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中的孫連城最後怎麼樣了?

思維決定財富—簡先毅


關於孫連城,給大家看看《人民的名義》裡的原文吧,就是李達康跟孫連城衝突的那段




 孫連城微微一笑:“好,咱們就事論事,你說我懶政,我孫連城在光明區一干就是二十年,我懶政?光明區為什麼GDP全市第一?為什麼大風廠一塊地就價值十幾億?這就是我懶政的結果麼?我兢兢業業二十年,連個區委書記都不讓我當,誰不知道咋回事啊?你達康書記是趙立春的大秘,祁同偉是梁群峰老書記的女婿,你們都是有政治資源的人,跟坐著火箭似的嗖嗖往上升,我孫連城在光明區一干二十年,連個區委書記都升不上去,不就是因為我沒有政治資源麼?我連那個大貪官丁義診都不如,諷刺啊。對了,丁義診出事之前帶著一群幹部,天天往山水莊園跑,都快把那當幹部食堂了,你李達康能不知道?怎麼沒見你有一丁點作為呢?你是不是懶政?”  

這段話在劇中被刪除了,因為他不符合電視劇中打造了李達康是能臣孫連城是庸官的形象。

但是我認為,這才是官場的真實。

吳剛老師演繹的李達康很受喜愛,但是如果脫離出這個形象的話,李達康這種人有另一個名字——酷吏。

所謂酷吏,就是對上諂媚,對下強壓,野心極大,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酷吏是也。

看看李達康在沙瑞金面前那個諂媚的樣子,為了跑向沙瑞金三步並做兩步。其實李達康最關心的不是百姓生活,而是“政績”,也就是GDP,為了政績他可以犧牲一切。而政績,只不過是自己往上爬的墊腳石而已。所以他更要討好對自己未來有決定權的沙瑞金。

當面對下屬時,李達康又是另一副面孔:

他完全不考慮下屬的困難,他不管光明區給有多少土地,不管市財政還有多少錢,他只知道佈置任務。劇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李達康問收下能出多少錢,公安局長趙東來說最多能出五百萬,李達康眼睛一橫一拍桌子:你們公安局,出一千萬!

這就是李達康對手下的態度。

所以,面對這樣的領導,下屬是很難做的。他經常給你佈置一些難以完成的任務。孫連城最後的這種態度,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了,反正怎麼幹你都不滿意,那就乾脆不幹了。

無論是李達康,還是祁同偉,高育良,都是有政治資源,有背景的人物。而孫連城這個級別的人就很難做。縣區一級的幹部,功勞幹不出什麼大功勞,黑鍋卻總是自己背。如果領導好伺候,沒準良心發現給自己提一級,但碰上李達康這樣無論如何都伺候不好的領導,乾脆就放棄了。

縣長區長這種官就是這樣,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隨便誰都比自己官大,誰都能指揮自己。可是一到了要錢要資源的時候,上面的人都踢皮球。李達康佈置任務有精神,孫連城跟他要錢的話肯定讓他找別人,這官當的不容易。

如果說孫連城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他肯定不會被開除黨籍,這也是他敢說出那句話的原因。因為人家一沒違紀二沒違法,憑啥開除人家黨籍?頂多是免去區長職位,保留級別,另任閒職罷了。


小約翰


初看這部戲的時候覺得孫連城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作為”,作為一個區級幹部,他的為人是正面的,不貪汙 不媚上 不欺下。作為一個崗位人員,他的工作態度是消極的,看似處處維護,實則處處敷衍,得過且過。從百姓角度看,你不貪值得頌揚,但你的不作為更讓我恨鐵不成鋼,既然你不想作為,那就別做了,所以在被達康書記下放到少年宮的時候我還覺得便宜了你。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尤其是達康書記後來的微妙變化讓我感覺到孫連城最大的問題不是不作為,而是無奈。


孫連城作為一個區長,在他的行政區域內是理所當然的老大,但是在一個整體經濟協調發展的市級行政區域內,一切為了發展為前提的政治氛圍裡。他的位置就有些尷尬了,上有強硬派領導達康書記,下有矛盾不斷激化的大風廠和山水集團,再加上前任坑爹領導丁義珍。可以說孫連城的為官之路比唐僧取經還難。


想和市委班子一條心發展開發區,錢從哪兒來。跟領導去要…你敢,書記隨便一個鷹視狼顧的小眼神就把你虐回老家去。跟資本合作共同開發,山水集團的水有多深雖然他不清楚,但是也能感覺到那是一口帶漩渦的水井,進去了就出不來,以他的級別分分鐘就會成為炮灰。非洲礦工湯姆丁就是前車之鑑。


所以孫區長最後選擇了跟自己和解,不做排頭兵,因為以他的能力實在不好意思往前站。不當是非人,因為明白以他的心機永遠轉不過趙家人。你說他沒有理想,他的理想早就在領導無休止的指責和在資本面前的窘困下漂到了遠方,遠到孫區長每天晚上要在陽臺上舉著望遠鏡在茫茫宇宙中找尋自己的理想。


很多人都說只要孫連城再往前努一把,還是有大好前程的,說不定就成了第二個易學習。呵呵,我只能說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太骨感。設想一下,如果把你放到孫連城的位置,你會怎麼樣。業務水平一般,人脈幾乎為零,政績年年報廢,除了跟人客氣你什麼性格特點都不具備。你還往前努嗎,你是想每天都碰一鼻子灰還是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這是一道不用腦子僅靠本能反應就能答出的數學題。


所以說不要盼著孫連城最後怎麼樣了,因為他最後會跟你我一樣…無奈。說到這兒想起了孫連城辦公室裡的那桶水,區長每天在辦公桌後面接待無數各式各樣的人,但不管誰來,孫區長都要給人家倒一杯水,雖然他心知肚明自己解決不了什麼問題,但還是堅持讓別人潤口之後再向自己表達那些他無能為力解決的問題。傾聽是他唯一能夠因為無奈產生的愧疚感去彌補的作為。畢竟他沒有光環加身。就像你我。


湖南懷化信訪


《人民的名義》電視劇是近幾年少有的熱播反腐劇,其中人物的刻畫引起了觀眾共鳴!這充分說明了現實生活中不缺乏人物原型!那這個戲份並不多的孫連城有什麼可以說道的呢?】



劇中對於孫連城的經典臺詞是“胸懷宇宙”!在戲中孫連城並不是那種最反面的貪汙腐敗分子,雖然其獨創的擾民、損人的信訪窗口讓大家大跌眼鏡,但是,從劇中孫連城的工作際遇來說,對於這個似乎不好好作為的幹部倒讓觀眾升起一股憐憫之心!

按說,孫連城所處位置也不一般,雖不是位高權重,但也是國家很基層的實權派!作為擁有開發區的一個區級政府行政主管,關係著很多項目的運作!所以,也是百姓眼中的“油水”長官!



而前提是,這個孫連城也是一個貪汙腐敗分子,就會充分利用手中權力來胡作非為!而在劇中,他不是這樣的人!他不是弱智,更不是不熟悉套路!而是很清楚其中道道,不能讓自己隨波逐流,與更有權力的腐敗分子同流合汙,就只能遠離權力中心,對於一切能推掉的決策權力就推掉,這是一種自保,更是一種無奈!

其實,在政治生態中,並不是所有那些願意幹事,或者正派的官員就沒有市場!從另一個人物易學習的軌跡可以看出,即使易學習落後於同樣起點的李達康,但這個事業型的幹部,一路能夠有利於自己的幹事氛圍,從李達康到沙瑞金,所以,這個易學習能夠有一個比較出色的官場軌跡!

從這點來看,孫連城所處的工作環境就截然不同了,其上司以及環繞周圍的全是貪汙腐敗分子,他想幹事就只能淪為其中一員,只能為這些腐敗分子服務才能有所政績,也才能被掌權的腐敗分子所信任、提拔!



所以,還有良知和社會責任的孫連城就只能看星星,把個人情懷推向宇宙!

從這點來看,隨著反腐倡廉的深入,官場生態的深刻變化,在各級領導中,沙瑞金式的正派領導,事業型的領導會越來越多,那麼,他們也就一定能當好伯樂,讓孫連城這樣還有著底線和幹事的幹部有用武之地!

這個場景出現,那孫連城的官場之路就會出現一個較大改觀!



歡迎不同意見留言討論!


知書合理


最後孫連城是去少年宮帶孩子看星星去了。




不管怎麼說,我個人感覺像孫連城、高玉良、祁同偉這些飾演反派的人物才是真實的人,七情六慾和人的本性如此。而侯亮平這樣的人反而顯得做作了,可能是我不太瞭解官場吧,這部劇是我唯一一部喜歡反派角色的電視劇,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有同感的。

我個人感覺孫連城的懶政,有三個因素:

第一是丁義珍把光明區給刮窮了,最後連一塊地都沒有了,我相信孫連城最後說的沒錢了是真的,沒有錢讓孫連城哪來的用武之地呀?



第二是達康書記不夠重視孫連城的困難,電視劇中我們多次看到孫連城找達康書記彙報問題,說明情況可是達康書記都是不管青紅皂白的只要結果的。



第三是他自身的問題,一開始達康書記還是很器重他的,讓他當總指揮,隨時帶著他玩。可是後來由於各種條件限制,他讓達康書記失望了。

最後在各種因素下自身能力又不足,在沒有靠山沒有政治資源,升遷無望的情況下,選擇了懶政,這在我們企業管理當中也很常見,道理也都差不多。不過起碼他還是有點小聰明的,在漢東政壇局勢動盪,人人自危的時候,他沒有對任何人行賄受賄這也讓他能安全退出去了少年宮。


27畫夢想


孫連城的光明區在他領導建設下,一直是排名第一,論功績說他懶政是明顯站不住腳的。那為什麼說他懶政呢?因為領導給他定性了!那領導通過什麼給他定性的?兩件事,第一,大風廠拆遷,陳岩石憑藉自己關係讓李達康同意補償一塊地,李達康責成孫連城解決,但是,孫連城解決不了!他自己解釋是光明區根本就沒有這麼大的工業用地。這個我認同,相信對土地政策稍有了解的也贊同。第二件是信訪窗口整改,說真的,孫連城解決了,很機智的解決了,幾個小板凳確實不如整體翻修改建效果好。但孫連城也解釋了,區財政撥不了這筆款,要打報告向市裡解決。這兩件事裡,能解決問題的關鍵都不在孫連城,沙潤金,陳岩石,李達康都是清楚明瞭的知道,但是他們就是要追責孫連城,為什麼?沒有政治資源,又把持光明區,同時僅僅只是光明區區長,不踩他,踩誰!


牧牛33


在大熱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孫連城是一個在官場仕途中比較普遍的一個人物。接下來談談我的見解。我用反推法來用結果去反推原因。

最後的結果是:孫連城在原來的職位上連降三級和被李達康市委書記派去了和小朋友數星星,這結果夠悲慘吧



我個人看法:孫連城對這結果並不感覺到很意外,一臉麻木的表情。

起因過程:新大風廠要20畝工業用地,光明區能賣的地都讓劇中的丁義珍給賣的一乾二淨,李達康市委書記為了討好陳岩石,嘴上說的輕鬆,可孫連城上哪給他們搞20畝的工業用地啊?還有一個前提:就算光明區有地,那他們有錢麼?一分錢都沒有,這地怎麼批?就他們那些快下崗的職工,哪家銀行願意給他們貸款?這讓孫連城光明區區長如何作為,左右為難。孫連城作為一個沒有政治資源的老公務員,對比劇中的祁廳長,祁廳長有個好老師和有權的老丈人。孫連城劇中不貪不佔,常年等不到提拔,混日子的心態,恰恰是官場上在晉升造就最後的結果對現實感到無奈和無所謂了。

對孫連城還有另一種看法,劇中的孫連城,被群眾怒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現實中的“孫連城們”也該醒醒了。對於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來講,則有必要加大治懶治庸力度,健全乾部晉升退讓機制,雷厲風行地向“孫連城們”開刀,讓他們沒有機會、沒有平臺、沒有市場、讓他們裝不成樣子、混不了日子、佔不了位子。

綜上所述,如有雷同,必然虛構。。。


尋找者


孫連城最後好像是被調去少年宮配青少年看星星去了吧。孫連城這個角色很有意思,不同的人對他的看法不同,甚至還有不少爭議。那我簡單剖析一下。

孫連城在劇中的人物設定就是懶政的典型,明明不是個好官,放出來觀眾看了卻不是都這樣認為。這是為什麼,因為大家判斷的不再只是對錯,而是看原因。孫連城是在丁義珍出逃後,李達康口頭委以重任的,當時李還說要是孫做不好那就是李自己的責任。這句話聽著很給力,要是孫是個年輕的小科員,聽了可能就真的跟打了雞血似的擼起袖子加油幹了。結果後來大家也看到了,李純粹就是個獨斷專行的人,只知道吼,孫這麼多年早就知道李的為人,要是犯錯那就是被批得體無完膚,所以也就只是表面聽著,背地裡根本不做事。也就是說孫如果遇到不一樣的領導,可能也會是個實幹家。


假裝讀書人


孫連城是一個被官場給傷透心的人。被李達康給傷透心的人,是被這個制度傷透新的人,讓善於發現裝的我給你分析下。

1:孫連城應該算是官場上的一個絕對的清官,別人把錢送到辦公室,孫硬是把人帶錢都給推走。

2:孫連城一個能力極強之人,首先農民的兒子,沒有政治資源。不貪,不拿,沒錢送,沒實力請,靠工資生活的一個人,靠個人能力坐上第一區的區長,沒能力上的去嗎?李達康前期還不是靠秘書幫上的位。

3:堅持原則不站隊,一個秘書幫,一個政法幫,如果你隨便選一個佔位,像改造信訪窗口這種小錢還能挪不出來,說白了就是人太正直了,不會阿諛奉承。

孫連城可憐嗎?可憐,至少在李達康手下可憐,孫連城屬於那種既有能力又有抱負的人,但是這種人在李達康手下絕對不可能發光發熱,孫連城在李達康來之前,配合著丁義診這個只拿錢不辦事的一個庸才硬是把光明去帶到第一,李達康來之後那?各種問題頻發,瞎指揮,完全不聽下屬任何意見,讓誰誰不懶政,這個是一個聰敏人唯一自保的方法,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導致孫連城連降三級去少年宮教孩子們看星星的信訪辦改造一事是誰的責任,嚴格來說,李達康的責任最大,再把光明區都給掏空之後讓別人改造!也不是沒有辦法,除非犯錯誤,引入社會資金,這明顯違背孫連城清廉自新的做人原則,改造的話可能就會多一個貪官,不該最多多一個教孩子看星星的人,我想還是多一個教孩子們看星星的人更符合人民的名義吧。







發現裝


在《人民的名義》中,孫連城這個人物是一個很另類的存在。

第一,他不貪腐,禮物送上門了也是連人推出門去。看起來,絕對是個清官。

第二 ,他不幹活。什麼活也不幹,雖然領導面前他也是一臉的誠惶誠恐,也是嘴上說著好好好,但是一扭頭,全都扔到腦後面。該什麼樣什麼樣。

最後的結局是:孫連城懶政,李達康想到的就是連降三級,到最後進入少年宮,去教給孩子看星星了。

孫連城乾的事,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可以說是稀鬆平常,本質上而言,他的人性和行為特點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每天掐表“嚴格遵守”上下班時間,一刻都不耽誤;從來不貪汙,面對送禮的一概拒絕,當然也從來不幹事,幹事必提沒有費用;信訪辦窗口太矮,群眾意見相當大,達康書記三番五次要求整改,他則裝傻充愣,一個原則,沒錢不改,當然他也有自己的辦法:派人花60塊錢買四個小板凳敷衍了事。

嚴格遵守上下班時間:到點就下班!

但是,似乎在《人民的名義》播出之後,很多人都完全支持孫連城的做法。這大概也就是真正的現實:沒有背景,沒有靠山,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在仕途上的人,最好的也就只能是孫連城這樣的。

再說孫連城這個角色真的很真實:不貪腐,也不怒懟領導,很有原則,也不會生活工作不分。這應該是絕大部分人的真實寫照。

孫連城在年輕的時候也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可是多年一直也上不去。時間長了,或者說在這個泥潭裡面陷得太久,只能用這個圈子裡的規則來生活和工作。

說到底,平臺不好,背後無人。

你只道他是懶,但是為什麼懶,其實是一言難盡。


職場瑪格麗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