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當皇帝,秦二世、漢獻帝、宋欽宗、崇禎帝、光緒帝你選誰?

劉寬新


肯定是崇禎帝。

秦二世已無人身自由,更別說權力;權力在趙高手上。再者,秦朝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耗費了太多的國力,基本盤已經基本耗盡,所以轟然坍塌,二世而亡。誰處在二世這個位置,都沒有辦法。

漢獻帝本來就是曹操扶持的一個傀儡,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就不要多說了,誰在這個位置都改變不了傀儡的命運。

宋欽宗為什麼接手?是父親宋徽宗玩不下去了,才主動退居太上皇,交給宋欽宗接手爛攤子,此時金國大軍南下已成必然,形勢十分惡劣。

光緒帝和漢獻帝的處境差不對,都是從小就是傀儡,從來沒有掌過實權,不太可能有翻盤的機會,慈禧太后從小就把他看的牢牢的。加上當時處於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要想有所作為,太難了。

唯一有機會的就是崇禎帝。《明史》把明朝末年的形勢說的過重,意思是必亡,就算唐太宗、明太祖在世也挽救不了危局,其實,這種說法過於簡單和武斷。

崇禎上臺有三大困難;

一是後金崛起。皇太極雖然幾次深入到北京、山東,但是,還不至於有北後金滅亡的危險。就後金的實力而言,要想消滅大明,做不到,總共只有十萬左右的軍事力量,資源匱乏,人口稀少,只能是發揮騎兵突擊的優勢,搶點東西。

二是農民起義軍風起。西北的農民起義軍雖然一度出現高潮,但是,經過努力,曾經一度扭轉不利局面,起初的農民起義軍,力量分散,互不統一,指揮凌亂,武器低劣,高迎祥被活捉,李自成被打的只剩下18人,若是處裡的好,這件事本可以搞定。

三是財政困難。這個問題的確很嚴重,但是不是沒有迴旋的餘地,國窮民並不窮,只要採取合理的辦法,從富人身上要錢要軍費,還是有辦法的;同時應該對宗室的開支銳減,想弘治、嘉靖、萬曆、天啟學習,這些皇帝都對宗藩開支採取了限制措施,比如弘治開始限制宗藩娶老婆的數量、嘉靖頒佈了宗藩條例、萬曆和天啟採取了俸祿包乾制等,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崇禎帝在這個方面無所作為,一邊是向老百姓加徵“三餉”,一邊是親王富得流油,加速了離心離德。但這個問題,崇禎帝本來可以有所作為。

從以上三個方面說,其他人的問題是自己無能為力的問題,而崇禎帝面對的問題,一開始都不是要命的問題,關鍵是崇禎帝一直沒有被架空,除了死前一兩天,崇禎帝都是威福自操。重要的是,有17年的時間,朱元璋打天下才花了16年,17年可以做很多事的。






坐看東南了


題主提到的這些皇帝,基本上都是亡國之君,他們的人生也都充滿悲劇。如果讓國史君(國史通論)來選的話,那就選機會最多的——秦二世。

在這些皇帝中,秦二世具有最強大的資本——他所統治的國家雖然面積相對較小,但是處於國運上升期,領土擴張期。秦始皇給他留下了無比雄厚的基礎,第一,長城、運河、馳道等基礎建設基本完成;第二,統一之後的這些建設雖然調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此時戰爭結束了,相當一部分人可以進行經濟建設;第三,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了法律、文化等等,百姓的思想也統一起來。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秦二世手中的權力高過歷史上大部分亡國之君。

秦二世還有另一個後世難以比擬的優勢,這也是漢代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到的——“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意思是,秦始皇不計民力,給剛剛經歷數百年戰爭的百姓,增加了更沉重的負擔,導致“天下苦秦久矣”。而秦始皇駕崩之後,“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此時的老百姓是最容易滿足的,正是“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

如果秦二世能夠比他爹稍微仁慈那麼一點點,對百姓稍微好那麼一點點,就不至於引發秦末大暴動。因為,當時的人早已厭倦了戰爭,他們的要求很低,不求吃飽穿暖,只求過幾天安穩的日子。


國史通論


毫無疑問,我會選秦二世,因為能夠有作為的幾率會相對高些。秦二世基礎相比其為他幾位要好很多。首先我們看下其他幾位:

一.漢獻帝,難度五顆星。繼位時純屬傀儡,命都捏在別人手裡,除了當時還遺留點的漢室號召力外,基本沒任何本錢,就是個名譽皇帝,更別說後期碰上了曹操這個梟雄,翻盤難度基本沒有。

二.宋欽宗,難度三顆星。宋欽宗是因為他爸宋徽宗主動禪位而繼位的,除了堯舜這些傳說,你聽過幾個皇帝願意主動禪位的?乾隆讓嘉慶當皇帝,也只是讓個名頭,一二品這種大員的任命還得乾隆說了算。宋徽宗雖然愛藝術,但也知道當皇帝的好處,其實讓位實在是迫不得已,自己實在收拾不了這爛攤子了就扔給兒子了。北宋早就有諸多隱患,王安石變法想改,卻沒改好反倒是愈演愈烈,假如之後能有個勵精圖治的皇帝沒準還有個中興局面,結果後來卻攤上了宋徽宗這個皇帝,宋徽宗是個好藝術家,確實有天賦,無論是書法還是畫畫,但當皇帝確實不合格。等他把位子讓給宋欽宗時,局面已經很糟糕了,外有強金,內部朝廷腐朽奸臣當道。但宋欽宗卻還有挽回餘地,當時宋朝對於金其實還是有抵禦能力的,金對於宋朝威脅之所以這麼大,除了宋朝軍事實力很弱,軍隊都集中在汴京,而汴京附近又無險可守,但這些少數民族就算佔得了京城卻也佔不久,當年的遼不也打下了汴京了嗎,結果還不是坐不住最後灰溜溜的跑回去了。宋欽宗如果有點謀略,憑著宋朝經濟老底子,還是有可作為的餘地的。

三.崇禎帝,難度四顆星。崇禎帝算得上勤奮的皇帝,雖然才能一般但確實很想勵精圖治。但他的基礎太差了,明朝後期的皇帝一個賽一個的昏庸,到崇禎這裡已經不剩啥了,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崇禎當皇帝那會兒,明朝天災太多,四處鬧饑荒導致農民起義,加上有強敵女真在外。其實如果這兩個因素天災和女真侵入只發生一個而不是同時發生,明朝都滅亡不了,這隻能說真是國運到頭了。就算你穿越回明朝,你能做的也很少,天災你能阻攔嗎,還是先去把李自成給殺了,但你殺了李自成卻也解決不了饑荒問題,吃不飽人民就會鬧事;另外女真那時已經強大你也很難阻攔,就算你知道這個戰爭的走向,難道女真人都傻嗎,不會變嗎。

四.光緒帝,難度四顆半星。光緒帝情況和崇禎帝有點相似,都到了王朝末期,但唯一不同的就是光緒帝上面還有個慈禧太后。光緒帝最重要的一個事件就是戊戌變法,光緒皇帝要想有作為就得先除掉慈禧太后掌握權力,但在當時有點不太可能,力量差的太懸殊了,你看光緒帝這邊是什麼人?康有為,梁啟超這些人搞個辯論進行點學術研究還可以,讓他們搞政變?而慈禧太后從咸豐死後,先除掉八大臣再貶了恭親王,權力基礎很穩固,所以光緒帝翻盤很難。

而秦二世呢,首先秦二世繼位之時不是傀儡,他是掌握秦帝國的權力的,變成傀儡是後來的事。很簡單的例子,秦二世繼位之時年齡在古代不算小孩子了,當時趙高要改秦始皇遺詔,他是找了秦二世和李斯商量的,不是趙高說什麼就聽什麼的。其次秦朝當時雖然面臨六國反撲,農民起義,但實力仍在。當時的秦朝之所以風雨飄搖,原因就是秦始皇做的事太多了,這個其實挺有意思,看歷史你會發現,漢初無為而治百姓生活富足,而統治者只要一折騰國家就開始動盪了。秦始皇在世時還壓的住,秦始皇一死帝國就開始動盪了。但當時局面秦帝國是可以控制的。當時的章邯對付六國聯軍是徵用的監獄犯,這就讓人很奇怪,一般一個王朝建立之初軍隊實力應該是不弱的,尤其當年的秦軍橫掃六國以戰鬥力強著稱,怎麼到最後要讓監獄犯去抵禦叛軍呢?其實我覺得可能是當時的朝庭並沒把叛亂當回事,等回來重視時就很晚了。

前面幾個皇帝其實都有限於時勢,不要以古人都很傻,也不要以為所謂昏君都是傻瓜,人家從小就耳濡目染權力鬥爭受的都是時代最精英的人的教導,除非天生智力問題,要不怎麼也比普通人強,皇帝的位置不是好坐的,你穿越回去也不一定就會像小說裡寫的所謂王霸之氣,統一天下,各色美女左擁右抱那麼簡單。


讀聞


如果讓我當皇帝,秦二世、漢獻帝、宋欽宗、崇禎帝、光緒帝裡,我一個都不會選擇。如果有選擇,我寧願選擇不成為皇帝。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你們只是看到皇帝光鮮的一面。別以為皇帝權力就是最大,中國歷史上真正掌握全部權力只有少數,剩下的都是打醬油的。


這5個皇帝,有4個是末代皇帝,是亡國君主,下場都不是很好。還有一個雖然不是亡國皇帝,但就是一個傀儡皇帝,得不到絲毫自由。試問,這樣的皇帝,你能當嗎?

先看第一個,秦二世胡亥。這就屬於很典型的“老子英雄,兒子狗熊”的案例。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作為君主,秦始皇功不可沒。他橫掃六國,統一車軌和漢字,使得大一統思想深入後世每一個朝代。



可是他的繼任人卻是個昏庸之主,不僅將所有權力交給了趙高,而且最後還讓趙高所殺。命運極為悽慘。登基不到兩年,就身死亡國。你說,這樣的帝王,你能當嗎?你確定你鬥得過趙高?

這第二,就是漢獻帝劉協。這個皇帝則更悲催了,少年時期就成為了董卓的傀儡,後來又被李傕、郭汜追著趕。直到被曹操接回到了許昌,才結束了亡命。本以為能夠重振朝綱,恢復漢室的權威,可還是逃不了曹操的手中,被作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籌碼。



總算熬到了曹操死的那天,可沒想到等到的竟是退位,不過他的下場相比較其他4個,還算可以的。至少享受了天倫之樂,壽終正寢,死後還以天子之禮下葬。

這第三位,宋欽宗趙恆。他比較奇特,別人是千方百計,想盡各種辦法坐上皇帝寶座,可是他偏偏相反,拒絕他父親宋徽宗趙佶讓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金兵第一次南侵,而宋徽宗又怕死,想去南方躲一躲,可是他是大宋的皇帝,不能輕易離開了京城--汴梁。於是他讓位給宋欽宗趙恆,自己做太上皇。



可是,宋欽宗坐上皇帝不到兩年,就遇上了兩次金兵南侵,後來就發生“靖康之變”。北宋亡國,其宋室的皇親基本上被俘虜到了金國,最終死在了金國。

這第四位,崇禎帝朱由檢。他,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作為帝王,他還是比較兢兢業業的,在登基之初,還剷除了魏忠賢一黨,政治恢復了清明。不過,生錯了時代,當時的明朝早已進入膏肓,內有天災人禍,外有後金女真族虎視眈眈。他為大明奉獻了十七年的時間,也沒沒改變明朝的命運。最後在煤山自縊身亡,陪伴他身邊只有一人--王承恩。



至於這最後一位,光緒帝載湉。做皇帝,其實沒有他的份兒,本可以瀟瀟灑灑做個親王,度過一生。可是命運卻給他開一個玩笑。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駕崩,童年的光緒就被慈禧選作了皇位的繼承人,從此走上傀儡皇帝34年的生涯。本可以熬到慈禧死的那一天,可是慈禧死的那天,光緒也不明不白地駕崩了,成為了歷史上的不解之謎。



遍觀這5個帝王,有哪個是你願意當皇帝。可知,皇帝這個職業並不是那麼容易做的,稍有差池,就是身死國滅的下場。


青史回聲


如果要當皇帝,開國之君需要艱苦奮鬥;開創之君需要極高的個人能力,而且有時候大事幹多了還容易被無恥文人非議;亡國之君名聲基本不咋地。所以要當皇帝還不如當個守成的太平天子,這樣既不用經歷艱苦創業、也不用擔心被無恥文人非議,只要一步步的按照儒家傳統標準來做,雖然不會有什麼大的名聲,但自然不會會有個不好的名聲,往往還是美名。

最典型的就是弘治。弘治在位十八年,博得了無數美譽,如:“恭儉有制,勤政愛民”、“朝政清寧,物阜民康”、“明於任人”、“清心寡慾,愛民節用”、“憂勤惕勵,始終不渝”等等,《明史》、《明實錄》同樣對孝宗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但這些並不能反映弘治朝的全貌。通過進一步瞭解,不難發現弘治朝同樣有很多弊政,而弘治死後博得的那些美譽,也大多經不起史實的檢驗。

比如說,偷懶。到後來就是怠政了。




比如說,弘治早期確實節儉,到了後來,自行瀏覽吧。







沉迷遊戲,調動軍隊給自己大興土木。

比如說,沉迷於僧道。



被說成寬容的寬縱

再有一點,因為懼內而寬縱外戚。話說這幫外戚的所作所為大不敬那絕對是足夠了。


往下不想再列舉了,實際上仔細推敲,弘治的賢名名不符實,但是為什麼弘治能夠留下個好名聲?實際上就是弘治就是太寬縱文人,再加上也沒什麼作為,自然沒那麼多非議,因此自然會留下個不錯的名聲。

所以,只要是按照儒家的標準、並寬縱一下知識分子,也不用幹什麼大事,自然美名要多得多。

既如此,要當皇帝,還是要當個守成的太平天子比較好。


北洋海軍炮手


這就好比讓你玩個遊戲,你來做執掌人,相當於皇帝,去管理國家。從開局難度來看,秦二世顯然是難度最低的。胡亥是一步一步走向深淵的,他如果換個思路,完全是兩個樣子。。

胡亥最過錯的地方不是安於享樂,而是任信趙高,趙高一步一步將胡亥拖下泥潭,最終萬劫不復,李斯有私心,但是起碼是個幹事的,也被弄死,這就完了。

二代秦朝並非高枕無憂,由於始皇帝全國歸一,使得地區很難馬上適應,再加上焚書坑儒這樣的事,二代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撫人心,而不是肆意享受,尊重各個諸侯國地區的習慣,給他們以實惠,才是安穩的辦法。

宋欽宗和崇禎帝堪比史詩級難度,想贏嗎?那就得從各個方面考慮,一絲不能懈怠,宋欽宗的父親是個不負責任的人,大難臨頭自己跑了,事情有所好轉又幹預政事,所以宋欽宗想贏,一定得解決太上皇對問題。崇禎帝的明朝已經剩下最後一口氣,除了開掛,很難贏,但是可以不選擇自殺,跑到南方建立南明還是有機會。

漢獻帝要麼找機會殺了曹操,要麼只能束手就擒,被諸侯弄的到處跑時還是個孩子,長大了之後就在曹操掌控下,不過還是有點機會。

有人願意當咸豐嗎?如果有,那麼不娶慈禧應該把問題解決了一半。


大眼大世界


如果在這幾位皇帝當中選,小編肯定會選一個下場比較好的,那基於這樣的標準的話,小編肯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漢獻帝,因為雖然漢獻帝在位的時候很窩囊,但是相比於其他幾個皇帝,漢獻帝的下場算是最好的一個了。

選擇漢獻帝:


首先來談談秦二世。秦二世長期以來以暴君的形象面世,他的下場也是十分悽慘的。秦二世重要權宦趙高,即位後,極度享樂,不理朝政,殘殺忠臣,橫徵暴斂,揮霍無度,同時還繼承了秦始皇時期的嚴刑峻法,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最後,秦二世死在了他最寵信的趙高的手上,也不得不算是一種報應。因此,歷史上其他皇帝一般都是譭譽參半的,但是秦二世好像從來就沒有正面過,傻子才會選擇做這樣的一個皇帝。

其次就是漢獻帝。漢獻帝在位二十五年,雖然一直都是曹氏集團的玩偶,在位期間也沒有掌握過真正的權力,但是漢獻帝在把皇位禪讓給曹丕之後,最終結局實際上還是不錯的。漢獻帝被曹丕貶到了山陽,同時規定漢獻帝在山陽可以繼續保持尊位,不必對曹魏稱臣,漢獻帝於是在山陽國料民理政,山陽國前後持續了近90年,比曹魏政權還要長。漢獻帝在山陽國期間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極高讚譽,因此這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了,在亡國之君中,漢獻帝的結局算是非常好的。

宋欽宗則是下場非常慘的一個皇帝。北宋滅亡後,欽宗和其父親徽宗一道被擄到了金國,受盡了侮辱和折磨,最後欽宗死於金人的玩弄之下,被亂馬踢死,下場非常慘。

想到崇禎皇帝就會讓人想起煤山上那顆歪脖子樹,北京城破後,崇禎皇帝殺死了自己的妻兒,最終選擇吊死在了煤山之上,大明江山自此亡。

光緒帝一生只有短短的38年,做皇帝做了34年,最後死於毒殺,到底誰毒死他,至今都是個謎。

因此,縱覽歷代亡國之君,漢獻帝的結局算是非常好的了。


青年史學家


我選擇,崇禎皇帝!因為他又很多中興大明的機會!亂世方顯英雄本色!1,穩住皇太極,承認大清的地位,上貢稱臣都在所不惜。2攘外必先安內,動員一切力量消滅李自成。3斬殺誤國誤民的東林黨,打壓江南富商。4用十年時間改革開放,扶植小工商業同時進行工業革命,用二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韜光養晦。用十年時間對外戰爭,(使越南,朝鮮,日本,琉球,稱臣)(然後消滅,大清,蒙古,)(驅趕俄羅斯把他驅趕至烏拉爾山以西)。5用五十年的時間稱霸世界!(後來之君)!!


情連篇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還不太嚴謹,這種穿越,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穿越附體之後,不改變歷史,乖乖等死;一種是穿越之後,可以改版歷史進程。因此,我來根據兩種情況回答一下。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毫無疑問,選誰的理由沒有別的,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誰能活得好,誰能活得久就選擇誰。當然,這幾個基本都是亡國之君,誰都過得不好,那麼在矮子之中選將軍,該如何選?

秦二世活得還算可以,雖然被趙高矇蔽,但實際上他還是讓趙高畏懼的。不然的話,趙高也不會讓人幹掉他。而且秦二世能聲色犬馬過得還挺久,雖然城外反秦浪潮洶湧,但不影響他的好日子。不過秦二世死得太快了,不得善終,所以不能選他。

宋欽宗最不能選,不僅在做了那麼多年的太子,還給父親頂鍋當了亡國之君,最後被抓到北國受苦,受辱。選擇他的話,真是腦子進水了。

崇禎帝也不能選,日子沒有過過好日子。送上門的陳圓圓也不敢要,生怕被別人罵。整天操心忙碌,與後金鬥,與流寇鬥,與朝臣鬥,最後還要自縊於煤山。這是除了宋欽宗以外,最不能選擇的對象。

光緒帝不能選,原因是兩個,一是身體不行,是個病秧子。二是因為慈禧能力太強,讓自己毫無反抗之力,沒有半點自由。

那麼最後剩下來的漢獻帝自然是這幾個皇帝中勉強可以接受的。雖然他在曹氏父子的淫威下沒有任何作為,連心愛的女人也保護不了。反過來說,曹操為了做戲,也要獻出三個女子給他。曹丕篡奪帝位之後,也沒有對他開殺戒,讓他做了一個山陽公,還給了一片封地。雖然一定是有人監視的,但好歹也得以頤養天年,至今還流傳漢獻帝退位後,隱居山林懸壺濟世過著逍遙快樂生活的故事。

那麼第一種情況穿越的選擇,實際上就是這五個皇帝比慘的結果。第二種情況的穿越,則應該是這五個皇帝誰最有可能擺脫自己的命運。

首先剛剛獲選的漢獻帝就不可能,可以說在曹操、曹丕這兩位奸雄的把控下,是毫無機會的。所謂一個衣帶詔已經讓朝臣血流成河,讓漢獻帝自己的女人和腹中的孩子都保不住了。曹操可以放心的讓漢獻帝住在洛陽,自己住在鄴城,可見他對控制這個傀儡有著十足的信心。

同樣,光緒也不能選,這個理由和漢獻帝一樣,但比漢獻帝更難。漢獻帝尚且可以憑藉血勇與曹操奮力一搏,但光緒拿什麼和慈禧搏?論威望,論實權,論能力,他都不如慈禧,他能當皇帝還就因為是慈禧的養子,道義上更說不過去。所以,光緒一生的命運死死的釘在兩個字上——傀儡。

秦二世的難度也很大,如果構思巧妙,提前防範,可能他能幹掉趙高。可是,當劉邦項羽們殺進咸陽時,他能做什麼?恐怕充其量就是代替子嬰跪在道路上,迎接劉項對他的懲罰。

至於宋欽宗,如果沒有他那天才藝術家的父親,我認為還是可以當一當的。畢竟要麼整軍一戰,說不定能抵抗金人南下,再不濟也可以南下由他建立南宋。但是有他那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老爹,兩人一定是一同去北國。

那麼,和宋欽宗類似,但沒有累贅的崇禎帝肯定是最佳選擇。當時他並非沒有救,如果和後金談和,抽調主力回過來平定天下流寇,再回頭對付後金,諾大的明朝絕不會完。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李自成破城時,他跑到南方,南京還有現成的一套朝廷班子等著他。

由崇禎組建的南明政權也不會像後來的南明那樣內部鬥爭頻繁,因為他是無可爭議的皇帝。如果勵精圖治,劃江而治不成問題,說不定還能光復中原。


靜說歷史


只求安穩就漢獻帝

但是我依舊會選崇禎

天不佑我大明 我偏不信這個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