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不奸,讓人細思極恐的曹操

奸雄不奸,讓人細思極恐的曹操

曹操與司馬懿

最老的90後,童年的記憶裡,最喜愛劉關張,看到曹操總會握緊小拳頭,因為劇中大人們都說他是奸雄,其實也不知道奸雄是什麼意思,還以為能吃,但能感覺出,劇中幾乎一多半人都說曹操是壞人的樣子。

然而,隨著自己上了高中,上了大學,參加了工作,又搗鼓開自己的小創業,越發感慨,曹操才是真英雄,劉備才是如假包換的偽君子。

我認為曹操是個理想主義極端務實家,為什麼這麼說,雖然他也是官宦之後,但比起四世三公的袁紹,曹操只配提鞋,甚至他那點鄉勇薄底,連公孫瓚的勢力都不如。但恰恰這樣一個“屌絲”,卻敢於問鼎中原,逐鹿群雄,這種理想主義氣魄,在曹操的詩歌中也能體會到,如果說東漢末年,建安七子是文學大師,那我認為,曹操則是建安文學的奠基人,他的文韜,拋開武略不說,也比同時期的文人更加慷慨與文采閃耀。

但他不僅“理想主義”,敢於亮劍,他也是個極端務實主義實踐者,縱觀曹操的一聲,對人與物,都歸結為“實”和“用”,兩個字。

他的思想裡,平定亂世,跟暗藏野心的諸侯拉關係套近乎是萬萬不行的,必須靠拳頭,必須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脫離一切華而不實的虛偽,放棄一些好聽的虛名,這也就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400年的大漢儒家文化相悖,使得他做的事,經常“有違天理”,成為了當時,甚至現在主流文人墨客口誅筆伐的目標,職業文人有些可能本理解曹操,但也不敢違背大流,跟風貶斥曹操。

相比之下的劉備,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仁義之君,一生志向是匡扶大漢,迎回漢帝,然而,在他活著的時候,沒有大規模北伐曹魏,看不出他忠於正統漢帝的實際行動。

再者,關羽被殺後,他不聽勸阻,勞民傷財去討伐東吳,不料兵敗,殞命與白帝城,假如他真是仁義之君,一定懂得,大仁大義,是百姓的興泰與安危,而不是犧牲萬眾為自己報私仇,荊州,客觀上說,確實他取之不義,赤壁之時,蜀漢還未成形,基本就是一個游擊隊,正面戰場也沒貢獻什麼戰力。

臨了,白帝託孤,口口聲聲對諸葛亮說大可以取而代之,回頭就把蜀地傳統大氏族李嚴喊來,讓他來制約諸葛亮,其心之奸,之虛,又一次的暴露。

再來看曹操,以曹操的文韜武略,對亂世各種人性與奸惡的見識也好,利用也好,曹操看人從來不會看錯。司馬家族400年門生故吏遍佈朝野,他不可能不懂,司馬懿無論能力還是心智,與他自己是多麼相似,他也不可能不瞭解,他自己那幾個兒子,能否鬥得過司馬懿,他也不是不知道,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方,就在這裡,曹操在歷史上,不止一次想殺掉司馬懿,然而最終還是選擇不殺,難道真的是養寇自重,有諸葛亮所以才不殺司馬懿?那就太小瞧曹操了,更小瞧當時處於三國最強的魏國,文臣武將的強大了,魏國沒有司馬懿,無論是軍師還是武將,都有人選抵禦吳蜀聯盟。

每次想到這裡,我都忍不住落淚,遙懷古人,我想到這麼一個場景。

曹操忍著頭痛,習慣性的光著腳,夜深人靜,秋風凜冽,踏上了銅雀臺,“丞相,夜寒。。”呆萌虎痴許褚說道,曹操則沒有說話,背對著許褚,揮了揮衣袖示意無礙。

曹操心中此刻兩個自己在征戰“不殺他,這些傻兒子們,沒有一個可以壓的住司馬懿韜光養晦發展朝中重臣為心腹,時機成熟,曹魏亡矣...”

“但是殺了他,這個亂世,何時才能一統?曹魏眼下的文臣武將,守江山一世,兩世,尚且勉強,讓他們大一統,如同痴人說夢...”

此刻,曹操眼前,一朗夜空,他彷彿看到了當年為他舍家棄官,亡命天涯的陳公臺。。。看到了商丘忠義悍將,也是他最初的兄弟。。。忠心護主,萬夫莫開,站著戰死的典韋的傻笑。。。小泥娃夏侯淵,也痴痴的喊著他兄長。。。郭嘉,呵呵,這小子還是這麼英俊,和當年離開孤時一樣。。。

和當年與陳宮選擇上刑場,訣別之時一樣,耿直的許褚又說了那句話“唔....丞相,你哭了”

“哼..哼..孤怎麼會哭泣?!”“只是眼睛裡進了風沙而已”曹孟德的回答,和當年也一模一樣。

“罷了,罷了,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曹氏的江山,也不會千秋萬代,孤最初的夢想,不就是還黎明百姓一個太平的天下?司馬懿。。。哼哼,你小子,膽敢辜負孤對你的期望”曹操對自己的心裡話,說完了,在許褚的護衛下,消失在那郎朗夜空,銅雀臺,在我眼中煙消雲散,黑暗,黑暗,最終,是一顆黎明的閃耀。

曹氏現在都有後人,而且他們不管經歷哪個朝代,活的都不錯,司馬家族除了對曹睿的誅殺,對曹氏家族都特別好,甚至東晉滅亡之時,也仍然厚待曹氏後人。我想,這是司馬懿,回報老領導,曹操,吧。。。

百年來,甚至戲劇中都是白臉的曹操,一直以奸雄的角色示人,然而,我認為,曹操,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你們眼中的奸雄。。。用行動告訴我們,他不奸。。。

夜深了,懷古唱罷。

人間數十載,如夢亦如幻,有生亦有死,壯士何所憾,我華夏的古人,是值得我們後生晚輩感到榮耀的。

希望,深愛的民族,後生晚輩們,奮起!為國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