搞好关系的一件大事。以前,我们年年是挖河,搞水库还是头一次,怎么搞法也弄不清。为此,我们提前到工地,向省及唐山负责水库工程的领导去了解情况,情况清楚后回到县指挥部,开始研究施工方案。大家认为以前我们施工往往都提前三分之一完成任务,这样的活三班倒可以换成两班倒,原定要去的6000人就可以少去2000人,给全县减轻2000人的负担。于是我就这个问题向县委做了汇报,说明了6000人的任务准备4000人完成的大胆设想。县委让我们慎重考虑,精减节约是好事,但远去深山,通讯又不方便,完不成任务怎么办。于是我向县委立了“军令状”,保证不比别的县落后。我县的民兵队伍从静海上火车,经唐山古冶到首钢下车,天色已晚。又步行了90华里的山路,虽然沿途设有接待站,但我们始终没有休息,早早地到达了工地。

开工前,我们先给民兵们办了学习班,说明这次工程与以往不同,7个县团有6个是唐山的,我们这次等于代表廊坊地区,很光荣。再有就是他们搞三班倒,日夜不停,我们起早挂晚以中午为界两班倒,问大伙儿有没有信心,结果大伙儿信心十足,一致表示一定要超过他们。由于大伙儿干劲十足,没用多长时间我们的进度就明显超过了别的县。后来省领导来检查施工情况,看到我们在少2000人的情况下,还夺得了施工第一名,对我们团大加赞赏,唐山地区的领导也认为是一个奇迹。

秋季任务完成后,唐山地区的县团都安排着退场了。我们了解到明年春季还有一季任务,就想为什么不连续搞下去呢,利用冬天把任务完成,虽然艰苦点儿,但这样明春就不用出工了,还节约往返的路费。为此,我们请示了省领导,说明了情况和我们的决心。省领导很赞赏我们的做法,批准可以根据民兵的情况自定,于是我们与民兵商量,结果一致通过。工地上只剩下我们一个团,减少了干扰,干起来更方便了。就这样一直干到了腊月二十,顺利完工。竣工前,省地领导都到工地上慰问,特对我们进行了通报表彰,表彰了我们6000人的任务4000人完成,两季的任务一季完成的战绩。收工后,我们指挥部人员腊月二十四才回到本县。

结 尾

以上介绍的是开挖海河过程中我县民兵团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发挥冲天干劲,不怕艰苦、迎难而上的几段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所以取得好的成绩,与省地领导的大力支持,县委的领导和各公社的认真负责以及广大民兵的团结奋战是分不开的。尤其在此期间还涌现出了一批肯吃苦、素质高的好干部,他们勇于献身,敢于负责,甘于奉献,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我希望现在所有的共产党员都具备这种精神,这种斗志。如果真的这样,那就用不了多久,我们中华民族一定会实现伟大的复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