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房租又漲價,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只看到了中間商賺差價?

曾經多少經濟學者,無數次的預言,中國的房地產發展的勢頭幾乎接近了頂點,不會再有大的浮動進行增長了

然而,房子的價格一次次的利用實際行動啪啪啪的打了這幫所謂的學者,所謂的專家的臉不止一次

一線城市房租又漲價,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只看到了中間商賺差價?

我們這代年輕人,在還沒有享受到來自專家嘴中的好消息的時候,就迎來了一條壞消息

北京等一、二線城市的房租開始暴漲了

一線城市房租又漲價,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只看到了中間商賺差價?

關於這一現象,最多的解釋則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已然太高、限購政策又頻出,故而無力買房的人湧入租房市場;北京等地拆除了大量違章建築、又禁止了群租方式,所以正常房源變得更搶手;另類的理由則是鈔票印得多了,別的都在漲價,為啥房租不能漲

一線城市房租又漲價,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只看到了中間商賺差價?

一名房東在網上發帖子說:自己把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掛7500元/月進行出租,然而竟然被兩家中介公司(蛋殼和自如)競價,增長到了10800元/月

其實這種事情發生也屬正常現象:一、租房確實處於供方市場,抬高了價格,依然還能租出去;二、中介囤房,寧可租不出去,也不降價

本來,這種情況在競爭格局下是不會出現的。又要付錢給房東,又從租戶那收不到錢,這種生意誰做?另一家一降價,租戶就都跑過去了。

然而,燒錢圈地的互聯網平臺模式可能改變了玩法

關於燒錢圈地的互聯網平臺模式,大家可以從網約租車、共享單車、餐飲外賣平臺甚至更早的網絡購物平臺等幾輪大戰中看出端倪。

中介平臺的玩法是寧可虧本,也要給優惠,以鎖定客戶。

而支持中介平臺提供廉價服務的,既有種子、天使、ABCD各輪的投資家,還可以壓榨商品或服務的原始提供者,比如讓你秒殺的便宜網購商品或服務背後,不少源於中介平臺強壓小企業降價。燒錢和壓榨目的,則是為了最後實現一家平臺獨大。

一線城市房租又漲價,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只看到了中間商賺差價?

把視角轉換一下,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模型能很好地用在租房市場上。請注意,房主才是中介平臺的用戶,租客只是平臺壓榨的對象,就像必須依附於購物平臺的小企業,必須依附於約車平臺的司機一樣。燒錢是燒給房主的,寧可燒錢,讓房子在那端租不出去,也要讓這端的房主滿意。比如自如年初融資40億元,你覺得本該“輕資產”的租房中介要這麼多融資幹嘛?在買房人的油水快被榨乾後,租房自然會成為房產中介和資本聚精會神開發的新熱點了。

囤房雖然成本高一點,但就跟共享單車企業滿大街囤車一樣,你覺得浪費,他看得長遠。中介平臺若把租金定得低一點,雖然有利於把房子租出去並降低運營成本,但會減少房主的歡心,不利於搶市場。這就像共享單車企業若提供成本更低的自行車,雖然有短期的財務好處,卻會讓用戶嫌棄。有風險投資的燒錢頂著,他們大可以租房率為代價,維持高租金。而每一個接受高價的租客,亦是對平臺的輸血。平臺不需要通過降價來吸引租客,他們可以通過抬價來獲取更多房源,來抵消高價格對租客的負面激勵。

所以,租房中介平臺是有囤房的動機和實力的。它們的目的是通過燒錢、挺過租房空置期,並擠垮另一家,最終獲得絕大多數的房主資源和市場。到時候,房主不再能在不同中介處選擇,自然也就得不到優惠,就像你現在別想再拿到5元錢就能打到車的優惠。而租客更不用說。

當然,上面闡述的只是一種理論模型。是否完全符合事實,尚需要調查驗證。然而,中介平臺的囤房激勵和本事確實是存在,所以不可不防。租房市場的重要性也容不得風險投資的遊戲。

一線城市房租又漲價,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只看到了中間商賺差價?

較之網絡購物、網絡約車、餐飲外賣、共享單車等等,租房切入了更為核心的基本生活需求。大街小巷囤自行車對社會的危害,遠遠比不上囤房帶來的危害。在房價高企、經濟增長面臨承壓、國際經貿局勢嚴峻化、民生困難化的今日,資本在租房市場可能的逐利遊戲也就變得更為不合時宜。但也需要看到的是,相對而言,租房市場到目前為止,仍然比有“永漲不跌”幻覺的買房市場來得正常。政府直接出手管制房租,可能未必有效率。這在國外也有過經驗教訓的。背離市場需求的價格凍結,可能會導致供給的惡化和黑市價格的興起。但是,政府出於社會調控目的,也許可以採取如下措施:

一、調查租房中介房源的空置率,並禁止一定比例以上的空置率,掛牌一定期限的房源必須降價。這不是反市場,因為房主如果覺得到手租金太少,仍然可以選擇退出不再掛牌或不再把房子租給中介。

二、保障租客的締約期限利益,禁止中介鼓勵房主提前解約以漲價。

三、擴大對低收入人群、特殊人才的廉租房、公租房的建設,增加租房補貼。

四、對房主的出租收入免徵所得稅,鼓勵陽光出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