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爲何三次安葬

晉劇一代宗師丁果仙,所開創的丁派藝術使晉劇的唱腔藝術達到巔峰,她是一位曾譽滿三晉乃至京、津、冀、陝、滬的鬚生大王。丁果仙培養了劉寶俊等一大批晉劇後起之秀,大多成了當今晉劇界的傑出代表人物。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丁果仙,原名丁步雲,藝名“果子紅” ,1909年出生於河北省束鹿縣王口鎮農村,7歲學藝。始學青衣,後改鬚生,打破了晉劇舞臺女扮男裝的先例。

她13歲正式登臺演出,17歲時一唱成名,成為名震三晉的名伶。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丁果仙的唱腔圓潤豪放,卻不帶女腔女調,表演灑脫逼真,卻不帶女態女相。

上世紀20年代中期,上海百代公司為她灌製唱片,因此獲得“山西梆子鬚生大王”的稱譽。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丁果仙創造的晉劇鬚生“丁派”唱腔及代表作《打金枝》《空城計》《蝴蝶杯》《捉放曹》《太白醉酒》《血淚仇》等戲,對晉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進了晉劇藝術的發展。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1949年後,她歷任太原市晉劇團團長、山西省晉劇院副院長、太原市戲曲學校校長、山西省戲曲學校校長。她是山西省第一、二、三屆政協常委,山西省第一、二屆人大代表。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1952年9月,丁果仙參加全國第一次戲曲觀摩演出,她演出的《打金枝》轟動京城,她榮獲表演一等獎。《打金枝》也成為晉劇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周總理親自為她頒發獎狀和獎品,周總理說:“丁果仙同志,你的唐代宗演得很成功,有機會毛主席還要看呢!”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不久,丁果仙接到通知,要她和劇團進中南海懷仁堂為毛主席和中央首長演出《打金枝》。

演出結束後,毛主席握住丁果仙的手,說:“你把唐代宗演得很逼真。”1955年,她主演的《打金枝》被拍攝成了電影。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1965年,周總理在北京主持戲曲推陳出新座談會,點名要丁果仙參加。總理說:“要聽聽各方面的意見。”

“文革”發生後,丁果仙被打成了“牛鬼蛇神”。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1962年,劉寶俊被丁果仙收為弟子。在丁果仙的指導幫助下,她成為著名的晉劇鬚生演員。

劉寶俊曾一度離開劇團,去當工人,丁果仙常常伸手幫助,還把自己穿過的好衣服,送給劉寶俊穿。劉寶俊的丈夫曾說:“丁老師夫婦是我們的再生父母,咱一輩子也不能忘了她們的恩德……”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1971年夏季,丁果仙被批鬥後生病住院。劉寶俊得知消息後,包餃子給老師送去。

患難之時,師徒見面,一陣心酸。臨別時,躺在床上的丁果仙,搖了搖手,讓劉寶俊快離去,以免遭不測。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1972年2月16日凌晨(正月初二),63歲的丁果仙在醫院逝世。強忍悲痛的劉寶俊,讓兒子找了輛平板車,叫了幾個人,一起把老師屍體拉回去。

劉寶俊和幾個師姐師妹,給師傅淨身穿衣。丁果仙安葬於忻州丈夫的老家。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粉碎“四人幫”後,黨和政府為丁果仙徹底平反。

1981年1月14日,有關部們在太原雙塔寺烈士陵園,為丁果仙舉行了隆重的骨灰遷葬儀式。

晉劇宗師丁果仙,17歲成名,《打金枝》名動京城,為何三次安葬

2006年,丁果仙墓地到期,其骨灰又被重新下葬,省城文藝界人士,戲劇同仁、戲曲愛者參加了這次活動。

丁果仙墓碑底座為3.3米見方的黑大理石,碑體為高1.9米的漢白玉,正面鑲嵌著丁果仙的遺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