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2P賺錢最多的人,都是怎麼做判斷的?

之前巴菲特開股東大會,各種的會議透露、巴菲特投資策略詳解短評、甚至最小的8歲股東新聞刷屏了財經圈。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關注巴菲特?因為他是“股神”。大家希望通過研究總結他的生平、他的投資策略,把他的特點和招數都學回來,讓自己也能像他那樣變得很有錢。

在P2P領域,也有一波經驗豐富的大神,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習大神們的思維方式,總結他們的投資策略,歸納出一套投資模型。

對於具體某個平臺如何的問題,十分零碎,沒辦法一一作答,所以小宏儘量給大家總結通用模板。

“這個平臺怎麼樣”

要不要投這個平臺,有經驗者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判斷,不浪費多餘的時間精力,這是鑑別能力問題。

基於近一兩年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包括今年資管新規29號文等新規,首先排除不合規的。

首先,看到有活期產品的平臺PASS

規定明確說明P2P不需掛活期產品,因為活期產品極有可能形成資金池,投資人資金流向無法一一對應,風險不可估。

成交額太低,利率不在正常範圍的PASS

成交額在1億以下的不建議投,一來小平臺產生道德風險的概率相對高,二來數據顯示成交量1億以上的平臺多數在收益上升的趨勢中,這是應合規化要求發真實長期標的結果,也就是說成交量1億以上的平臺比成交量小的平臺合規性更好。

收益年化在7-13%比較合理。收益太低證明平臺資產端獲取能力有限,業務不行,收益太高有可能超出借款方可承受範圍,是不合理的。

記住,我們的目標是在有限的時間精力內篩選出可靠的平臺,寧願篩掉“可能好”的,也不留下“可能差”的。

“這個平臺可以重倉嗎”

我們都知道雞蛋要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所以我不建議把50%以上的資金放在同一個平臺裡。但分散也是有講究的,不是隨意挑選幾個P2P,每個投一部分就叫分散了。

分散有地區分散法(北上廣深的平臺各投一部分),收益分散法(收益低中高的平臺各投一部分),但我認為最靠譜的還是資產端分散法,不同的資產端,如車貸、消費貸,供應鏈金融,企業信貸,個人信貸都可以投一部分,其中有抵押物的標的可以多投,信貸類可以少投,這是從安全性的角度而言的。

“某某平臺你覺得怎樣?”

這是小宏最想談的心態問題,讓人好氣又好笑。

三國劉備有句名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你選擇了這個P2P平臺,為什麼又要懷疑它,錢都投出去了現在再起疑心對資金安全無用,不過是給自己生活徒增煩惱焦慮罷了。

有人說我是投了才看到這個平臺的“負面消息”的。小宏想說兩點,一是行業中存在專門黑平臺的寫手,並以製造散佈負面消息為賺取公關費。他寫的文章,往往帶著目的性,如果你貿然相信就是中了此類人的詭計。

二是我們要對自己的選擇有自信,如果你投這個平臺是出於自己理性判斷,投之前經過了上文兩步的思考,大致篩選出較安全的平臺和較穩健的資產配置,那你就要自信。

學會理性的判斷,你也能成為P2P中賺到最多的精英投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