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穿越到唐代名畫中吧|每日名作

標題:《江帆樓閣軸》

創作時間:

實際尺寸:101.9×54.7cm

類型:繪畫

現存地: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起穿越到唐代名畫中吧|每日名作

此圖表現遊春情景, 近景山嶺間有長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闊, 煙水浩淼,意境深遠。 整個畫面山勢起伏, 江天遼闊很有氣勢。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細筆勾勒, 畫樹交叉取勢, 變化多姿。山水構圖的整體大勢與局部“豆馬寸人, 鬚眉畢露”的一絲不苟的精緻描寫, 統一在一起。山石著色, 以石青、石綠兩種濃重色彩, 顯得金碧輝煌。

江天闊渺,風帆斥流,微風劃過水面波紋粼粼。山徑層疊,各樣林木錯落參差,前景殿堂隱蔽於長松秀嶺之間,松葉古意樸拙。畫中人物數人,行旅騎馬於蹬道者頭戴中唐以後 巾僕頭。

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與敦煌中晚唐壁畫近似。此畫與北京故宮所藏隋展子虔《遊春圖》左半段構圖幾乎相同,兩圖實出於同一個底本,此圖是掛軸,景物保存原來手卷或屏風的一部份。

畫中左方院落建物依山勢而蓋,為適應地形環境將院門開在東側,南北接廊,院子內堂室呈南北向,不是傳統中軸對稱型佈局。畫家採俯瞰構圖法,觀者可窺透堂屋院內,正房重簷歇山頂灰瓦覆蓋,簷下均有斗栱。在兩柱頭之間的闌額(柱頭之間的水平構件,隋唐已普遍設於柱頭間,有利於整體構架的穩定)上有補間鋪作,施“一斗三升”。房舍建於臺階之上,牆上安直欞窗、格子門。

此圖斗栱、柱、梁、枋用硃色粉刷,與青綠山水相間,金碧輝映。根據唐宋屋舍之制:“非品官毋得起門屋,非宮室寺觀毋得彩畫棟宇及朱漆樑柱窗。”此建築級別較高,結構華美,故所畫應為官員之鄉間四合院宅第。中國在木材面上塗飾起源很早,《尚書·書經》“若作梓材…,其惟其塗丹 ”所謂“白壁丹楹”、“朱柱素壁”。唐代以前建築色彩以朱、白兩色為主,牆面一律用白色,木架部份一律用硃色。

想看更多中國古代書畫藝術作品,請搜索“藝細胞”

更多藝術品內容,歡迎訪問藝細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