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現如今是鋼筋混凝土的世界,到處是四四方方毫無特色的建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嶺南傳統建築裝飾工藝——灰塑。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灰塑俗稱灰批,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工藝,也是我國民間工藝的瑰寶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灰塑特別注重適應嶺南潮溼、炎熱及多雷雨、颱風侵襲的自然環境,故從材料到塑件的製作,形成了一套特殊而複雜的工藝。其以耐酸、耐鹼、耐高溫的石灰為主要原料,配以幹稻草、玉扣紙、紅糖、糯米粉和各色顏料,經過浸泡、發酵、攪拌、混合、糅合等工序,製作出草根灰、紙筋灰、色灰三種必需的材料,“灰塑”之名由此而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它用蠣灰在建築物上雕塑造型,表現形式有多層式“立體”灰塑,浮雕式“半沉浮”灰塑,也有圖雕式單個造型“單體”灰塑等,形態各異,色彩豐富,立體感強。民間灰塑工藝,不僅注重圖案的形式美,還重視圖案的意義美,作品既神情兼備,富華雅緻,又風格獨特,飽含深意。

製作過程中,在景物之中或每組圖案之間,巧妙的留出裝飾性的通風口,從而減輕颱風對脊飾的猛烈衝擊。這也是因為當地的特殊地理環境而成就的工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灰塑作品主要依附於建築牆壁上沿和屋脊上或其他建築工藝上,其淵源甚早,以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尤以祠堂、寺廟和豪門大宅用的最多,內容有山水、花卉、鳥獸、人物、書法等,題材相當廣泛,飽含了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由於灰塑的工藝繁複、要求嚴格,學徒需經十年的學藝才能出師,而且願意學習這項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傳”與”承”面臨嚴重困難,我們應大力宣傳,使更多的人瞭解和關注它,共同努力使這項技藝能夠永久的傳承下去。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將絕版的藝術,再不關注以後就很難再見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