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武則天無字碑:立無字碑其實是武則天最後的政治安排?

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墓前,並立著兩塊巨大的石碑。其中,位於西側那塊石碑是唐高宗的“述聖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滿了唐高宗的豐功偉績;而位於東側的那塊石碑,高大巍峨,卻沒有留下一個刻字,這就是著名的武則天的無字碑。

揭秘武則天無字碑:立無字碑其實是武則天最後的政治安排?

武則天其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男權社會中,硬生生地開闢了一個女權統治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然而,男權社會的女皇帝又豈是那麼好當的!為了鞏固政權,武則天提拔武氏宗族入朝為官,採取“酷吏政治”,培養酷吏爪牙,剷除政黨,肆殺唐宗室,引起了士大夫集團的不滿。但是,由於武則天善於治國,在發展科舉制、改革吏治、鼓勵農桑等方面都有政治建樹,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水平進一步發展,使得其統治地位得以維護,無人敢挑戰其權威。

揭秘武則天無字碑:立無字碑其實是武則天最後的政治安排?

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女皇帝,為何要給自己立無字碑呢?

身為皇帝,只要沒有徹底被打倒,正史和墓碑上的文字便是整個皇朝的臉面,有哪個皇帝不想要青史留名?武則天自然也不例外,端看武則天為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聖碑”,親自撰寫碑文為唐高宗歌功頌德,便可以看出武則天對於史書上的名聲還是在乎的。更何況,她可是開創了女子稱帝的第一人,又豈能不想在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揭秘武則天無字碑:立無字碑其實是武則天最後的政治安排?

根據據有關史書記載,乾陵的選址、設計以及營建,都是在武則天直接指導下進行的。而無字碑的位置與述聖紀碑相互對應,很可能兩碑是同時豎起的。而後來陝西文物研究所在一次考查時,發現無字碑的陽面刻滿了石碑刻字用的方格子。可見,武則天最初是打算給自己寫一篇如同唐高宗一樣,歌功頌德的碑文流傳後世的。但是,由於武則天晚年時期,嚴峻的政治形勢,使她放棄了這個打算,選擇立下無字碑作為自己最後的政治安排。

當時,武則天晚年日暮,朝中政權開始動盪,本就對她極為不滿的士大夫階層已經蠢蠢欲動,正準備磨刀霍霍將這位騎在男權上頭作威作福的女人拉下馬來。於是,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聯手一系士族,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李顯復位。

揭秘武則天無字碑:立無字碑其實是武則天最後的政治安排?

武則天就這樣猝不及防地被趕下臺,把持朝政的武氏家族、進入政治權力中心的女流之輩也被大規模清洗。曾經燦爛一時的女權統治時期,也如同曇花一現般瞬間凋零。武則天似乎也看到了自己死後的命運:她或許還能恢復皇后身份,因為繼位的是她的兒子李顯,但是曾經登基為帝的歷史,那些痛恨她的士大夫還能不能承認,就難說了。那些士大夫絕對不會輕易讓自己一個女皇帝的墓碑上寫滿歌功頌德的碑文的。於是,武則天干脆地給自己留下了無字碑,作為自己最後的政治安排。這樣,後世歷史爭議的就永遠是武則天立無字碑的意義,而不是她君臨天下的身份。也不會有人一聽武則天稱帝,就馬上質疑這段歷史的真實,畢竟曾經那些把持朝政的女性,如羋月、呂后、竇太后,可都不敢稱帝!

揭秘武則天無字碑:立無字碑其實是武則天最後的政治安排?

不得不說,武則天這一政治安排實在是巧妙,很高明地將眾人的視線轉移到她立無字碑的目的,而不是她曾經女皇帝的身份。連毛澤東在評價武則天立無字碑時都說:“武則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讓別人在她的墓碑上刻字。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無量,書不勝書。事實上,那是武則天認識到,一個人的功過是非,不應自己吹,還應由後人去評論。”

揭秘武則天無字碑:立無字碑其實是武則天最後的政治安排?

事實也確實如此,武則天的無字碑成為了一個千古之謎,歷來眾說紛紜。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