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通读《黄帝内经》之161: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黄帝内经》一起读第161天,一起继续哦……今天是论述登高眩晕、健忘、失眠等病因及治疗的——

《灵枢 大惑论篇》

通读《黄帝内经》之161: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余尝上于清泠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惑。余私异之,窃内怪之,独瞑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独博独眩,披发长跪,俛而视之,后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气使然?

歧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

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棈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黄帝曰:余疑其然。余每之东苑,未曾不惑,去之则复,余唯独为东苑劳神乎?何其异也?

歧伯曰:不然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是故间者为迷,甚者为惑。

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

歧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黄帝曰:人之善饥而嗜食者,何气使然?

歧伯曰: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黄帝曰:病而得卧者,何气使然?

歧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黄帝曰:病目而不得视者,何气使然?

歧伯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

歧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

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

歧伯曰:邪气留于上膲,上膲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久留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

黄帝曰:善。治此诸邪奈何?

歧伯曰:先其脏腑,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定乃取之。

通读《黄帝内经》之161: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翻译如下:

黄帝问岐伯:我曾经登上极高的楼台,在上到中间的阶梯时向下回顾,导致用手伏地而向前爬行,感觉心神不定。我内心私下里很是诧异,就独自时而闭上眼睛,时而张开眼睛,尽力安定心神气息,但很久了也不能缓解。自我感觉眩晕,于是就摘下帽子直身而跪,低头向下看,之后很久也无法缓解。可是,心神不定、眩晕的感觉又在突然之间自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的精气,都向上灌注于眼目而令眼睛能明察事物。人体精气的会聚之处就是眼睛,其中肾脏的精气会聚于瞳仁,肝脏的精气汇聚于黑眼珠,心脏的精气会聚于眼角的血络,肺脏的精气汇聚于白眼珠,脾脏的精气会聚于眼胞,眼胞网罗筋骨血气之精与脉相合成为目系,目系在上与脑相连,向后出于颈项。所以,邪气侵犯颈项部,如果有恰逢病人身体虚弱,邪气侵入得就会比较深,会沿着目系进入脑中,邪气进入脑中会导致髓海摇动,髓海摇动就会牵连到目系拘急,目系拘急就出现了头晕目眩。邪气侵犯眼睛,眼睛的精气被邪气伤害不能周密内蓄,精气就是散失在外,精气散失就会出现“视歧”,视歧就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

眼目,是五脏六腑精气所会聚之处,被营气、卫气滋养,受魂、魄所驱使,是人的神气之外应。所以,神气过于疲劳,魂魄就会散失,志意就会混乱。所以,瞳仁和黑眼珠取法于阴,白眼珠和眼角血络取法于阳,阴阳和调并会聚眼睛才会明亮。眼目,受心所支配;心,是神之内藏之处,所以精神散乱无法会聚于眼目,再突然看到非同寻常之处,就会导致精神魂魄散乱不能和调,所以出现了心神不定的情况。

黄帝说:我怀疑您这个说法。我每次前往东苑(帝王的花园),没有一次不出现心神不定的现象,离开那里就会恢复正常,我唯独是前往东苑时劳神了吗?这个现象为什么这么怪异?

岐伯说:不是这样的。人的心中有所喜爱,也有所厌恶,这种喜恶之情突然触动了心神,就会让精气散乱,眼睛受到影响出现视觉错乱所以造成了心神不定,待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就会恢复正常。所以,这种情况轻微的叫做“迷”,严重的叫做“惑”。

黄帝问:人中有健忘者,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身体上部气不足,下部气有余,肠胃壅滞盛实而心肺亏虚。下实上虚,营气、卫气就会滞留在肠胃中,很久都不能按时向上输布于心肺,所以人就容易健忘。

黄帝问:有的人经常感觉饥饿,却又不想吃东西,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胃腑的精气离开胃却聚于脾,把阳热之气单独留给了胃,胃中有热就会过度消化水谷,水谷被过度消化人就经常感觉饥饿。但是,如果胃气上逆,就会让胃脘滞塞,导致了虽感觉饥饿却又不思饮食。

黄帝问:有的人患病后无法入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岐伯说:卫气不能进入阴分,而滞留在阳分中。卫气滞留在阳分,阳气就会充满,阳气过于盈盛就会让阳跷脉亢盛,卫气无法进入阴分阴气就会亏虚,二者相加人就无法入睡了。

通读《黄帝内经》之161: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黄帝问:有的人患病后只想闭目不想看东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岐伯说:卫气滞留在阴分,无法循行到阳分中。卫气滞留在阴分,阴气就会盛实,阴气盛实则阴跷脉满盈,卫气无法进入阳分则阳气就会亏虚,两者相加就会闭目不愿视物了。

黄帝问:有的人常常感觉困倦喜欢躺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岐伯说:这样的人往往身体胖大,皮肤涩滞,分肉也不滑利。身体胖大的人,卫气会久留在肠胃中,皮肤涩滞则分肉不够滑利,卫气的循行也就变得迟缓。卫气在白天循行于阳分,夜间循行于阴分,所以卫气在阳分循行终尽后人就会困倦躺卧,卫气在阴分循行终尽后人就会醒来。因此,身体胖大,卫气就会久留在肠胃中;皮肤涩滞,分肉就会不滑利,卫气循行也就迟缓。卫气在阴分停留过久,就不能让人精神清爽,就想睡觉,所以经常会要躺卧。身体瘦小的人,皮肤光滑舒缓,分肉滑利,卫气在阳分的停留时间比较久,所以睡眠时间也少。

黄帝问:有的人并非经常嗜睡,但却突然躺卧多眠,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岐伯说:邪气滞留在上焦,上焦闭塞不通,又刚刚吃过饭或喝过汤,卫气长久留滞在阴分而无法循行到阳分,所以就会出现突然困倦好眠的情况。

岐伯说:先要诊查病人的脏腑,祛除其中微小的邪气,然后再调理营卫之气。邪气亢盛的就用泻法来泻除,正气亏虚的就用补法来补足,一定要事先明晰病人身体志意是苦还是乐,确定之后才可以开始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