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云南人对米线都有着特殊的情谊,小到小锅米线,大到过桥米线,都是云南人不能忘却的家乡味。而蒙自又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味道是最为正宗。在昆明想吃到原汁原味的蒙自过桥米线,那是要寻着味儿找的,这不逛超市都能逛到一家汤香四溢的正宗蒙自过桥米线。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店铺的位置在保利超市的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偏工业的简单装饰,一排排的桌椅,简单的环境,不简单的味道。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就算是刚结束完旅程,疲惫也抵挡不住味觉的呼唤。对于云南人来说,早中晚不论什么时候吃米线已经是一种习惯了,所以一般从外地回来的云南人,都会忍不住马上甩一碗。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满满的童年记忆,80年代的大门。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这家店曾在蒙自一个小乡镇上开了12年,是比较正宗的蒙自过桥米线,不要看碗都是老旧有裂纹的,这才是有味道的碗,经过了年代的沉淀,见证了12年的传承,只有这样的碗吃出来的过桥米线才是正宗的。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过桥米线的大碗之所以会有裂纹是因为大碗在装汤之前都要在火上预热要么就是一直在大蒸锅里面保持着温度,使大碗的温度和汤的温度一致,这样装入的汤才能很好的持续保温,这就是大碗为什么会有那多裂纹的原因。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为了能让正宗的蒙自味带到昆明,所有的食材,调料都是从老店带上来的,可谓真真的原汁原味。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米线要经过发酵后磨粉制成,俗称“酸浆米线”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特点是筋道,保留着大米的清香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耐煮不烂,爽口滑嫩,易于消化。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厨房的小窗口,夹着一张张的标签,桌子上一盘盘搭配好的食材,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26块的套餐,非常适合上班族,比较经济实惠。套餐里包含了里脊,火腿,鱼皮,卤鸡,煮鸡,笋片,豆尖,豆腐皮,酥肉,鹌鹑蛋,都是简简单单的食材,特别要强调的是火腿是来自大理诺邓的,那可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火腿。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薄厚度刚好的肉片,能使它们在烫熟以后不卷曲,还能一直保持着一片一片的样子,既能迅速入味,还能保持原样,可见刀工的不一般。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68块的套餐,比较适合喜欢吃肉的吃货,肉量十足,还加了虾、鱿鱼和草芽,特别的提鲜,在视觉和味觉的双重刺激下,看着真是不自主的咽口水。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过桥米线好吃的原因除了新鲜的食材,最重要的就是这碗汤,所有的精髓都在这一碗汤里面,每家的汤的底料都是“不能说的秘密”,而总所周知的底料主料是猪骨和鸡肉,他们往往要熬制到肉离骨,汤香四溢,这才算是一碗合格的汤。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没有多余的油脂,也不会冒热气,但是鲜香四溢,不要小看这碗汤的温度,几乎都是95度以上,所有的生的食材都是靠它来烫熟的。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先放荤菜,再放素菜,最后把米线放进去,一步一步的,这样烫出来的过桥米线滋味才能层层递进,回味无穷。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一根根筋道的米线,附上了汤汁,不一会虾也变得鲜红,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汤,没有多余的调料,鲜香味十足,咽下去以后嘴有余香。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吃米线之前,一定要先喝汤,因为这时的汤里包含了所有的食材的味道,妙不可言,喝汤以后,米线要和配菜一起吃下,或和肉,或和蔬菜,在嘴里还保留汤的味道的时候,吃一口米线,这时过桥米线的精髓全都在嘴里,简直是幸福感爆棚。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一口汤,一口米线,一口一口的吃下美味,那么大的一碗米线肚量小的一般都吃不完,但是对于一直秉承“能吃下也不放下”的道理,就算配料吃不完,汤我是不会错过的,每次都能喝到见底。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过桥米线虽然只是普通的配菜和简单的米线,但是足以和大餐相媲美的,汤料所选用的底料和烫的荤菜的一点都不比大鱼大肉逊色,营养价值丰富,口感鲜美,爽滑可口,它能成为云南的特色,甚至是国家非物质遗产,不是没有道理的。

昆明12年的乡镇过桥米线,碗比小姐姐脸大,旧到发黄炸裂

在哪:昆明市西山区人民西路保利六合负一层保利大食堂美食街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