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被迷惑,其實我們真的不如美國人勤奮?

這篇文章是一個去美國讀研究生院的學生寫的,用非常具體的親身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就是:美國的學習一點也不輕鬆,美國學生很勤奮。 

在去美國讀研究生院之前,我想大部分國人和我一樣,認為美國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認為美國的教育都是讓學生一邊玩,一邊學。總之一句話,他們是素質教育,我們是應試教育。

到這裡後,才發現完全是扯。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

我們一直被迷惑,其實我們真的不如美國人勤奮?

1、先談談做作業這件事

在我的以前的觀念裡,到了大學,作業是可做可不做的,基本都是不做到,老師又不收,所以作業都是良心活,好學生都自覺完成了,實在不會的就放著。

我開始還是拿這個觀念去對待美國大學的作業。第一週出於對自己的督促,寫作業寫到半夜兩點半。結果沒想到,第二天上課,老師就真把作業收了。

後來才明白,美國作業是計成績的,老師每週都會給你留一大堆作業,你在下週上課前要交上來,每次作業都會給按照對錯打分,記成績,最後和所有平時測試以及期末考試一起算最後的總成績。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你不會做,你不寫或者寫錯,就不得分,最後會影響總成績。

我們一直被迷惑,其實我們真的不如美國人勤奮?

2、再說說美國的考試。

美國這個考試基本上是所有考試各佔20%,作業佔20%,沒有輕重。或者都是25%等,或者老師對這個評分比例進行微調,反正權重基本都是一樣的,而且所有的這些平時成績最後折算成的總成績會跟你一輩子。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會讓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時成績,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馬虎。

我們一直被迷惑,其實我們真的不如美國人勤奮?

3、美國的大學校園生活其實是這樣的

說到美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說下我們的誤區。在來美國之前,我一直被美國的青春喜劇誤導,電影上演得都是他們怎麼怎麼不學習。我不知道美國導演是不是故意的,雖然我問了美國人,他們說他們拍那樣的電影只是表達了學生想擁有那樣的生活,而不是真實寫照。

在美國,每個校園裡走的學生都背個書包匆匆去上課,沒有一個在嬉皮打鬧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車或者做公共汽車上,也在看書。在咖啡店裡或者休息的地方,你會發現很多美國學生要麼在看書寫作業,要麼用電腦寫作業。非常安靜,沒有人大聲喧譁。

美國真實校園生活就是整個一箇中國理想中的好學生的聚集地,美國學生學習這樣的場景只有在中國的電影裡才能看見。圖書館裡學生們都在很安靜的上自習,圖書館的機房,學生們都在用來寫作業,沒有一個幹閒事的。

我們一直被迷惑,其實我們真的不如美國人勤奮?

4、再說說我們學的東西的難度

編程對於大部分中國學生還是比較難,因為國內計算機教育還是相對比較落後。最開始整理數據都是用excel人工整理,後來有一次和一個美國學生探討問題,發現他gauss用的極好,都是用gauss的程序直接控制和整理數據,於是我也下載了一本gauss的書,一邊看書一邊就把gauss掌握了。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說美國的大學教授的能力。我們這個計量經濟學的老師光計量經濟學的課本就有20多種,各種統計軟件SAS,Gauss,SPSS等等都很精通,教材也很多。計算機編程也很牛,我還從他那裡學了不少技巧。而且他用計算機上多媒體課都是自己接線路,美國老師都是自己接。

我們一直被迷惑,其實我們真的不如美國人勤奮?

5、最後說說美國這種教育下的成果

如果說美國這種殘酷的高等教育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那大可不必去學習。我們學經濟學,學得都是方程組組成的模型,然後用模型計算出結論。計量經濟學靠統計量來估計模型的係數。這個如果在中國多數企業中你要用這個,估計會被人嘲笑,罵成書呆子。

我當時就想看看美國的真實生活中用不用這個這麼理論化的東西。

我們對此問題專門問過美國學生。他們的回答令我們很吃驚。美國人幾乎幹什麼都會用數學計算,比如你要開個超市或者快餐店,老闆會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後按照模型去經營,因為他們相信這個是最科學的,最優化的。

我問道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呢?美國學生說那基本上肯定是會破產的,因為感覺的東西靠不住,永遠也不如數學計算的精確。而且他還說經營一個企業不用模型會破產,用錯了模型,也會破產的。

美國人相信理論一定會指導實踐的,他們如果發現理論如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麼一定是理論不夠完整和完善,所以他們會用更復雜的數學去完善理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學美國的東西感覺那麼難,因為他們要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而被迫把理論改造的很複雜,實踐證明這樣複雜的理論確實可以解決問題。

在美國的學習使我感到,我們的高等教育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學校,並不能算美國的非常好的學校,但是學到的東西確實是實打實的。

不要總是覺得,我們國家人很聰明,卻總是離諾貝爾獎很遠,太不公平了。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樣智慧勤勞勇敢。我們需要透過迷霧看世界,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樣低估自己沒有看到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