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之程序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各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神農嘗百草的事情,可以說在中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茶 ,也是神農所嘗百草之一。據說很早以前,中國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說的是神農有一個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麼東西,人們都可以從他的胃腸裡看得清清楚楚。那時候的人,吃東西都是生吞活剝的,因此經常鬧病。神農為了解除人們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嘗試一遍,看看這些植物在肚子裡的變化,判斷哪些無毒哪些有毒。當他嚐到一種開白花的常綠樹嫩葉時,就在肚子裡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到處流動洗滌,好似在肚子裡檢查什麼,於是他就把這種綠葉稱為“查”。以後人們又把“查”叫成“茶”。神農長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嘗試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幾次,全靠茶來解救。

茶的好處不言而喻,也因此,古人關於茶的詩很多,其中:“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就道出了茶的神奇功效。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中國人種茶、採茶、製茶、飲茶有著悠久的歷史,今天簡單向朋友們介紹一下關於茶的沖泡程序。單純從沖泡來講不同的茶有著不同的方法,工序繁雜,但大體相通。

茶道之程序
茶道之程序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之程序

洗茶

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茶道之程序

茶具

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茶道之程序

沖泡

茶道之程序

沖泡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

茶道源於中國,之後又傳入西方。

茶道之程序

分杯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 客人示敬,“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

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薰香。淨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茶道之程序

茶室

茶道之程序

沖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薰香。淨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

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茶道之程序

種茶

茶道之程序

採茶

茶道之程序

製茶

今天適逢傳統“七夕”佳節,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平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