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52式手槍和64式手槍的研發背景是什麼?

LoLbubble

薩沙談國產凌凌漆的中國製PPK:52式特務手槍

在周星馳著名電影《國產凌凌漆》中,凌凌漆耍酷擺造型的時候,拿著一隻酷似007詹姆斯邦德的手槍。這把槍並不是德國的PPK,而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把特務專用手槍,是中國仿造的PPK手槍。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52式手槍,也叫做765公安手槍。

52式手槍之所以成為第一款中國特務手槍,在於它仿造的原尊,德國PPK半自動手槍。

PPK半自動手槍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特工手槍和警用手槍。1929年,德國著名的卡爾·瓦爾特兵工廠突出了這款劃時代的半自動手槍PPK。PPK手槍使用了很多即便今天看來,也非常先進的技術,比如自由槍機原理;手槍復進簧直接套在槍管上的結構佈局;套筒與槍身分解結合結構;雙動發射機構;膛內有彈指示器;設有手動保險、擊針保險、跌落保險、槍機不到位保險等多重保險;外露式擊錘和橫向按壓式彈匣扣。

這些先進的設計,讓PPK手槍具有很高的精度,很好的安全性,很簡單的結構,很快的射速。更重要的是,它還有非常小的外形,比一包香菸大不了多少。

------------007詹姆士邦德的配槍,德國PPK手槍。

德國納粹從1931年得勢以後,警察成為他們控制國內的重要工具,自然要精心選擇警用手槍。包括希特勒本人在內,特別喜愛加工精細、體積很小的PPK手槍。很快,PPK成為德國高級軍官和秘密警察的制式裝備!著名的蓋世太保,基本人手一把PPK手槍。德國將軍們,也以佩戴一把PPK手槍為榮。

甚至希特勒在1945年自殺時,使用的就是一把PPK手槍。希特勒很喜歡PPK,他有五六把這種手槍。在自殺前曾經諮詢過醫生,醫生讓他在服毒的同時扣動PPK的扳機,以防止手臂顫抖導致子彈不致命。

希特勒死後,副官發現他太陽穴上有一個彈孔,同時嘴裡的氰化物膠囊也被咬碎。那把鑲金的PPK手槍,就丟在地板上。有意思的是,這把PPK手槍後來就失蹤了。不知道是被希特勒的副官藏了起來,還是被某個盟軍士兵偷偷拿走了。

二戰結束以後,蓋世太保被解散,PPK手槍卻又成為西方特務的秘密裝備。著名電影007中,詹姆斯邦德就拿著一把PPK手槍。

有意思的是,不但是西方,連敵對陣營的蘇聯人也對PPK特別喜愛。蘇聯人在1951年推出了馬卡洛夫手槍,這也是PPK的仿造品之一。馬卡洛夫手槍在蘇聯名氣極大,不管軍警特憲都非常喜愛這款武器。尤其是讓西方驚慌的克格勃,更是將馬卡洛夫手槍當做制式武器。

至於俄軍的馬卡洛夫手槍,一直用到車臣戰爭中,目前俄羅斯警察還在用這款手槍。

至於原尊PPK手槍,至今仍然在生產,充斥國際槍械市場。

說完了PPK,該說52式了。

--------------------希特勒就是用它自殺的。希特勒很喜歡PPK手槍。

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時候,還沒有制式手槍。1951年,因為朝鮮戰爭的需要,我們仿造了蘇聯制式軍用手槍托卡列夫TT33手槍,這就是51式手槍。

這種手槍是軍用手槍,體型大,威力強,安全性不好,根本不適合警察使用。僅以子彈威力過剩來說,51式的子彈可以毫不費勁的穿透鐵質垃圾桶和門窗,尤其容易發生跳彈,是一款拙劣的警用手槍。

鑑於51式手槍不符合警方和特務的需要,顯然我們急需一種小巧且威力有效,安全性更好的手槍。

此時中國面臨的特務問題非常嚴重。

以廣東省為例,僅1950年上半年,全省便發生反革命暴亂、襲擊、爆炸等事件340多起。1950年3月3日,潛伏特務餘志德發信號指引臺灣飛機,轟炸廣州黃沙火車站(當時是運送軍火解放海南島的中轉站)和黃沙碼頭,炸死炸傷市民、船民高達1000多人,炸燬民房560多間,船隻近百艘。3月,兩次在廣九鐵路嶺西鐵橋埋藏炸藥,準備炸燬廣九鐵路,被解放軍巡邏時發現,沒有造成爆炸。5月3日晚上,國民黨潛伏特務將自制罐頭炸彈扔進廣州軍管會北圍牆院內爆炸。6月20日晚,省政府圍牆又炸響了一個自制罐頭炸彈。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匪特活動更為猖獗。臺灣特務機關採取偷襲、潛渡或空降等方式,大量派遣特務潛入廣東。僅7月份,全省便發現派遣特務350名。

特務問題不是軍事問題,不是依靠強大火力可以解決的,必須依靠秘密戰線的特有方法,隱秘偵查。那麼,專業特務手槍的需要就非常迫切了。

此時中國警察和特務裝備的手槍有幾十種,上到可以加木盒的駁殼槍,下到美國特務使用的勃朗寧掌中雷,到底哪種比較合適呢?

經過再三分析,幾乎所有專家都認可了德國製造的PPK手槍。

--------------------52式手槍,和PPK基本完全一樣!唯一的區別,在於彈夾。

其實為什麼選擇PPK,是極容易理解的。一個東西方兩大陣營都愛不釋手的武器,自然是頂尖又頂尖的。

於是,該手槍在1952年正式定型,開始大量生產,名字就叫做52式手槍。

52式手槍生產以後,主要裝備高級軍官、警察、特務等等,其中便衣警察和特務裝備的最多。

總體來說,便衣警察和特務對於52式手槍的性能讚不絕口,人人都想搞到一支。

52式手槍有很多技術上的優勢。

第一, 它的體積很小,是僅次於微型手槍的小型手槍。平時裝在衣袋裡,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發現,非常適合特務使用。

第二, 它的出槍極快。特務和便衣警察,要麼就是不用槍,一旦用到槍基本就是緊要關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52式手槍特殊的雙動結構,可以在平時攜帶中直接將子彈上膛,根本不怕走火。萬一突然需要出槍,只需要立即扣動扳機即可。因為槍是雙動結構,這樣就可以直接打響,不需要解除保險。自然,代價是扣動扳機的力量要大一些,但這並不影響出槍的速度。但單動結構則不能這麼做,因為上膛以後槍支很危險,稍有差池就會走火。可以這麼說,當時世界上很難有什麼手槍,出槍速度比52式手槍還快。

第三, 52式手槍的性能可靠,結構簡單。PPK是德國人千錘百煉的結果,經過無數實戰證明,它非常可靠,壓根就不可能出現擊發失敗的情況。簡單來說,只要扣動扳機,就保證會有子彈飛出。這也是手槍首先的一個性能。至於結構上來說,52式手槍僅有29個零件,不但平時易於維護保養,更易於製造。

第四, 52式手槍具有良好的精度。在近距離,52式手槍精度極佳,優秀射手可以達到每發必中。根據實彈檢驗,對於50米的人頭靶,可以得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命中率。尤其在單動結構中,將擊錘提前板起,這樣扣動扳機的力量非常小,大大提高精度。即便從來沒有使用過手槍的人,使用52式手槍也會有不錯的射擊水平。

除此以外,52式手槍還有眾多優點,就不一一介紹了。

-------------52式手槍加工工藝非常差勁,到今天大部分槍都已經報廢。明明一把好槍,因為加工問題搞成這樣,真可惜!這裡說說52式手槍一次最著名的戰例。

1952年6月,臺灣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派遣軍統特務殺手趙一帆,策劃暗殺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書記、省政府主席葉劍英。省公安廳在公安部和華南分局社會部的指揮下,準確摸清了趙一帆等人的活動情況。根據情報,趙一帆會乘坐英國客輪德星輪從香港開往澳門。德星輪行駛大部分在香港和澳門水域,只有一段在公海,只能在這裡抓捕。抓捕的難度,非常大。一旦趙一帆發現情況不對,提前跑到輪船要求英國籍船長保護,香港英軍很可能出動軍艦趕來巡邏,這就會演變為政治事件。所以,廣東省公安廳特別安排了幾個特務,攜帶52式手槍上船,監視趙一帆。一旦趙一帆有什麼舉動,就立即將他秘密控制,等到了公海再登船抓人。幾個大陸特務就坐在距離趙一帆不到15米處,因為52式手槍很小,趙一帆根本沒有察覺。

9月24日凌晨, 3艘快艇和1艘三百噸位的掃雷艇在公海發現了輪德星輪,立即開炮攔截,彈片還擊穿了一個乘客的鞋子。

此刻,趙一帆確在船上。這個老練的特務,見事態嚴重,知道是衝他而來。為了做到有備無患,他當即與同行的人換了衣服,又與鄰艙的旅客調換了船票和位置,隱在人群后面靜觀動靜。殊不知,這一切都沒有逃過一直跟蹤監視著他的大陸特務的眼睛。他們立即趕上去,向他宣佈逮捕令。由於判斷大陸特務沒有武器,趙一帆根本不怕,立即像殺豬似的號叫、抗議、求救,然後又躺在地上耍賴,試圖拖延時間。他知道,出了這樣的事情,香港的英軍會很快出動。果然,英國船長立即用無線電向香港英軍彙報。幾個大陸特務心頭火起,立即掏出小巧的52式手槍:不老實,現在就幹掉你。

趙一帆見到槍,立即不敢抵抗,被繩子捆了個結結實實抬下了船。抓捕時間極快,前後不過10分鐘。當趙一帆被押到炮艇上時,遠處有3艘英國炮艦高速駛來,天空也出現了幾架英國飛機。

好險,如果不是船上的大陸特務有槍,瞬間將他制服,後果還很難說。

52式手槍生產以後,受到使用者的推崇,但奇怪的是,它的產量很小,並且大概10多年就停止生產了,為什麼呢?

這也比較容易理解。

52式手槍是一把好槍,只是因為PPK是一把好槍。槍本身沒有問題,遺憾的是中國的加工水平太低,這嚴重影響了52式手槍的使用。

一位在公安戰線上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回憶:52式手槍性能不錯,但加工過於粗糙。保養時,可以清晰看到武器內部加工後的刀痕遍佈,與繳獲的德制原版PPK比較,顯得頗為寒酸。且防腐工藝也不過關,紅色的手槍表面易鏽蝕。當年一次蹲守任務,在草叢中埋伏了一天一夜後,發現手槍表面已經鏽成黃褐色。所使用的鋼材亦不合適,偏軟,許多保存下來的52式手槍扳機護圈均有變形的現象。

以上的原因,讓52式手槍瞬間變為一種劣質槍。

更重要的是,52式手槍使用7.65毫米手槍彈,這並非我國可以生產的手槍彈。不是說我們沒有生產能力,但為了區區數量,新開一條子彈生產線顯然不值得。

所以,我們從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捷克斯洛伐克進口了這種口徑的彈藥。

隨著中蘇關係的惡化,捷克斯洛伐克和中國關係也開始降溫,子彈來源受限。

------------------《國產凌凌漆》中,阿琴拿起的那把手槍,看起來很像52式,其實是64式手槍。這是52式的仿造品,略有修改。遺憾的是,修改的並不成功。即便這樣,因為原尊52式的優秀性能,直到今天中國警方也沒有能夠取代64式手槍的小型警用手槍。

鑑於以上的原因,從60年代開始,我們逐步停止52式手槍的生產,開始仿造52式手槍設計了著名的小砸炮64式手槍。

但正式大量生產64式手槍已經是80年代的事情了。搞笑的是,作為改進型的64式手槍,性能還大大不如52式手槍,就因為它修改了52式的成熟設計。

有意思的是,時至今日,52式手槍的實戰紀錄卻極少。為什麼呢?因為使用它的多為便衣警察和特務,他們從事的使命往往都是秘密,不能公開。

作為第一種中國特務專用手槍,52式手槍還是完全稱職的。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新式手槍逐步裝備,52式手槍才完全被淘汰。


薩沙

我國完全仿製PPK而製作出的手槍是52式手槍,而64手槍則是根據52手槍的裝備情況和一線幹警的要求製作出的一款新手槍,甚至在當時的年代還算有些先進的手槍。

先說52手槍,在我國剛剛成立之時,我國大量的公安幹警處於武器不統一的尷尬情景。以繳獲的武器裝備為主,而一線的公安民警甚至使用一些外國淘汰多年的武器,甚至很難收集到彈藥。而我國當時不僅面臨國民黨特務的滲透,還面臨朝鮮戰爭的爆發,定型不久的51手槍因為威力較大也大多配給了軍隊,研製一款警用手槍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而因為沒有足夠的研發能力,最終我國仿製PPK只做了52式手槍。

此時的52手槍加工粗糙,刀痕遍佈,子彈劣質,防腐能力也十分低下,甚至有公安幹警在蹲守一天後手槍竟已經鏽成黃銅色。鋼材也明顯不過關。

而六十年代,我國情況稍有好轉,工業能力和研發能力都進步許多,此時研製一款新的手槍便提上了日程。

隨後的1964年,這款手槍才橫空出世,該槍為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慣性閉鎖,可單、雙動發射。保險機構非常完善,除手動保險外,還有跌落保險、擊針保險和不到位保險等,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安全可靠的設計要求。同時還具備了彈膛有彈指示和空倉掛機解脫等機構,是小型自衛手槍中較為先進的。照門、保險、擊針、彈匣、擊錘聯動缺口則參考了59式手槍,套筒座、扳機、空倉掛機則沿用了52式手槍的結構。


52式和59式手槍上較為複雜或脆弱的地方都儘量擯棄了,改為自行設計,如阻鐵就是自行設計的。該槍全長152.8mm,空槍重量為560克,彈匣容量7發。根據我國的相關殺傷動能標準,殺傷人體所需動能為80焦耳,而殺傷馬匹的動能則為180焦耳,所以該槍的槍口動能設定為220焦耳,其威力能滿足日常自衛的需要。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說起來這事得怨蘇聯….蘇聯在二戰後長期缺乏專用的警用手槍,雖然1926年前後圖拉廠搞了“科羅溫TK手槍”,但本質上這是一款口袋手槍,使用6.35毫米子彈。蘇聯將其定義為“民用武器”,主要供NKVD和高級軍官等作為自衛武器。也就是說蘇聯長期沒有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警用手槍。因此在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從蘇聯接收武器作為仿製原型時,蘇聯提供了沃爾特PPK作為警用和自衛手槍的原型,我國經過仿製後定名為52式警用手槍,與51式手槍相比,52式的尺寸更為袖珍,但據說相比於PPK在做工和質量上有一定差距。

隨後,我國又以蘇制馬卡洛夫手槍為藍本仿製了59式手槍。馬卡洛夫1951年才進入蘇聯的軍警系統,長度161毫米對蘇聯人而言已經算小型手槍了,但對於警察和情報人員而言,馬卡洛夫還是太大了一些。蘇聯的圖拉設計局1969年開始基於5.45毫米小口徑手槍彈設計一款新的口袋手槍,最終1973年PSM型手槍進入現役,蘇聯便衣和KGB對這款穿甲能力相當不錯的手槍推崇有架,而PSM的長度為155毫米,與52式手槍尺寸相近。

中國這邊中蘇分裂之後,中方開始自力更生設計輕武器,64式手槍結合了59式和52式警用手槍的特點,1964年基本設計完成,也是中國自己開發的第一款國產手槍。當然7.62毫米64式手槍彈的威力對於警察而言太大,對於軍用而言又太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