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尋宗」池姓——歷史來源


「姓氏尋宗」池姓——歷史來源


「姓氏尋宗」池姓——歷史來源

池chí——出自開封陳留的姓


「姓氏尋宗」池姓——歷史來源


池,舊指城壕,即護城河。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說:“姓於所居,城、郭、園、池是也。”由此可知,池姓是古代住在護城河邊的人,以居處的自然環境為姓氏而形成的。那麼,池氏出自何地呢?清代學者張澍《姓氏尋源》在引用應劭的話之後說:“陳留有池氏,秦丞相池子華是其地人。”這說明池氏在先秦時期已產生,其起源地在陳留(治所即今河南開封市東南陳留城)。

據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池氏”條記載:“漢有中牟令池瑗,魏有城門侯池中魚。望出西平。今為福州大姓,有池鍔登科。”這一資料表明,池氏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內繁衍發展,並在西平(今屬河南)成為著名家族,人丁興旺,英才輩出,為當地所仰望。後由於戰亂、自然災害等原因,不斷向南方遷徙,至宋代,已在福州(今屬福建)發展成為大姓。此後,又有一些池姓人徙居廣東、雲南等省。


「姓氏尋宗」池姓——歷史來源


《客家姓氏淵源》轉載的廣東梅州《池氏宗譜》以漢代河南中牟令池瑗為“大始祖”,說福建寧化石壁池氏是池瑗的後裔,又說廣東番禺、南海、揭陽、大埔、饒平、梅州等地的池氏,“皆自閩之寧化石壁來也”。梅州一世祖叫池宣,4世池永德,遷居石鎮官溪唇;6世池能旺,初住梅州大柘松柏塘,後與兄池能興遷入榨樹徑;7世池授,初住大柘松柏塘,後與兄池傅,居梅州地西7裡,即今寨下百子崗;8世池廣麟,明代處士,初住大柘,後往寨下百子崗,與叔池授屋側築屋而居;自9世至22世,人丁興旺,均聚居於廣東梅州境。

清代,閩、粵池氏部分人移居臺灣。近代以來,為了進一步求發展,閩、粵,臺池氏又有一些人到海外開拓新的事業,現僑居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姓氏尋宗」池姓——歷史來源


池姓名人,除上文述及者外,宋代有池夢鯉,考中狀元。明代有池斌,福寧(今福建霞浦縣)人,以捨身救父而名垂史冊;池浴德,同安(今屬福建)人,嘉靖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池顯方,池浴德之子,工詩文,有《晃巖集》、《南參集》。清代有池生春,楚雄(今屬雲南)人,官至國子監司業,工書,有《入秦日記》、《直廬記》、《詩文剩稿》。

池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居於第210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37%,分佈較廣。池姓不僅是漢族常見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滿、蒙古、朝鮮等民族均有池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