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難當頭,吃喝照常還是殫精竭慮?魯迅和林語堂就此辯論,很經典

民國時期,國難當頭,卻大師輩出。

這個時代,很像我國古代戰國春秋時期,雖然是亂世,卻百家爭鳴,堪稱思想盛宴。

優秀的人總是相互吸引,但同樣優秀的人,也會在某件事上互相看不慣。

諸如梁秋實與郁達夫,諸如魯迅與林語堂。

國難當頭,吃喝照常還是殫精竭慮?魯迅和林語堂就此辯論,很經典

一、都是才子,惺惺相惜

魯迅和林語堂有孽緣,最開始感情很好,相互欣賞,可相處下來卻發現,彼此的世界觀相差太大太大,魯迅看不上林語堂的獨善其身,而林語堂也不贊成魯迅的死而後已。

當然,這種看不上和不贊成,與梁秋實對郁達夫不一樣。梁秋實是打心眼裡看不上郁達夫的世界觀,而魯迅和林語堂,並沒有到敵對的地步,彼此欣賞,只是承認自己不會選擇這樣的人生。

真正優秀的人總是懂得,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看不慣可以,但是絕不插手干涉。道不同,不相為謀便是了。

國難當頭,吃喝照常還是殫精竭慮?魯迅和林語堂就此辯論,很經典

魯迅和林語堂的緣分,始於一本名字叫做《語絲》的雜誌。他們都是這本雜誌的主要作者,當時的林語堂是北京大學英語系的教授,而魯迅則隸屬於教育部,在北大兼職上課。

優秀的人總是惺惺相惜的。

《語絲》主要做雜文、散文,語言風格活潑犀利,唯有真正有特色的人才能獲得一片叫好聲。無疑,林語堂與魯迅,都屬於語言風格自成一派的大師。

國難當頭,吃喝照常還是殫精竭慮?魯迅和林語堂就此辯論,很經典

但兩個人的友誼並沒有持續太久,並非因為撕破了臉,而是世界觀從本質上就不同。

林語堂主張“快樂無罪”,即哪怕在最苦難的環境裡,也要學會享樂,學會面對自己的內心。但這種享樂主義在當時國難當頭的狀況下,很容易表現出某種不問世事的自私。這也是為什麼魯迅會說:“我反對的,常常是林語堂提倡的。”

國難當頭,吃喝照常還是殫精竭慮?魯迅和林語堂就此辯論,很經典

二、國難當頭該如何?

國難當頭,該如何自處?魯迅認為,當竭盡全力,為國奉獻。可林語堂卻認為,在惡劣的環境下,才更需要一片園林,讓人們來喘喘氣,淺唱低吟。

林語堂不是不知道國難當頭,也不是不愛國。

他的文筆下呈現出來的,都是生活細節般的美好,瑣碎卻溫暖,和大格局格格不入,卻又真實得讓人難以反駁。

國難當頭,吃喝照常還是殫精竭慮?魯迅和林語堂就此辯論,很經典

林語堂認為,如果人人都叫喊著報國,瞠目結舌,累得呼哧喘氣,別說報國了,可能連自己的生活都過不好。這也是他為什麼會寫這樣的文章。

魯迅則認為,舍小我而要大我,突破愚昧無知才能有民族凝聚力。

“難道國勢阽危,就可不吃飯撒尿嗎?難道一天哄哄哄,口沫噴人始見得出來志士仁人之面目嗎?恐怕人不是這樣的一個動物吧。人之神經總是一張一弛,不許撒尿,膀胱終必爆裂,不許抽菸,肝氣終要鬱結,不許諷刺,神經總要麻木,難道以鬱結的臟腑及麻木的神經,抗日尚抗得來嗎?”這是林語堂的文章。

而魯迅卻認為,現在的中國不需要這樣的擔憂,需要的是 “匕首和投槍,要鋒利而切實,用不著什麼雅”。

國難當頭,吃喝照常還是殫精竭慮?魯迅和林語堂就此辯論,很經典

乍一看,這兩人的觀點似乎很不相同,可本質卻都是一樣的。兩個人用自己不同的人生觀和行動,來實現自己報國的願望。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能夠惺惺相惜。

國難當頭,吃喝照常還是殫精竭慮?魯迅和林語堂就此辯論,很經典

三、道不同,不相為謀

世界觀不同的人,不能強行融合在一起。

魯迅看不慣林語堂,看不慣他的風花雪月。他足夠犀利,眼裡容不得沙子,卻是真正愛國的人。林語堂明白這件事,他用雅來包容,卻也堅定主張自己的觀點不退縮。

國難當頭,吃喝照常還是殫精竭慮?魯迅和林語堂就此辯論,很經典

就這樣,兩人在熱烈的友誼以後,進行了激烈的文字辯駁,可兩人誰也無法說服誰。後來林語堂全家去了美國,兩人便再也沒有來往。

但即便如此,林語堂對魯迅的評價卻格外高。

1936年,魯迅因為肺結核去世,一個月後,林語堂寫下《悼魯迅》一文,文中滿是讚美和懷念。

國難當頭,吃喝照常還是殫精竭慮?魯迅和林語堂就此辯論,很經典

​他說,魯迅和他曾經相交過兩次,疏離過兩次。但即便是疏離,他與魯迅之間也沒有間隙。他們觀點的不同,沒有私人的怨氣所在,只是因為觀點不一,沒有是非對錯。

他還說,魯迅和他來往,他非常高興,魯迅和他疏遠,他也沒有絲毫怨言,因為這個人,的的確確值得人尊敬。

晚年的林語堂,數次申請回到祖國,可惜都被拒絕。無奈之下,他轉而選擇去臺北,在那個地方修建了一座他心中的花園別墅,面朝內地,思念終生。

這是大師的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