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朱家骅力阻“焦土政策”,成功“救”了杭州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钱塘即今之杭州。在旧时代,杭州城战祸不绝,可谓多灾多难。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机频繁空袭杭州及周边地区,三天两头狂轰滥炸。蒋介石、李宗仁都主张实施“焦土政策”,眼看杭城将蒙敌辱,要不要实施“焦土政策”,这一个无可回避的选择摆在了主政浙江未久的朱家骅面前。

抗战初,朱家骅力阻“焦土政策”,成功“救”了杭州城

因为抗战杭州面临被毁危险

“八·一三”淞沪之役失利后,穷凶极恶的侵华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的全公亭、金丝娘桥和金山卫大肆登陆,攻占上海,随即将魔爪伸向整个杭嘉湖平原。

其时,驻防杭州这一浙、沪、苏、皖战略要冲的,是国民党第十集团军刘建绪部第63师。该师接到密令:即刻出动开挖钱塘江堤,以江水拦截淞沪日军南下。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一职的朱家骅闻讯,不禁大惊失色。他当机立断,一边严厉要求守军马上停止部署掘堤,一边疾电蒋介石,请其直接敕令制止。如斯双管齐下,方使一场一触即发的灭顶之灾,消弭于肇端。

然而,一“惊”才定,一“惊”又至。11月16日,国民政府军政部指派南京工兵教官运来两吨炸药,限令浙省次日炸毁钱塘江大桥,以免战事蔓延,桥为敌据。朱坚持:“技术问题,我管不了,总之,桥不能马上就炸。”结果,钱塘江大桥一直推延到12月23日下午,“江天暮霭,对岸隐约见有敌骑来到桥头”时分,方始“开动爆炸器”。

在此前多争取到的近40天时间里,就凭借那座桥,浙江撤运出大量的军民物资,仅12月22日一天即运走机车车头300多台,客货车2000多辆;成千上万的百姓、伤兵通过大桥撤往后方,脱离了日本鬼子的魔掌。有人事后追忆,这是“钱塘江上从未有过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南渡”。据说杭州因此,陷落时已“差不多等于是一座空城”。

抗战初,朱家骅力阻“焦土政策”,成功“救”了杭州城

李宗仁白崇禧力主“焦土政策”

11月24、25日,周边情势愈危。朱家骅接到杭城士绅金润泉等的报告,说市内有人“悄悄划好了区域,贴上了符号,准备了火油、木材之类放火材料,预备把杭州烧掉”!朱氏惊起,骇得浑身冷汗。他不相信有谁竟敢无法无天到乘此国难世乱,将偌大一座中外闻名的千年古城纵火焚毁。

但赶去街头亲自询查,信息确凿:那帮人是从上海来的别动队成员(属戴笠系统),受命抵杭执行“焦土政策”——应该说,朱家骅至此,是遇到了抗战时期他在浙江省主席任上的一个最严重、也最为棘手的紧要选择:如果这回他再选择抵制或拖阻,无疑意味着他是明摆了在同自己的“最高领袖”顶着干。因为所谓的“焦土政策”,其发明者与申令最力者不是别人,正是南京的那个“党国首脑”蒋介石。

事实上,在国民党营垒中,最先提出以“焦土”抗战的,是桂系的李宗仁及白崇禧。早在1936年4月,李宗仁就在广州发表谈话,慨言“整个民族之救亡,必须怀抱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存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唯如此,中国始有生存之可能”。“七?七”事变后,李、白二人又分别在《东方杂志》等连续刊文,系统宣传“焦土抗战”理论,呼吁“全国总动员,倾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同暴敌血战到底”。

可见,李、白主张的“焦土抗战”,实质是要振奋一种同仇敌忾、不畏牺牲、百折不挠、压倒敌人的民族气概和坚定决心。

抗战初,朱家骅力阻“焦土政策”,成功“救”了杭州城

朱家骅成功“救”了杭州城

朱家骅对于蒋介石的“焦土政策”,从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可此前,他与蒋并未发生过正面冲突。现在面对着上海别动队的火油、木材,他是难以回避,也回避不了了!朱家骅没有昧心改变自己的立场,他严令戴笠手下那帮别动分子立即住手!

两天以后,朱氏接到国民政府让他调职武汉的电令(旋即出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这是蒋介石觉得战时的浙省需要一名有军事经验的首长而做出的“省政府改组”安排。12月9日,朱交卸了省主席职事,离开杭州。临行前,其似有预感,特地将杭州市长周象贤、省警察局长赵龙文、保安处长宣铁吾等召至住处,郑重地叮咛道:“外边焦土抗战的风气很盛,一旦杭州撤退时,你们一定要防止。”诸人一一应诺。翌年入夏,赵龙文往汉口探视朱氏,言及上年之事。赵龙文说新任浙省主席黄绍竑在撤离省会时下了命令,要在敌军到达之前把杭州全市烧毁。赵龙文等没有忘记前主席的“临别赠言”,加上自己也不忍下手,便“集体抗命”使黄绍竑的“最后布置”完全落空。

抗战初,朱家骅力阻“焦土政策”,成功“救”了杭州城

杭州,终于幸免了被“焦土政策”焚为瓦砾场的厄运。据胡颂平所著《朱家骅先生年谱》载,当初,朱氏由杭州离浙赴鄂时在1938年元月。其途经南昌、长沙之际,曾与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大谈焦土抗战之不当”,又和主政湖南的张治中“谈焦土抗战政策的不对”,抵达汉口,还公开发表过“坚决反对焦土抗战政策的谈话”……这些诤言訾议,应当是朱家骅在力阻“焦土”杭州之后,就着自己的亲身体会,对最高当局战时决策的弊失所表示的一种强烈的批评发泄。可惜不久,1938年11月,当日军攻占岳阳、威胁长沙时,在蒋介石督令下,仍然发生了自毁全城的“长沙大火”惨剧。

朱家骅在浙江主政的时间不足两年,却能够明于义理,顾及大局,先阻守军决堤,继阻提前炸桥,再阻“焦土”杭州。这三件事,影响广远。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彻底失败,退逃台湾,朱家骅亦跟随去岛,充任“总统府资政”(专职中央研究院院长),后以古稀之龄病逝台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