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國考」的前世今生(中篇)

公務員考試:“國考”的前世今生(中篇)

上期我們從夏商周的“世卿世祿制”開始,一直聊到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這期我們就這個話題,繼續看看還有什麼樣的人才選拔制度?

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末期,“科舉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主要的人才選拔機制,前後經歷1300餘年,是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一切以程文為去留”,使得平民百姓可以不用有顯赫的門第世家,通過一場考試便有機會能夠入仕為官,極大地激發了底層社會對“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嚮往,從而促進古代中國的文化繁榮。今天我們就好好來說說“科舉制”:

公務員考試:“國考”的前世今生(中篇)

1.隋唐:“科舉制”的興起

“科舉制”的萌芽與南北朝時期,但真正成形是在隋朝(也有人認為是在唐朝)。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上文提到的“九品中正制”。而後,隋煬帝開始“以試策取士”。隋朝覆亡之後,唐朝的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完善了“科舉制”,武則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開創了“殿試”;女皇還設立了“武舉”,唐代著名的郭子儀就是武狀元出身。

公務員考試:“國考”的前世今生(中篇)

2.宋朝:“科舉制”的完善

宋太祖“陳橋兵變”隨後“杯酒釋兵權”,宋朝開朝就奠定了“重文抑武”的基調,在這樣一個文風昌盛的朝代,“科舉制”進一步得到完善。宋朝為了防止科舉徇私舞弊,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主要是通過“糊名”和“謄錄”隱蔽考生信息:“糊名”,就是將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等信息密封起來,“謄錄”是為了防止辨認出考生筆跡,事先派人將所有答卷謄抄一遍,再交由考官閱卷。據統計,南、北宋總共開科118次,取進士20000人以上。

3.元朝:“科舉制”的停滯

元朝期間,科舉共舉辦過16次,停辦2次,“取進士1,139人,國子學錄取284人,總計1423 人”。但是,科舉人才在元朝不受重視

,所以在元朝產生的影響也不大。

公務員考試:“國考”的前世今生(中篇)

4.明朝:“科舉制”的鼎盛

明朝的“科舉制”進入了鼎盛時期,雖然考試的形式沿用唐宋舊曆,但是這個考試開始“劃重點”了——“八股文”+“四書五經”。雖然對於期末考來說,“劃重點”是件讓人很開心的事情,但是八股文的限制太嚴格,當時的讀書人為了考取功名,專門研析八股文,而且內容限於經書,嚴重

束縛了明代讀書人的思想,致使入仕之後,也只能成為統治者鞏固封建王朝的工具。

5.清朝:“科舉制”的廢除

清朝末年,清政府試行新式學堂教育取代“科舉制”,所以清廷詔準自1906年開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至此,延續1300餘年的“科舉制”在中國正式廢除。有趣的是,“科舉制”雖然誕生於中國,但是世界上最後一屆科舉考試卻是1919年在越南阮朝舉辦的。

好了,之前的“上篇”和今天的“中篇”已經把“國考的前世”都講完了,那現在這種形式的國考又是怎麼形成的呢?筆者會“下篇”繼續和大家探討這一問題,有什麼想法可以留下評論。關注【一代公考】獲取【更多公考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