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裡的「中秋」,你有必要提前了解一下

時近中秋佳節,過節的氣氛越加濃厚。在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裡,不僅有拜月、團圓的習俗,更有許多綺麗的故事傳說、詩詞詠歎,為其增添許多浪漫色彩。古往今來,我們與祖先共沐在同樣的月光之中,而這輪皎潔皓月也照亮過無數文人墨客的心靈,讓他們懷有胸臆,用筆抒發,為後世留下了眾多吟誦中秋的書畫精品,也讓我們能在這喜慶的節日之中,共同懷古品鑑。接下來傳世經典帶你回味歷史,看看那些“書畫裡的中秋”。

歷經輾轉的“三希”《中秋帖》

書畫裡的“中秋”,你有必要提前瞭解一下

晉代王獻之《中秋帖》

王獻之的《中秋帖》是古代著名書法作品,它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珣《伯遠帖》三帖,被乾隆皇帝譽為“三希”,意為此三帖乃希世珍寶。現存《中秋帖》用竹料紙書寫,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如何斷句令人遐想。此帖書法縱逸豪放,應是王獻之創造的新體,但該帖用竹料紙書寫,這種紙東晉尚製造不出;所用毛筆是柔軟的無心筆,而晉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筆,提、按、轉折不靈活,無法達到行氣貫通的效果。後經書畫鑑定家的研究,多數認為此版本是宋代米芾所臨,故同樣寶貴。

關於《中秋帖》的鑑藏和傳世,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相傳清末皇帝溥儀出宮之時,敬懿皇貴妃將此帖與《伯遠帖》攜帶出宮,經由她孃家侄孫賣給古玩商,後輾轉被押給一位印度人。那印度人又以十多萬港幣抵押於香港匯豐銀行,後因無力贖回,準備出售,他找到徐伯郊商量辦法。徐伯郊立刻給故宮博物院馬衡院長寫信,馬衡院長向周恩來總理報告此事的原委,1950年周總理親自指示“同意購回《中秋帖》及《伯遠帖》”,終於使其迴歸到故宮博物院。

帝王藝術家的麗美之氣《閏中秋月帖》

書畫裡的“中秋”,你有必要提前瞭解一下

宋徽宗趙佶《閏中秋月》

故宮博物院所藏趙佶的“瘦金體”《閏中秋月帖》,是一首七言律詩:“桂彩中秋特地圓,況當餘閏魄澄鮮。因懷勝賞初經月,免使詩人嘆隔年。萬象斂光增浩蕩,四溟收月助嬋娟。鱗雲清廓心田豫,乘興能無賦詠篇。”此帖用筆勁健挺拔又不失嫵媚,襯托出詩句本身的意境,是“瘦金書”中偏於柔美的風格,在宋徽宗的書法作品中堪稱代表。

北宋皇帝徽宗趙佶的書法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後又參合褚遂良諸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字線條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這種書體從美學的角度講,麗美之氣襲人,婀娜多姿。在古代皇權集中的時代,肅穆、莊重、典雅、大氣是皇家風格的主要特徵。但是,歷史似乎在動盪的宋朝發生了非規律性的轉變,從而造成了皇權和皇家審美標準的大逆轉。趙佶荒廢朝政、一心沉溺於書畫藝術,而他的美學標準也變得大背傳統,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中秋詩帖》暗喻藏詩中

書畫裡的“中秋”,你有必要提前瞭解一下

宋米芾《中秋詩帖》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的米芾《中秋詩帖》,即《中秋登海岱樓作詩帖》是米芾中秋登海岱樓所作。釋文: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東輪,信書亦一難事。

海岱樓位於江蘇漣水,自古以來,便是許多文人登覽賦詩的旅遊景點。米芾擔任漣水軍使期間,最喜歡登臨遊覽的景點就是海岱樓,他曾將海岱樓比喻為月亮上的“廣寒宮”,眺望淮河入海處遼闊壯麗的景色,頗有遺世獨立的感覺。在本詩帖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銀瀉大地,而天際出現萬道虹光,孕育出寶貴的珍珠。在詩的後半,米芾則引“吳剛伐桂”的典故,談到若非吳剛日復一日,不停地砍伐桂樹,快速生長的桂枝,必定撐破月輪。米芾以此暗喻自己的仕途常為人所阻,無法充分施展。帖中,米芾共書詩文兩次,首書後加入一行批註:“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再書後又加書“信書亦一難事”,由此可見米芾對書法嚴謹、認真、求好的態度。

“大千版”嫦娥舒袖

書畫裡的“中秋”,你有必要提前瞭解一下

張大千《嫦娥》

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因此也就成為中秋民間藝術最流行的題材,嫦娥飄然優美體態,是千百年來藝術家不斷塑造的對象。張大千曾在1933年創作水墨紙本《嫦娥奔月》,又在1935年創作《嫦娥》。其中,作品《嫦娥》由著名花鳥畫家於非闇題簽,畫中,月桂樹下的嫦娥懷抱玉兔,神態安然,沒有翻版古人樣式,給人以親近之感,屬於張大千早期仕女人物之典型特色。

據《張大千》一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中記載,張大千與於非闇於二十年代末在北平相識。這時,張大千經常來往於北京,觀摩、旅遊、舉辦畫展、結交名流前輩,畫壇同道亦頗為欣賞、欽佩他的才學和為人。於非闇年長張大千十一歲,兩人性情投契,互相賞識,常以報人的身份為張大千撰文宣揚,使其聲名在北京漸響,在張大千的畫藝事業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這幅作品中兩人作畫題簽的情意也就不足為怪。

“有竹莊”裡月下對飲

書畫裡的“中秋”,你有必要提前瞭解一下

沈周《有竹莊中秋賞月圖》(局部截圖)

名卷《有竹莊中秋賞月圖》由畫面與書法兩部分組成,可稱沈周書畫作品中的煌煌鉅製。畫面山水清勝,竹樹橋亭,明月高懸,景緻幽靜,描繪的是沈周在其居所“有竹莊”內的平安亭,與友人中秋飲酒賞月的情景,筆墨雄健老辣,格調疏簡蒼勁,意境清幽高曠。而書法部分則是沈周滿懷激情,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興致勃勃地抒發其中秋賞月時的複雜心情,結體嚴整,筆法沉著穩健,蒼勁老練。整卷書畫詩文相映成章,堪稱詩、書、畫三絕。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畫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並稱為“吳門四家”。沈周父祖輩皆隱居不仕,均工詩文、能書畫。沈周的父親沈恆和他的兄長“構有竹居,兄弟讀書其中,吟詩作畫”(見《明史·沈周列傳》),畫卷標名中的“有竹莊”,即為沈氏世代隱居之寓所。根據歷代著錄,沈周曾多次創作表現其與友人在有竹莊中秋賞月的畫作,如波士頓美術館藏《十四月夜圖》卷等。

無論古人還是今人,中秋節帶給了我們太多豐富的精神內涵,在觀賞前人作品之餘,讓我們細細體會他們的創作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