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爲何從「文學教母」到「人人喊打」?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

2012年11月,在北大的一場講座上,于丹作為特邀嘉賓在臺上投入的演講時,卻慘遭觀眾轟下臺。

2005年,當時還只是北師大副教授的于丹因在《百家講壇》講論語而走紅,甚至在當時掀起了全民學《論語》的熱潮,此次走紅,背後也有著時代性的原因,當時的中國經濟經過90年代的飛速發展後,全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因此對於文化、藝術的渴求就異常強烈。而此時央視打造的《百家講壇》順勢而上,不僅有于丹講《論語》、還有易中天講三國,閻崇年述清史,都一炮而紅。那麼為什麼只有于丹成了眾人笑柄,“文化騙子”呢?

于丹為何從“文學教母”到“人人喊打”?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

首先,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于丹在傳播中國文化上所做的貢獻,正因為有她,《論語》才會重新活在大眾視野,帶動了大眾對傳統文化的求知慾,吸引更多的專家學者去研究中國古代文學。

但我們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一味的迎合大眾只是短暫現象,隨著民眾知識水平的提高,如果仍舊“吃老本”、不斷“複製自己”,而不去真正提高學術能力,遲早有一天會被大眾推翻的。就像史學家所說的,于丹把自己“嫁”給了市場,眾人的追捧、高額的出場費,“知識明星”“國學大師”等一系列標籤使自己不斷的膨脹上升,最終跌落雲端。

于丹為何從“文學教母”到“人人喊打”?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

其次,如果說自身學術水平不夠高也就罷了,畢竟也是傳播大眾文化,沒有必要多麼的高深莫測,只要講的有趣,對一些基礎的文化常識傳達到位就行了,然而,于丹卻屢次犯一些文化常識的錯誤,例如在2015年在央視某節目中,她講《得失有道》,其中說王安石領導了“慶曆新政”、蘇東坡說“青苗法”有進步意義,而事實是王安石領導的“熙寧變法”、蘇東坡正是痛斥“青苗法”,因為它成為了一種變相的“強迫貸款”。一個是常識性的錯誤,一個是史實性的錯誤,試問,大眾聽到這樣的講述難道不會大跌眼鏡嗎?

于丹為何從“文學教母”到“人人喊打”?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

再次,除了自身原因外,也有一定的外部原因。娛樂化時代,電視節目更迭的節奏固然非常快,《百家講壇》一類的單向灌輸式文化節目已經過時,催生出的是新生一代的《見字如面》、《漢語橋》、《最強大腦》等雙向互動類的文化節目。由此可見,如何活化傳統文化這一課題是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探索的話題,我們需要不斷的思考怎樣在較長時期內保持民眾鑽研傳統的動力。

于丹為何從“文學教母”到“人人喊打”?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

對於于丹陷落的原因,梁宏達的解釋很到位,他說“于丹都是端著肩膀講話,說的都是正確無比的廢話”!老梁的意思就是于丹故弄玄虛的將一些國學知識講的高高在上,讓人認為她很有文化內涵,其實她所說的就是一些眾人皆知的常識。

于丹為何從“文學教母”到“人人喊打”?梁宏達的解釋一針見血!

于丹從文化教母到眾人唾棄的變化,我倒覺得是時代的一個進步,如果

沒有一些真材實料,就不要故弄玄虛的來做跳樑小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