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話中秋

月圆话中秋

視覺南

微信號:nantong-vision

點擊上方"藍色字"可關注我們!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月圆话中秋

中秋時節碌忙忙,

月餅掰掰當早茶。

蒸蟹煮魚煨鴨子,

剝菱削藕切西瓜。

芋頭豆莢連皮煮,

柿子梨兒帶核嘗。

鄉下送來新米屑,

兒童還要做粑粑。

這首順口溜囊括了整個南通地區中秋節的民俗,簡直就是一幅活孑孑的中秋節“吃”的風俗畫。北三縣把早飯叫“早茶”。“粑粑”是小伢兒的叫法,就是用米屑攤的燒餅,南通就叫它米屑燒餅。

月圆话中秋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南通人就叫“八月半”,這是一個不比尋常的民間節日。傳說這天子是土地菩薩福德星君的生日,老早是個祭土地菩薩、慶賀豐收的日子,但是在大家的心目中卻變成了一個祭祀月神的節日。

月圆话中秋

塔影生輝 彭常青

據說此夜月亮最大最圓最亮。從古至今人們都有中秋之夜飲宴賞月的習俗。南通有吃月餅、殺鴨子、蒸芋頭和吃剪角的毛豆角子、吃團圓飯、祭月、請紫姑、演木頭人兒戲(提線木偶)等等風俗。

月圆话中秋

五亭邀月 賈濤根

遠古,便有中秋敬月的習俗。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的活動;漢代則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晉時已有中秋賞月之舉;唐代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來,使之充滿浪漫色彩,賞月之風方才大興。

月圆话中秋

南通壹城 彭常青

從前,中秋節的夜飯一吃好,就要在天井裡頭或者空場上正對東方擺一張方桌,放上香爐、蠟燭臺和神馬,還有石榴、梨子、蘋果、鮮藕、菱角、柿子、雞頭米和煮熟了的芋頭、毛豆,再加清茶和素油月餅這些祭品,來供奉月光娘娘。

月圆话中秋

供品總有個吉祥、順遂的說法:裂口子的熟石榴叫“開口笑”,預示家庭和睦;“柿子”的諧音是“世子”,意味代代有子;蘋果、蘋果,平安之果;藕就更加好說了,成語有“藕斷絲連”,白藕是絲絲相連,象徵永不分離;而月餅是又圓又滿,象徵圓圓滿滿、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祭祀月神既是祈禱全家美滿幸福、平安吉祥,也有感謝神靈的意思。《崇川竹枝詞》裡有清朝道光年間南通人李琪的詩為證:

月圆话中秋月圆话中秋

中秋月色妾家多,

多少紅菱餉素娥;

若過中秋思月餅,

薄遊石渚計如何。(石渚是石港的別稱)

月圆话中秋月圆话中秋

運河月夜 戴美莉

月圆话中秋

紅月亮 趙鑫昊

中秋供月供的是女菩薩,所以供品裡是絕對不能搭一點兒葷腥。等月亮東昇的時候就要焚香點燭,奉祀“太陰星主月光菩薩”,開始祭月,南通叫“供月”。等拜祭完了,要燒神馬,撤供品。過去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為月亮是太陰神,是女人家的事情,所以只有女人家和伢兒們拜月。清朝道光年間南通人李懿曾所寫《望江南·通州好》的詞是這樣說的:

通州好,

良夜值中秋。

環餅一盤形借月,

湘裙六幅拜當樓。

手引藕絲柔。

月圆话中秋

明月當空 戴美莉

這是老百姓在自己家裡祭月的情況。從前開店的中秋節也是要供月的。店裡中秋供月的香案都是臨街擺的,供桌多的時候要擺三四張,祭品也是花樣百出,當然這都是些富商豪門。高蠟燭臺上插的是大蜡燭,香也是用的奘香,式樣多、氣派大,總有點兒擺帥,要比比哪個有錢。據說在通州石港,發現過全套供月的木雕模型,雕工細緻得就和真的一樣。另外,還發現了從前祭月用的青花瓷盤子,每隻瓷盤子上是畫的是不同內容的戲曲故事和人物。不曉得這些東西現在哪裡?如果能拿出來展覽展覽給大家看看,倒是能長不少見識呢!

月圆话中秋

城閘大橋 戴美莉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都說南通的月亮比較美!

月圆话中秋

月牙兒 趙鑫昊

月圆话中秋

中秋之夜 戴美莉

月圆话中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