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五行,暗合做人的道理,更是人类社会的准则

近现代来,很多自我标榜为“唯物论者”的人,认为中医不科学,甚至引申到我国文化不科学。对中医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更是嗤之以鼻,认为纯属是忽悠他们:“你哄谁呢,竟然告诉我,这自然物质世界,就是有这五种简单的元素物质组成的?”

其实他们真的太武断了,戴着“唯物论”的光环,却主观地认为,中医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试问,哪本中医典籍里说过五行就是这五种物质?没有吧。上至《黄帝内经》,下至明清时代的各种中医典籍,对五行学说的阐述,都是“五种属性”。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它自成一体,把世间万物,大至天体运行,小至一草一木,微至肉眼不可见的,甚至精神活动和气候变化,都抽象成这五种属性。

《黄帝内经》的五行,暗合做人的道理,更是人类社会的准则

也许唯物论者会说:“我是唯物论者,不要跟我说啥抽象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别以为所有的抽象都是唯心的和不科学的。数学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石,如果脱离了“抽象”这个概念,还能演算下去吗?最简单的是“0~9”这几个数字,难道就是真实存在的物体?假如不抽象,或许整个现代科学体系将无以为继。

也许会有人会说,数学里的这些数字,都是可以指代实际物体的,“金木水火土土”五行能做到吗?如果问出这个问题的,那就真的是对我国文化太无知了。“五行”既然可以代表物质本身,当然也能代表物质的过程,正如数字“1”能代表一个梨子,也能代表一箱梨子一样。表示一个的时候是具体的“物质”,表示一箱时却是比较抽象的“过程”了。

《黄帝内经》的五行,暗合做人的道理,更是人类社会的准则

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这里阐述的是五行之一:木。我们可以看出来,经文里对“木”的描述,是代表一个类型的气候、物体、器官、组织、状态和动作,不一而足。

我们可以先把“五行”分为自然界和人体两部分,那么在自然界的五行中,木在方位上属于东方,在气候是风,在地表就成了植物;在人体五行中,木对应着筋,在脏腑是对应肝,它对应的颜色就是青色,在音声为角音(角、徵、宫、商、羽),在声音是“呼”时的声音;木气变动时就会握紧(抽筋),在五官上对应于眼睛,在味道上是连通酸味,人在生气时会影响到肝,那即使“暴怒伤肝”,反过来,肝气郁结会容易生气。这些都是属于五行中的木。

《黄帝内经》的五行,暗合做人的道理,更是人类社会的准则

就像数字“1”可以代表一辆车,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还可以代表一个地球,当然也可以代表一个原子。这就说明,抽象的事物都可以代表一种同类型的物品,这就是物以类聚,某个数字指代着同类型的物品。“五行”也完全一样。我们的身体也是五行齐备的,五行有“相生相克”的关系,用浅显点的说法,就是既有加强也有制衡,这样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

《黄帝内经》的五行,暗合做人的道理,更是人类社会的准则

如果机体正常,五行的“生克”就会自动有序地进行,从而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时候的机体就是健康的。一旦这种平衡打破了,无论是“过”还是“不足”,都是一种病态。例如当“木”太强盛了,“金”就相对不足,不能克制它,于是“木”就失去控制而去欺负土,这就是中医理论里“肝木乘脾”的理论出处。对应于我们传统文化,那就是“和谐共处”。所谓的动态平衡,就是这个不能多,那个也不能少,这才是天地自然的规律,也是做人的道理,更是人类社会和平相处的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