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再認識,我國新版高血壓標準沒搞美國那一套

徹悟自身,也許比了解宇宙還困難,畢竟有"身在此山中"的困境。觀察手段日益豐富,新的觀點不斷提出,就算是專業人士也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人體再認識,與您一起回看生命。今天給大家解讀最新版高血壓診療指南中的要點。

人體再認識,我國新版高血壓標準沒搞美國那一套

關心高血壓相關資訊的朋友們還記得,2017年11月,美國心臟協會發布了新版的高血壓標準,時隔14年後重新定義高血壓,以往標準的≥140/90mmHg,被 ≥130/80mmHg取代,而且還取消了高血壓前期這個類別。高血壓的門檻降低了,察看期也沒了,眼一閉睡去,眼一睜醒來,一夜間美國就多了14%的高血壓患者。廣大醫務人員和群眾很吃驚,紛紛質疑是不是賣降壓藥的在用標準讓眾多的人被高血壓?

人體再認識,我國新版高血壓標準沒搞美國那一套

美國人的標準頒佈後,我國極少部分人員也表現的興高采烈,開始叫喚,要向美老大看齊,把咱的高血壓診斷和服藥標準也跟上老美。可忙乎啦,又是發文章呼應,又是開研討會,還湊了份所謂專家共識。但是,2018年6月,歐洲的指南也出來了,卻保持穩中求進的特色,堅持≥140/90mmHg的診斷界值,並增加了多種高血壓相關疾病的治療指南。

人體再認識,我國新版高血壓標準沒搞美國那一套

歐洲的高血壓診療指南,還有獨特之處,明確地規定了血壓控制的下限,具體為18歲到65歲不低於120/70mmHg,慢性腎病患者與老年患者不低於130/70mmHg。於此同時,也確定了不同情況的高血壓患者的降低目標,具體為65歲以下120至130mmHg;超過65歲為130至140mmHg;糖尿病及冠心病不超過130mmHg;慢性腎病控制在130至140mmHg;卒中後的患者120至130mmHg。在啟動治療標準中建議高危的高血壓患者,特別是冠心病患者,在血壓超過130/85mmHg時就考慮藥物治療。

人體再認識,我國新版高血壓標準沒搞美國那一套

歐美的標準出來後,經過學界的醞釀,我國的標準也在千呼萬喚下露面。2018年9月20日,第27屆國際高血壓學會科學會議在北京召開,當天下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徵求意見稿正式發佈,高血壓的定義維持不變,不搞美國那一套,仍然定義為,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診室測量血壓值為超過140/90mmHg。現在咱們對其中的要點進行解讀。

人體再認識,我國新版高血壓標準沒搞美國那一套

新版指南根據血壓升高水平,將高血壓分為3級;也依據血壓水平、心血管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臨床併發症、糖尿病等進行了心血管風險分層,將其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等4個層次。將正常血壓界定為小於120/80 mmHg;120-129/80-89 mmHg為正常高值;超過140/90 mmHg為高血壓;輕度高血壓標準為140-159/90-99 mmHg;中度160-179/100-109 mmHg;超過180/110 mmHg為重度高血壓。收縮壓超過140 mmHg,但舒張壓小於90 mmHg被定義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人體再認識,我國新版高血壓標準沒搞美國那一套

新版高血壓診療指南中指出,診室血壓是診斷高血壓、進行血壓水平分級、觀察降壓療效的常用方法,有條件者應進行診室外血壓測量,用於診斷白大衣高血壓及隱匿性高血壓;動態血壓監測可評估24小時血壓晝夜節律、體位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家庭血壓監測可輔助調整治療方案;基於互聯網的遠程實時血壓監測是血壓管理的新模式。不難看出,新指南還是有點與時俱進精神的,同時,指南也提到,對精神高度焦慮的患者,不建議頻繁自測血壓。新版指南也指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採取強化降壓的治療策略,以取得最大程度的心血管獲益。應該說新版指南是立足在當前高血壓防治水平較低的現實之上的,著眼點還是重點放在降低高血壓相關的心腦腎靶器官損害與致死致殘率上。預期新版指南的發佈,也會引發更多的爭議,我們將持續關注並將其中要點向大家及時呈送。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