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師」說:師者,何也?

新“師”說:師者,何也?

韓愈《師說》

韓愈《師說》雲: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原文從“受”)

人類遺傳史的一個重大bug是知識不能遺傳。無論多麼偉大的思想與科學已知,都隨著肉體一起消逝。“知識遺傳”,這個生命科學的命題,不知何時可解?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孜然、麻辣,各人各味,需要不斷拜師學藝。


新“師”說:師者,何也?

“師”字演變

“師”,象形字。

從甲骨文、金文看,“師”應該是為具有無窮智慧的智者。碩大的頭顱,巨大的腹部。頭,代表著崇高的地位,腹部代表著“腹有詩書”的智慧。古人一直認為人的思想產生於“心”,所謂“心生一計”。古人認為“能思之心”生於腹腔,而非胸腔。

也許,“胃”才是人體之“智”。顱腦,只是一個形式上的指揮部,都被“胃”所遙控。


新“師”說:師者,何也?

金文“師”

金文的“師”字,已經充分揭示了“師”的含義:授受。

一位“豐碩”的智慧長者向一個“細小”的幼者敦敦教導,長者慈懷、幼者謙卑。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問師問道,有師無問,不得解;有問無授,道亦無所傳。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吾不知而人知,是為師也。

從“師”字字體演變上看,從商周的金文“師 ”,到篆隸的“師 ”,都很好地秉承了知識的傳遞。

但從繁體字轉化為簡化字,“師”字立刻有了巨大變化。左邊的“豐碩”智者變得“瘦削”、右邊垂袖而立的學童更是變成了一個“幣”字。

一切向“qian”看。只是“qian”為哪個字,不言而喻。



歡迎關注《鵲華煙雨明湖風》,美食文化傳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