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若使用得當 青黴素或仍能有效治療多種疾病

1928年9月,英國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距離今天已經有90年曆史了,青黴素首次於1930年被用於治療一位患眼部感染的患者,1940年,科學家Howard Florey 和Ernst Chain開發出了大規模生產青黴素的方法,1942年青黴素首次實現了大規模生產,其中近乎一半的青黴素都被用來治療鏈球菌性敗血症患者。

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底登陸期間有230萬劑青黴素被生產了出來,就在那時,青黴素的作用效果變得非常清晰起來,很多因敗血症面臨死亡風險的士兵因青黴素而得救;如果青黴素能夠治療敗血症的話,那其是否也能夠治療諸如腦膜炎、肺炎和腎臟感染的患者呢?當然了研究人員也應該進行相應的研究,那麼對於嚴重的胸腔感染和棘手的鼻竇炎,或者是咽喉腫痛等疾病是否也能用青黴素來治療呢?

抗生素若使用得當 青黴素或仍能有效治療多種疾病

圖片來源:theconversation.com

隨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青黴素治療各種類型的感染,因此諸如此類抗生素的用量越來越大,如今英國每年都要開出數以千萬計的處方,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全科醫生和護士所開具的。但這一切似乎都並不太好,當發現青黴素後,弗萊明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即青黴素能殺死大多數細菌,但有些細菌卻對青黴素是免疫的,甚至有些細菌還會對這種抗生素產生抗性。

相比大多數藥物而言,這似乎是一個悖論,即我們使用的抗生素越多,其作用效果就越來越差,因為細菌會快速繁殖,其每隔20分鐘就會繁殖一代,如果任何一種細菌碰巧在抗生素治療中存活了下來,那麼其後代也會具有這樣的特性,抗生素會通過不加區別地破壞細菌,從而促進耐藥性細菌產生直接的生存優勢。

當然了,耐藥性細菌也會影響人類健康,如今很多感染並不是利用常規的抗生素容易治療的,在英國和歐洲每年都有超過2.5萬人因抗生素耐藥性感染而死亡。因此,來自政府、醫療機構和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都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協調和研究,在改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解決上做出一些改變,如今研究人員首次觀察到了抗生素處方量下降的狀況(下降了超過5%)。

耐心工作

很多患者都聽說過抗生素耐藥性,而且似乎也非常關注這個健康問題,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想解決一下幾個問題,即為何一些人會經歷很多感染,而另外一些人則不太會經歷很多次感染?如何保護機體自身不受感染?如何尋找並且運用抗生素替代品來治療疾病呢?

抗生素若使用得當 青黴素或仍能有效治療多種疾病

圖片來源:en.bywiki.com

如今研究者發現,患者或許並不一定需要抗生素,但他們確實想知道如何能夠有效控制機體的感染症狀,即使一個療程的抗生素也會增加患者後期出現耐藥性細菌感染的風險,很多感染持續的時間遠比研究人員認為的要長,因此瞭解這一點或許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抗生素耐藥性的出現,研究者發現,在緩解兒童發燒方面布洛芬或許優於對乙酰氨基酚,而且兩者交替使用優於單獨使用一種。

如今研究人員希望能與全球的研究人員一起合作研究來幫助患者實現有效使用抗生素,以及避免耐藥性細菌出現的目標;通過這種方式,未來患者或許還能夠得益於90年前神奇“青黴素”的治療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