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中秋丨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文化是中秋的底色。這底色,在無數文人騷客的吟誦中,是“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的自然之美,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情感共鳴,是“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的生命感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文化鄉愁;這底色,在民間浪漫多彩的風俗裡,是祭拜月神的虔誠敬畏,是扎“兔兒爺”的天真童趣,是彩燈初上的熱鬧喜慶,是“嫦娥奔月”的悲情訴說。

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秋佳節,生動體現著中華文明的獨特風情,散發出民族精神的深層魅力。

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新華日報》2018年9月24日3版截圖

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守護好傳統文化這輪“皓月”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人類社會的時空距離不斷縮小,我們過節的方式已經與古人迥異:微信互動取代書信往來,旅遊購物成為新的“民俗”,線上過節儼然成為風尚……團圓和相聚變得便捷,問候和思念不存障礙,商品和服務日益豐富,但隨之而來的是,傳統節日的味道在變淡、甚至有些變味。這歸根結底,是弄丟了節日的文化之魂。沒有文化的薰陶,沒有精神的寄託,商業化、物質化、功利化自然趁虛而入,承載著民族鏡像的中秋節,就可能變成“月餅節”“購物節”,甚至“送禮節”。

失掉文化底色的節日是蒼白的,不能延續文化的民族是悲哀的。在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的當下,在文化越來越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當下,我們尤需注重以節日為契機,弘揚傳統習俗,傳承民族文化,幫助人們找到精神的歸屬,找到民族的認同,找到前行的力量。對文化底蘊深厚的江蘇而言,繼承和發展傳統優秀文化至關重要。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殷切期望。“社會文明程度高”,離不開文化的建設和積累,更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滋養。

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守護好傳統文化這輪“皓月”,需要尋求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需要將傳統文化裡沉澱的人文情懷加以創造性表達,更需要來自不同領域個體與組織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可喜的是,近兩年來傳統文化潮流迭起,《中國詩詞大會》爆紅,“為你讀詩”APP風行,古風音樂崛起,越來越多人渴望尋找民族的文化歸屬感。在江蘇,從“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的啟動,到重大藝術活動的紛呈,從精品戲劇的輪番登場,到民間風俗的精心培護,越來越多的載體和平臺讓傳統文化可親、可近、可感。只要不斷地輸送營養,傳統文化的古樹必定能新葉滿枝,贏得更廣闊的生長空間。

明月如鏡,照見過去,也將照亮未來。中秋蘊含的文化精粹,是時光積澱的珍寶,是民族基因的表達。讓我們在這旖旎的月光下,賡續傳統、大步前行。本報記者 顏雲霞

百年獅頭重登臺

23日下午,句容市郭莊鎮丹湖小區“慶中秋迎國慶·丹湖小區第四屆民俗文化節”尚未開幕,舞臺前就擠滿了上千人。80歲的方訓琴說:“我年紀大了,先來搶個座位。今天上場表演腰鼓的很多人都是我的徒弟,必須來捧捧場。”

不僅腰鼓這樣的“輕活”有了傳承,連舞獅這樣的“重活”也有人搶著學。傍晚6時30分,兩隻雄獅踏著歡樂的鑼鼓節奏,跳上舞臺中央,拉開文化節序幕。臺下70多歲的胡錦會老人得意地告訴記者,場上兩頭獅子的獅頭已有200多年曆史,塵封55年後,去年在丹湖小區物業中心的支持下“重出江湖”,現在已有10多名傳承人,臺上舞獅的都是他的徒弟。

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姚建平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配圖)

“丹湖小區是謝橋村、赤山村、勝利村3個行政村的拆遷安置小區,現有住家3200戶、近7000人。”郭莊鎮南徐中天物業丹湖小區服務中心主任陰雨雷介紹,這裡居民半數以上都是老年人,對農村傳統文化情有獨鍾。因此中心組織小區居民自編自演“赤山摔跤”“石鎖表演”“打草鞋”“歡樂腰鼓”等19個節目,發展20多支文體隊伍,建起“百匠堂”。從去年開始,每年在中秋國慶期間以及春節期間,舉辦兩次文化節。

68歲的張妹英是小區文體活動積極分子,她說,自從有了“百匠堂”,小區就成了大舞臺,居民一解鄉愁的同時,又能滿足文化需求。

當天的文化節上,舞蹈《邁進新時代》、表演唱《三星賜福》、黃梅戲《夫妻觀燈》等17個節目參演,吸引了小區及周邊3000多名群眾,掌聲、吶喊聲此起彼伏,一直持續到晚上近9點。 本報記者 董超標

石湖一橋看九月

23日上午,距離蘇州市姑蘇區首屆“石湖串月”中秋民俗文化節系列活動啟幕還有4天時間,吳門橋街道新郭社區第一書記張一然忙著對“中秋祈福”“中秋民俗表情包”等線上活動做最後測試。

“我們特意將活動舉辦時間定在農曆八月十八,因為串月的絕景很有可能就發生在那天晚上。”1994年出生的張一然如今已經是新郭文化的資深“解說”,他告訴記者,蘇州石湖有一座九環洞橋,名叫行春橋。農曆八月十八左右,皓月當空時,9個環洞各映月影一輪於湖水之中,會形成“九月一串”的奇觀。遊石湖、看串月、逛廟會成為蘇州人獨有的中秋民間習俗。目前,“遊石湖”民俗正在申報蘇州市非遺項目。

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為“石湖串月”中秋民俗節前期活動,蘇州姑蘇區在漁家村百年老屋組織開展新郭民俗農耕文化座談會。除了相關專家,還特意邀請多位80歲以上的原新郭村村民回憶新郭傳統民俗。新郭是蘇州自秦以來唯一一次遠離古城另建州城之地,地區文化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原新郭村村民徐金和說,新郭依山傍水,生活在這裡的村民便主要以漁業、水生作物的農耕業為主。經過多方論證,親水文化成為新郭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也融入這次民俗文化節中。本報記者 陳雨薇

二分月色映揚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中秋夜,揚州最美的賞月地點莫過於瘦西湖。這個假期,瘦西湖景區夜晚開放了遊船夜遊,遊客乘坐畫舫,彷彿走進了詩詞歌賦中的揚州“明月夜”。

夜遊畫舫經過的第一個賞月佳處便是“五亭映月”。五亭橋下橋洞個個相連,古詩有云“面面清波涵月影,頭頭空洞過雲橈”,說的是八月十五,天上一個月亮,五亭橋下也是各洞銜月。為了驗證詩文說的是否真實,船過橋洞時,很多遊客都伸長了脖子,希望能把橋洞中的映月全部找齊。

畫舫穿過五亭橋再往前開,便是中國人都很熟悉的“廿四問月”賞月點,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如今仍刻在二十四橋的旁邊。水面煙渚柔波,兩岸楊柳依依,伴著湖岸閣樓美人處飄出的悠揚古樂,讓遊客猶如置身仙境。 本報記者 張 晨

雲龍山巔攬秀色

“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登上觀景臺、穿過雲龍書院,52歲的徐州市民王相芬感慨萬千,“這幾年,雲龍山北麓黃茅崗村被整體拆除,蘇軾在《放鶴亭記》中詠唱過的千年名山終於還原成本來模樣”。

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3日,古都彭城秋風習習,在雲龍湖風景名勝區內,2000餘名中外運動員共同參加徐州雲龍山登山賽,他們來自國內15個省份,還有來自肯尼亞、烏克蘭等國的登山愛好者參與。年齡最大的67歲,年齡最小的3歲10個月。作為一名老徐州,在雲龍山腳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王相芬報名參加男子競速比賽,最終以42分26秒的成績完成整個賽程。

“遠眺一山秋色,領略十里湖光。”雲龍山海拔142米,蜿蜒起伏、狀似神龍。雲龍湖水域面積7.5平方公里,秀峰屏列、長堤橫臥。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是秋季登高的熱門景點。

登上首節山峰,運動員們進入了勻速賽段,他們沿著山脊前進,陸續翻越數節山峰。巴基斯坦選手伊薩和4位好友相約參賽,他說,“我們都很喜歡雲龍山”。登上頂峰觀景臺時,5位外國小夥興奮地大聲歡呼。 本報記者 李 剛

項王故里憶英雄

“我們演出的內容都與西楚文化有關,宮舞秀、霸王出征、鴻門演義、楚服秀、楚舞秀、西楚古樂……”23日上午,正在組織指揮演出的宿遷項王故里藝術團經理李丹丹報出中秋期間演出的一長串節目單。

這些節目中,有不少是為了迎接中秋、國慶而專門創作的,如《霸王出征》。中秋期間,有關西楚文化內容的節目有15個,長的18分鐘,短的5分鐘。“節目再現了楚漢之爭的故事,讓人可以走近那段歷史。”看完節目後,來自安徽的遊客張小華感慨地說。

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項王故里景區的楚服租賃中心,一些遊客穿戴好楚服及各種配飾後,立即前往各個景點擺拍。“在這個西楚文化氣氛濃郁的地方,穿上楚服,感覺特別不一樣!”山東遊客李逾秀說。

景區開設的西楚集市也正式開門迎賓。遊客既可以趕集購物,又可以欣賞帶有西楚歷史文化味的民俗演出。

項王景區市場部楊雪告訴記者,今年景區專門打造了西楚文化旅遊季,舉辦西楚少兒爭霸賽、西楚婚禮秀、西楚王的盛宴等活動。 本報記者 徐明澤

異國創客展“惠”心

“中秋情 最無錫——尋找城市之最”暨中外友人中秋派對活動22日在無錫中山路沿線舉行。來自美國、英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多名外籍友人通過尋找最能代表無錫的文化、商業地標,來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和無錫的城市魅力。

在紅豆萬花城的舞臺上,來自貝寧共和國的杜索,用一首原創歌曲《漢語橋》表達了對中國和無錫的感情。無錫戲校教師王新海用扇子做出京劇中託、轉、遮等動作,引得外籍友人嘖嘖稱讚京劇的魅力。

“我來無錫4年多了,很喜歡這裡。”來自英國的塞巴斯蒂安說,無錫有惠山泥人、紫砂、錫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塞巴斯蒂安正在無錫創業。他做了一個APP,專門為外國遊客推薦中國各地的景點和美食,“我要把無錫介紹給世界各地的人”。

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十四橋明月夜。 張 晨攝

來自格林納達的蕾斯特勒在江南大學學習中文,她說:“無錫有很多好吃的,小籠包、醬排骨,每次我都吃很多。” 蕾斯特勒說,她知道中秋節是中國人很重視的團圓節日,她還了解嫦娥的傳說。這次活動中,她品嚐了月餅,“在無錫過中秋節是個難忘的經歷”。 本報記者 浦敏琦

青奧茶話五洲同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21日晚,皓月當空,南京市建鄴區雙閘街道盛捷青奧國際社區內,不時傳出歌聲,來自美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盧旺達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名外籍友人齊聚於此,迎接中秋。

當晚7時30分,十幾位身穿漢服的女性手捧月餅、蘋果等,準備開始拜月儀式。金髮碧眼的白俄羅斯女生安娜在人群中格外搶眼,“我穿漢服有沒有很像嫦娥?”安娜剛來南京一個月,在東南大學讀國際貿易專業,“聽說拜月是一種祈福方式,我想以‘最中國’的方式為遠在白俄羅斯的家人送上祝福。”

“八月十五的月亮,下一句接什麼?”“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描述的是什麼季節?”在沙洲街道雙和園綜合辦公區中心廣場,在建鄴區工作生活的外國友人、高校留學生等20多人,現場比拼中國歷史知識、古代詩詞、繞口令等。來自尼泊爾的19歲姑娘杜拉勇奪冠軍,“比賽讓我再次認識到漢語的博大精深,我還要繼續努力學習中國文化” 。

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月色愈發明朗。在青奧社區,外國友人們把做好的荷花燈放入水中,許下對美好生活的願望。 本報記者 管鵬飛 鹿 琳

诗意·中秋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