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位於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

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它以典型的皇家氣派,

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石窟構建中獨樹一幟,

並以其規模宏大、

題材多樣雕刻精美而享譽中外,

是世界石窟藝術史上壯麗輝煌的篇章。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關於它的開鑿歷史、各個洞窟隱藏的故事以及在歷史、藝術上的巔峰地位,恐怕就很少有人說得清楚了。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今天,小Mounsey就帶大家走進雲岡石窟,從時間與空間、民族與宗教、歷時與藝術,多個角度去了解這座博大精深的、具有皇家風範的佛教藝術寶庫。

什麼是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最早是僧侶們為了修行所開鑿的石洞,通常選在崇山峻嶺的幽僻之地,以達成遁世隱修的意義。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間方廳為核心,周圍是一圈柱子,三面鑿幾間方正的小禪室,窟外為柱廊。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盛行,印度的石窟也逐漸傳入中國,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中國化”石窟開端就是雲岡石窟。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如何誕生的?

生活在大興安嶺附近的遊牧民族鮮卑族拓跋部,因不堪匈奴侵擾遂逐步南下,386年,首領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自稱為王;398年,正式定國號為“魏”,拓跋珪稱帝為道武帝,並將都城從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南北朝”時期的北朝第一個王朝——北魏。

鮮卑族拓跋部是一個善於吸收漢文化等先進文化的民族,提倡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建立北魏政權後,政治、經濟、文化、宗教都得到了很大發展。至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後,佛教更是得到極大的發展,公元460年下令於武周山南麓開山造佛,直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才停止,前後60多年——這就是雄渾壯美的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為了雕鑿雲岡石窟,北魏皇室集中了全國的技藝和人力、物力,經過一代代、一批批的能工巧匠,終於創造出內容豐富、雕飾精美的雲岡石窟。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它以壯麗的典型皇家風範造像而區別於其他石窟,展現了佛教文化藝術涉及到歷史、建築、音樂等多方面內容,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範,也代表著公元5-6世紀佛教藝術的最高成就。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有多大?

雲岡石窟依山開鑿,規模恢弘、氣勢雄渾,東西綿延約1公里,窟區自東而西依自然山勢分為東、中、西三區。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18000餘平方米。造像最高為17米,最小為2釐米,佛龕約計1100多個,大小造像59000餘尊。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哪些石窟最有看頭?

曇曜五窟(第16-20窟)——雲岡石窟的開端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曇曜五窟是指現在的第16-20窟,是由當時著名的高僧曇曜主持開鑿的,同時也是雲岡石窟最早的5個石窟。曇曜五窟主要造像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豐圓,高鼻深目,雙肩齊挺,顯示出一種勁健、渾厚、質樸的造像作風。其雕刻技藝繼承並發展了漢代的優秀傳統,吸收並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羅、秣菟羅藝術的精華,創造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第5窟——雲岡大佛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俗稱雲岡大佛,高達17米。佛像形態端莊,是中原文化傳統的表現手法;但其臉部形象:額寬、鼻高、眼大而唇薄,卻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徵。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第7窟——鮮卑微笑

唐代以後雲岡石窟逐漸凋敝,尤其是明代末年遭到極大的破壞,清末民國時期,又發生多起偷盜事件,被盜的佛頭、佛像多達1400多件,其中流失海外的有300多。第7窟的鮮卑人物造像中,原本有一對“孿生兄弟”,下頜低垂、露出內斂含蓄的嫣然一笑,如今只存其一。幸而今年7月,美籍華裔王純傑夫婦將被盜的另一尊人物頭像,由美國拍賣行拍得後捐贈給山西博物院,漂泊了近一個世紀的“鮮卑微笑”迴歸故里。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第7窟被盜的鮮卑裝人物頭像,現收藏在山西博物館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第7窟被盜後現狀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王純傑先生與捐贈的第7窟鮮卑裝人物頭像

第12窟——石頭上的音樂與舞蹈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第12窟被譽為“石頭上的音樂舞蹈之花”,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手執弦管、打擊樂器,神情迥異,形象生動。他們手中的排簫,箜篌等古典樂器十分珍貴,是研究中國音樂的重要資料。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王勁松在《博物奇妙夜》談雲岡石窟古老音樂

不同於莫高窟以壁畫和泥質彩塑為表現形式,雲岡石窟是東方石雕藝術的精魂,同時也是少數民族政權北魏傾整個朝代之力開鑿建築,石窟中出現的中國宮殿建築式樣雕刻和中國式佛像龕都反映出佛教藝術“中國化”和整個民族融合的不斷深入。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站在雲岡石窟,1600年的時間彷彿被壓縮之後又重新拉回,在歷史面前任何人都是渺小的,只有謙卑、只有恭敬,才能體會“靜水緩而流深”的意義!

耗一個朝代、傾一個民族——雲岡石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