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寻宗」池姓——历史来源


「姓氏寻宗」池姓——历史来源


「姓氏寻宗」池姓——历史来源

池chí——出自开封陈留的姓


「姓氏寻宗」池姓——历史来源


池,旧指城壕,即护城河。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姓于所居,城、郭、园、池是也。”由此可知,池姓是古代住在护城河边的人,以居处的自然环境为姓氏而形成的。那么,池氏出自何地呢?清代学者张澍《姓氏寻源》在引用应劭的话之后说:“陈留有池氏,秦丞相池子华是其地人。”这说明池氏在先秦时期已产生,其起源地在陈留(治所即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陈留城)。

据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池氏”条记载:“汉有中牟令池瑗,魏有城门侯池中鱼。望出西平。今为福州大姓,有池锷登科。”这一资料表明,池氏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并在西平(今属河南)成为著名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为当地所仰望。后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不断向南方迁徙,至宋代,已在福州(今属福建)发展成为大姓。此后,又有一些池姓人徙居广东、云南等省。


「姓氏寻宗」池姓——历史来源


《客家姓氏渊源》转载的广东梅州《池氏宗谱》以汉代河南中牟令池瑗为“大始祖”,说福建宁化石壁池氏是池瑗的后裔,又说广东番禺、南海、揭阳、大埔、饶平、梅州等地的池氏,“皆自闽之宁化石壁来也”。梅州一世祖叫池宣,4世池永德,迁居石镇官溪唇;6世池能旺,初住梅州大柘松柏塘,后与兄池能兴迁入榨树径;7世池授,初住大柘松柏塘,后与兄池傅,居梅州地西7里,即今寨下百子岗;8世池广麟,明代处士,初住大柘,后往寨下百子岗,与叔池授屋侧筑屋而居;自9世至22世,人丁兴旺,均聚居于广东梅州境。

清代,闽、粤池氏部分人移居台湾。近代以来,为了进一步求发展,闽、粤,台池氏又有一些人到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侨居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姓氏寻宗」池姓——历史来源


池姓名人,除上文述及者外,宋代有池梦鲤,考中状元。明代有池斌,福宁(今福建霞浦县)人,以舍身救父而名垂史册;池浴德,同安(今属福建)人,嘉靖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池显方,池浴德之子,工诗文,有《晃岩集》、《南参集》。清代有池生春,楚雄(今属云南)人,官至国子监司业,工书,有《入秦日记》、《直庐记》、《诗文剩稿》。

池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居于第21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37%,分布较广。池姓不仅是汉族常见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满、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池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