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典故的由來,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種有趣的故事!

中秋將至,又是一年團圓時。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一道,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北宋時期,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至明清時,中秋節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承載著人倫孝悌的血脈親情、民族團結和國家一統融合的願望,具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中秋節典故的由來,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種有趣的故事!

在古代詩人常常在此節日大發詩意,吟詩祝酒慶祝節日,可謂是中秋全民詩會。說起中秋節,相關典故委實不少。今天除了聊一聊嫦娥奔月的故事,還有三個故事與大家分享,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傳說故事一:嫦娥奔月

后羿傳藝的弟子蓬蒙得知后羿有了一包不死藥。蓬蒙持劍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將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中秋節典故的由來,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種有趣的故事!

后羿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也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傳說故事二:吳剛伐桂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 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 令伐樹。”

中秋節典故的由來,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種有趣的故事!

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 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傳說故事三: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 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

中秋節典故的由來,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種有趣的故事!

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 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傳說故事四:月下獨酌

詩人李白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

中秋節典故的由來,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種有趣的故事!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 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