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那些即將被遺忘的習俗

中秋佳節

中秋 那些即將被遺忘的習俗

習俗

賞月·拜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之後每逢中秋,便擺出果品,賞月暢談,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此外,我國很多地方還有祭月、拜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嚮明月寄託對未來的希冀。

吃月餅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後來成了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如今,中秋吃月餅更是成了很多人必選的項目,取其團圓之義。

觀潮

除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大賦名篇《七發》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中提到:“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燃燈

古人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在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為興盛,特別是廣東地區,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出果品、鳥獸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養生

餈粑

八月中秋舂餈粑。餈粑是川渝地方的一種為中秋佳節製作的食品,主要原料是糯米,因為要用木棍杵打,俗稱“打餈粑”。

中秋 那些即將被遺忘的習俗

麥箭

中秋 那些即將被遺忘的習俗

山東即墨中秋節吃“麥箭”。先用白麵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大閘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這種滋味讓人神往。

中秋 那些即將被遺忘的習俗

毛豆

中秋 那些即將被遺忘的習俗

江浙一帶除了芋艿外,還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地又稱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

糯米蓮藕

中秋食藕,是寄團圓之意。以糯米填充蓮藕,再以桂花蜜淋之,米香、藕香、桂花香,香濃入口,意喻甜甜蜜蜜。

中秋 那些即將被遺忘的習俗

中秋 那些即將被遺忘的習俗

詩詞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 那些即將被遺忘的習俗

觀潮

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喜歡我們的朋友請關注公眾號“伴生旅”,只為帶你看最美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