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班級管理?——增加犯錯成本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班真實案例

事件經過:

七年級上學期的一個下午,班幹部向我反應,我班有學生在中午就餐後沒有及時回班級休息,在操場上互相丟石塊打鬧,參與人數竟有十幾人之多。其中有一些主要參與者,也有一些在旁邊“觀戰”“助威”的孩子。瞭解事情詳細經過後,我掌握了參與其中的孩子名單。

處理方式:

1.要求參與丟石塊的孩子與旁觀的孩子全體做出書面反思,並由家長簽字,上交班主任處存檔。

2.當晚8點前由學生將本事件告知家長,家長以短信的方式向班主任做出保證,以後不會再出現類似情況。

3.第二天在班級內張貼本事件處理決定,並做出通告批評。

4.扣每人個人量化分10分。

5.在全班召開安全主題班會,告知孩子危險性,並告誡所有孩子下不為例。

處理原因:

1.學校教育,安全大於天!出現問題誰都付不起責任,一旦出現安全問題,是老師、家長、學生都不能接受的。互相丟石頭,是孩子們完全沒有安全意識的表現。

2. 午餐後不及時回班級休息,在操場閒逛,是缺少時間觀念的表現,是班級紀律鬆散的反應。

3. 發生事件時是七年級上學期,是第一次發生類似事件。恰恰是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最好時機。

4. 有人質疑為什麼要罰那些“旁觀”的孩子。我的理由是,沒有“觀眾”就沒有“演員”沒有助威,就沒有表演。更何況,旁觀過程中受傷,豈不是更虧!

5.中學生應該學會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學會承擔責任。一個連自己的錯誤都無法正視並改正的孩子,步入社會後也一定是一個心理不健全的人。這也是我班建設班級理念“拼搏進取,有所擔當”的反應。

事件結果:

全體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且從此之後,我班再也沒有發生過打鬧甚至是打架的類似事件。

案例處理理念:

這確實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孩子嘛,打打鬧鬧也正常。但是,如果第一次縱容了孩子們,導致的結果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愈演愈烈,性質更嚴重的事情便會發生。所以,我採用小事大處理,並且增加孩子的犯錯成本的處理理念

如何進行班級管理?——增加犯錯成本


可借鑑此理念解決的一些典型問題

1. 孩子作業不完成。

具體做法:出現這種情況,除去孩子真不會之外,大多數情況是偷懶。所以,要增加他的犯錯成本。一次不完成,在家長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用兩倍的作業量來彌補。未必是機械性罰抄寫,可以是練字一張;可以是把沒有完成的作業重新做完後全部會背等。讓他為省去了10分鐘的作業量而付出半小時甚至更多的代價。孩子不傻,孰輕孰重他會掂量。

2. 孩子做事情拖沓

具體做法:家長一定不要反覆嘮叨,明確告知孩子“早上我只負責叫你起床,剩下時間自己安排,遲到後果自負,一週內三次遲到,我就不再送你上學”,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孩子自己主動去班主任處道歉,遲到一次道歉一次,如此之麻煩,孩子便會有所顧忌,為了不遲到他便會提高早上收拾效率,時間意識便會慢慢培養出來了。


小事大處理,才不會出大事;增加孩子犯錯成本,他才會考慮怎樣做更划算。把握這個理念,無論是班級管理還是家庭教育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