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历史游南京」北人领袖周顗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伯仁”

「听历史游南京」北人领袖周顗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伯仁”

六朝古都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前后相继的帝国曾经在这里建都,所以南京历来有六朝古都之称。

《长江岸边说六朝》

(东晋)

最后,伯仁还是死了

播音:江苏健康广播 郭郭

南京外国语学校 庄子青

王敦站在石头城上,冷冷地俯望建康,心中的恨随同手中的刀,扬眉出鞘。刀光闪处,一个个人头落地。

对于被击倒的司马睿,王敦是又愤恨又鄙夷。剥夺了他所有大权,然后晾在一边,不再见他。东晋的第一任皇帝就这样成了皇宫中的摆设,如同被吸去内力的废物,伴着青灯照壁,冷风吹帷,屈辱地度过余生。

刘隗、刁协看到兵败如山倒,知道大势已去,一切难以挽回。他们逃到台城,和司马睿见最后一面。

元帝拉着两人的手,不停地流泪。看着两个最忠心的朋友将离自己而去,再去说谁的错都是枉然,只有等到来世再相见。刘隗、刁协哽咽无语,挥泪告别。

刁协年龄大了,身体又差,骑不了马只能步行,动作慢慢吞吞。他平时对下属刻薄,舍不得小恩小惠。很多人还是新招募来的,讨厌这个小气巴巴的老板。大难临头,谁愿意跟他陪葬呢?走到江乘(今栖霞一带)时,刁协被随从杀死,首级送给了王敦。王敦允许刁氏家属为他收尸埋葬。

司马睿听到刁协身死的消息,暗自悲痛。后来秘密调查那个诛杀刁协的人,派人逮捕并处死了他。

刘隗平时就养江湖豪杰,在这批武林高手的帮助下,出逃顺利。带着妻子、子女和亲信200多人一路向北狂奔,投靠了后赵的石勒。他的命不错,后半生享尽荣华富贵。石勒非常欣赏他,任他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活了61岁。

他们两个可以逃,司马睿不能逃,他能做什么呢?其实摆在面前的路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投降。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投降?他的皇位能不能保得住?

他向王敦出了一个选择题,两个选项,都是丢尽颜面、卑躬屈膝的表态。

第一个选项:你就废了我吧。

司马睿脱去戎装,改穿朝服,对左右说:王敦想要取代我的位置,明说就是了,何必这样残害老百姓!

又派使者通知王敦:你如果仍然忠于朝廷,就息兵停战,天下还可以维持安定;如果你不愿意,我就回琅琊国,把皇帝的位置让给你。

第二个选项:你做二把手,我做傀儡。

他让百官去石头城拜见王敦,下诏加封了王敦一堆官职: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封武昌郡公等。

丞相是文官之首,都督中外诸军就是中央军委主席,录尚书事是中央各部的总领,此后掌权之大臣一般都会带上录尚书事名号,说到底就是行政、军事一把抓。王敦是清高孤傲的人,一个都不选:也不说废,也不接受任何官职。

在石头城,王敦见到戴渊,轻蔑地问:你现在还能不能再打了?

戴渊没有谢罪,说:我们只是力量不足而已。

王敦又问:我这样做,天下人怎么看我?

戴渊这时头脑转得快,回答相当巧妙,说:如果只看表面,那就是叛逆;如果遇到懂你的人,会说你是忠义。

诗经里面有一句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戴渊化用这句话恰到好处,既不失身分,也不激怒王敦。

王敦忍不住也笑了,说:你真是会讲话。

王敦又对周顗说:伯仁,你对不起我。

周顗看着王敦说:我率领六军讨伐叛逆,却失败了,是我自己太无能,辜负了你的期望,所以我对不起你。

王敦一时无言以对。

王敦接待百官结束后。司马睿忐忑不安,搞不清王敦葫芦里卖什么药。看到周顗回来,召进宫内,问他:目前两宫(皇帝和太后)无恙,大家也比较平安,大将军会怎么做?局势会怎么发展呢?

周顗说:两宫的情况确实如圣上所说,但臣等的安危,就不好说了。

王敦随后做了两件事,一是为自己升官,这些官职就是司马睿封他的,他又自封,就是为了让司马睿难堪。你给我的,就不要;想要什么,我会自己拿。

第二是杀了反对他的人。戴渊带兵抵抗,自然要被杀,周顗则被杀得有点冤枉。戴渊是南人之望,周顗是北人领袖,王敦也有点犹豫,就问王导:周顗、戴渊是有名望的人,他们位列三司(类似于三公),这是肯定的了。

王导沉默不语,王敦又问:就算不列三司,也可以做个尚书令、尚书仆射吧?

王导依旧不说话。

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了。

王导还是不说话。

不久,周顗和戴渊被逮捕。在押往刑场的路上,路过太庙,周顗大声骂: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啊。如果神灵有知,快来诛杀这个奸贼吧。

还没有等他说完,左右的差役用戟猛戳他的嘴,周顗脸上全是血,一直流到地下。但他面不改色,从容被杀,只有54岁。

王敦之乱平定后,王导重新掌权,他浏览以前宫中的奏折,突然看到了周顗营救自己的折子,言辞恳切。王导突然明白过来,痛哭流涕。回来之后对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这句在历史上也成了名言。

周顗死后,王敦派人抄周顗之家,结果只有几只空篓子,里面装着旧棉絮,酒五瓮,米数石。朝廷上下,听说后都悲伤同情。

王敦后来有一次突然叹息说:姓周的从来没有做过三公啊。

旁边有人回答:只有周顗差一步。

王敦说:我和周顗曾经是好朋友,无话不说,没想到竟然走到了这一步。

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

王敦直取建康,易如反掌,始终让人有一个疑问,当时明明有后顾之忧,北面梁州有甘卓,南边湘州有司马承,广州有陶侃,这些人在忙什么呢

南京民俗博物馆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甘熙故居)

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500年建城史、400多年建都史,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特色明显。其中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剪纸(金陵剪纸)4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另外还有10项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9项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0项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听历史游南京」北人领袖周顗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伯仁”

图:@林琨

甘熙宅第又称甘煕故居或甘家大院,位于秦淮区南捕厅15号、17号、19号和大板巷42号、26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规模宏大,俗称“九十九间半”,这里是研究、展示和保护南京民俗文化以及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性博物馆所在地。

1982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在全市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深藏闹市的大规模清代民居古建筑群一一甘熙故居,并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1986年,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南京传统民居,文物部门开始在甘熙故居内筹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1992年11月18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2010年1月,为全方位展示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南京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市文广新局决定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建立全国首家民俗、非遗“双博馆”

2012年6月9日,展展馆建成开放。

南京市民俗、非遗“双博馆”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见证和缩影,是南京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地,这里不仅是百姓喜爱的文化殿堂,更是古城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在这里您可以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优雅精致,阅读一个千年家族的兴衰历史,感受南京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了解南京九十多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彩展演。

【听历史·游南京】系列:“长江岸边说六朝(东晋)”往期

NO.3 老城南这处历经沧桑的遗址,处处都是故事!

NO.4 南京夫子庙的这条小巷带你穿越时空,品味六朝文化!

NO.5 司马睿有了“新欢”立马抛弃“旧爱”

NO.6 都说红颜薄命,没想到帅哥也是……

NO.7 一个大管家的心胸之大,大到可以容天下!

NO.8 在古代,重臣最怕“加九锡”?

NO.9 这位特立独行的驸马爷,藐视一切世俗的规矩。

NO.10 想成为长江中游的老大,总共分几步?

NO.11 打猎途中纳妾,这剧情也是没谁了……

NO.12 一左一右,抬起皇室大轿,“马仔”也有出头日。

NO.13 为何共苦之后,往往不能同甘?

NO.14 你知道吗?“截发延宾”、“封坛退鲊”说的是她!

NO.15

每天搬100块砖2次,原来是为了……

NO.16 比帝王年长10岁的他怒吼:我不服老!

NO.17今天,你“闻鸡起舞”了吗?

NO.18 “百炼钢和绕指柔”的原创者真的是棒棒的!

NO.19 才子铁骨铮铮,却难成统领四方的将帅

NO.20 英雄饮恨,多难兴邦

NO.21 开国功臣以“清君侧”之名谋反,新皇慌了

【听历史·游南京】系列:“长江岸边说六朝(东吴、西晋)”回顾

第21期 第22期 第23期第24期第25期

「听历史游南京」北人领袖周顗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伯仁”

文稿来源:《长江岸边说六朝》,作者:扬子晚报 杨民仆。南京市旅游委员会、江苏广播联合出品。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微信wyt1015292075,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听历史游南京」北人领袖周顗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伯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