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不止怎麼辦?這篇文章來解憂

如果說腦梗死中還有什麼症狀是患者跟家屬不能理解也很難接受的,呃逆應該算一種。患者一般比較容易與失語、構音障礙、肢體癱瘓、感覺異常等症狀和諧相處,但碰到呃逆,他們會一直追在你屁股後邊問:“大夫一直打嗝啊,半天不停了,您得給我們點藥啊,打個不停受不了。”所以呃逆是怎麼回事?要給些什麼藥呢?在此小做整理,以供參考。

為什麼會“打嗝”?

呃逆俗稱“打嗝”,是膈肌及肋間肌不自主的規律收縮所致。其醫學術語叫做“Singultus”,起源於拉丁語:好比啜泣突被扼(the act of catching one’s breath while sobbing)。當吸氣肌協調收縮,大量空氣快速吸入,與此同時,在短短數毫秒內,聲門突然關閉,進而出現典型呃逆聲:嗝~

依據持續時間長短,呃逆可分為三種:

➤ 急性發作:持續時間<48h;

➤ 持續呃逆:至少2天;

➤ 頑固性呃逆:超過1月。

吉尼斯世界紀錄記載,目前最長呃逆持續69年零9個月。呃逆在兒童中較為常見,成人也有,通常自限,物理治療可緩解,一般不需藥物。

持續或頑固性呃逆常見於消化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約20%帕金森患者及10%胃食管反流患者可有呃逆,晚期癌症患者中也有3.9%-4.8%出現呃逆。

呃逆產生的機制

1943年,Bailey首先提出呃逆反射。其傳入神經為迷走神經,膈神經或T6-T12交感神經纖維。

中樞尚不明確,包括上頸髓(C3-C5)、延髓接近呼吸中樞部位、網狀結構及下丘腦。延髓網狀結構內的孤束核背側的吸氣中樞及疑核的腹側(參與肺牽張反射,其中包含用以保護上呼吸道的迷走神經元)以及位於延髓中部及後部的終止吸氣的中樞均可能參與呃逆。這些部位相互影響,如位於孤束核中的吸氣中樞及疑核腹側,可反射性保護喉部及膈肌。幕上病變導致慢性呃逆也說明皮層中存在呃逆反射的抑制中樞。

傳出神經包括膈神經,肋間神經及迷走神經喉支,前兩者引起膈肌及吸氣性肋間肌收縮,後者則引起聲門關閉。目前認為聲門收縮是呃逆的保護性動作,如果沒有聲門收縮,患者必然出現過度換氣。

呃逆反射過程中可釋放多巴胺能及GABA遞質,這些遞質刺激呃逆中樞,引起呃逆反覆發作。

“打嗝”不止怎麼辦?這篇文章來解憂

圖1 呃逆反射解剖(Baliey,1943)

影響顱腦、膈肌、喉及腹部器官的眾多因素,均可刺激迷走神經或膈神經,進而激活呃逆中樞(中腦、腦幹及上頸髓),被反覆刺激的膈肌及呼吸肌不斷收縮,同時喉返神經激活,聲門關閉,產生“嗝~”的一聲。

呃逆的生理意義目前尚不明確。研究發現,自妊娠8周開始,胎兒可頻繁呃逆,兒童期及成人期逐漸減少,因此有假設認為呃逆有助於防止胎兒吸入羊水,也認為呃逆為胎兒生後獨立呼吸的準備工作。但其中尚無定論。

哪些原因會導致呃逆?

任何影響呃逆反射的傳入、中樞及傳出通路的因素均會誘發呃逆。最常見的病因為吃多了或者喝較多碳酸飲料,導致胃部擴張,引起呃逆。呃逆也可由辣椒、酒精、吸菸或其他消化道或肺部刺激物引起。

但對於持續或頑固性呃逆,就需要找到其病理性因素了。相對常見的病因見下表。

表1 持續或頑固性呃逆常見的病理性因素

“打嗝”不止怎麼辦?這篇文章來解憂

對於急性呃逆,可以採用物理療法,但對於持續性及頑固性呃逆,則需要藥物治療或通過手術方式緩解了。

表2 呃逆的物理療法

“打嗝”不止怎麼辦?這篇文章來解憂

屏住呼吸、口含冰水以及被嚇個人都試過,還是有一些作用的,但物理療法僅用於突然呃逆,不能用於持續性或頑固性呃逆。

“打嗝”不止怎麼辦?這篇文章來解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