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香港的幾所大學都有自己的博物館,而且經常有不錯的展覽。因為偏愛中國書畫,我去得比較多的是中文大學的文物館,這次說一下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的文藝復興雕塑展和城市大學展覽館的博物展。

中文大學主要展的是中國藝術,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則經常有西方藝術的展覽,雖然他們本身的中國古藝術藏品也非常豐富。《塑造體態——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佛羅倫斯雕塑》共展出10件14-16世紀的意大利雕塑,佛羅倫斯就是佛羅倫薩。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佚名,《聖母的一生——部分情景》,約1300年,大理石

10件作品中,8件來自貝利尼收藏,就是之前在上海辦了《奇蹟:貝利尼家族與文藝復興特展》的貝利尼。這件和另外一件則來自麥卡錫收藏。這個還有點呆板的雕塑體現的是歌德晚期的風貌,來自倫巴底大區的一座教堂。它有兩米多長,原本是一整塊大理石雕刻的,現在被分割成了三大塊。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多納泰羅,《聖約翰》,15世紀上半頁,彩繪赤陶

多納泰羅是文藝復興第一代雕塑家,他曾協助建造設計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聖殿的穹頂。這件雕塑不是很大,但已經非常生動。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多納泰羅,《年輕的女孩》,15世紀,灰泥及彩色鍍金混凝紙漿

多納泰羅起初為教會工作,直到約1430年開始接受柯西莫·德·美第奇的私人委託。這件作品的模特和贊助人都不詳,似乎也是私人委託的。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格雷格里奧·迪·洛倫佐,《紳士》,約1460-1470年,大理石

格雷格里奧·迪·洛倫佐1455-1495年間活躍於佛羅倫薩,以雕刻聖母與聖子浮雕聞名,被譽為“大理石聖母瑪利亞大師”。此作模特和贊助人不詳。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喬瓦尼·德拉·羅比亞,《豐收女神》,15世紀末,釉面赤陶

喬瓦尼和他的父親都是雕塑家,這件作品除了以冷彩繪裝飾的籃子頂部和葡萄外,通體施釉。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喬瓦尼·德拉·羅比亞,《薄伽丘》,約1520年,釉面赤陶

這個半身人像就是寫了《十日談》的那位薄伽丘,當時薄伽丘和但丁的雕像非常受歡迎。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喬萬·佛朗西斯科·魯斯蒂奇,《演講者》,16世紀初,赤陶

喬萬·佛朗西斯科·魯斯蒂奇是個貴族藝術家,據瓦薩里的記載,他在威尼斯的工作坊學習時,跟同在該處的達芬奇曾有合作。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弗朗西斯科·瓦爾當布里諾,《聖母領報》,15世紀初,彩色木雕

這個真人比例的雕像來自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別墅。另外,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同時在展的《博薩特在中國》攝影展也不錯。

香港城市大學的《藏珍閣——由自然科學到大自然藝術》則更多是通過歷史文物來關注科學,它的展品來自法國巴黎高科農業學院生命科學博物館、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圖書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等多家機構。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來自巴黎高科農業學院生命科學博物館的動物標本

所謂藏珍閣,有點類似中國的博古架,在16-19世紀的歐洲,開始了航海大發現,探險家們從世界各地帶回來各種奇珍異寶,被有好奇心的人收藏家中,就是藏珍閣。它有點像今天博物館的萌芽。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1556年版《論礦冶》中的採礦輪,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圖書館藏

1556年相當於我們的明代嘉靖三十五年,對比一下我們就可以知道中西方的差距,當年人家的活字書已經跟現在的書籍相差無幾,而且內容還是關於科學的。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1899年《園藝評論》期刊,巴黎高科農業學院生命科學博物館藏

1899年,大清還沒亡。歐洲的彩色印刷書籍,非常漂亮,還是關於科學的。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一個歐洲貴族房間的擺設,當中是18世紀的《路易十五肖像》掛毯

桌子上還有銅像雕塑,以及關於動物的彩色印刷書籍。當時在新大陸發現的新物種,吸引著歐洲的知識階層。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清代的寶藍色龍袍、木雕屏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藏

當然來自東方包括中國的各種新奇玩意兒也吸引著西方人的眼光。我前面說了港大美術博物館的中國藏品豐富,這次也很慷慨地借了不少。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三日計時器,1844-1848年,香港海事博物館藏;元代八面青花玉壺春瓶,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藏;雕硃砂漆紋荷葉邊盤,15世紀,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藏

元青花那麼罕見,沒想到港大也有一件,也算是鎮館之寶了。

藝術與科學:港大和城大的展覽各有各精彩

各種甲蟲標本,21世紀前期,戴羅勒標本屋藏

戴羅勒標本屋成立於1831年,收藏有各種各樣的標本,甚至還展出了一個骷髏頭!實在太瘮人,我連拍照都不敢。

總體而言這是個博物展,適合對科學和歷史都有興趣的觀眾。這次發現,香港的幾所大學都在山上,中文大學就不用說了,要是沒有車會爬個半死。這次走進城市大學發現原來樓宇也是錯落有致,中間還有溪流瀑布。

●《塑造體態——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佛羅倫斯雕塑》

時間:2018年5月18日—2018年8月12日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藏珍閣——由自然科學到大自然藝術》

時間:2018年5月25日—2018年8月19日

地點:香港城市大學展覽館(劉鳴煒學術樓18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