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一代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被世人尊為藥王,他行醫救人、著書立說,經歷了2個朝代五位皇帝,始終受到世人尊重。

藥王首先是一個病人

孫思邈自幼多病,身體孱弱,從小便和郎中與藥罐為伴,他父親耗費了大量家產,才最終將他的病治好,也正是童年這段痛苦的經歷,讓他自小就對病痛有了很深的認識。待他長大了一些,又看到許多窮苦百姓生了病卻無錢醫治,最終悲慘的死去,這也能令他異常的心痛。於是從少年之時,孫思邈就開始翻閱古代的醫學典籍,勵志成為一名醫者。每每看到病患的苦難他都彷彿能夠感同身受,也正是這種感受激勵著他用盡了畢生精力來救死扶傷。所以可以說,一代藥王在他一百多歲的人生中,始終是個病人,幼年的那種病痛的感覺始終跟隨著他,終生未曾痊癒。

踏遍青山人未老,一代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

一代神醫的傳奇

民間有很多藥王的傳說,傳說孫思邈外出行醫時偶然遇到了一家人抬棺下葬,他發現棺材縫中有鮮血流出,急忙上千詢問,得知是一名孕婦難產而死,剛剛死去不久。孫思邈連忙阻止眾人,對那戶人家說:“血未變紫,棺中人還活著!”眾人立刻打開棺材,孫思邈行針治病。不久,產婦竟然悠悠醒來,之後嬰兒也順利產出,孫思邈一針兩命,眾人皆贊其為神醫。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作為一名醫者,孫思邈從不拘泥於典籍上的記載,更是致力於研究新的醫療方法。他曾遇到一位右眼紅腫的病人,若是淤血不祛除便沒有辦法敷藥,可行針放血又怕傷到眼球,於是孫思邈便去河邊抓了兩隻螞蟥放在病人的患處,以此來祛除淤血,然後敷藥,病人果然很快便痊癒了。

踏遍青山人未老,一代藥王孫思邈

一代神醫救死扶傷

還有一個尿道堵塞的病人,找到孫思邈的時候肚子已經撐得彷彿皮球一般,整個人已是命在旦夕。當時根本沒有導尿管這樣的工具,孫思邈苦思良久,終於想出用細小的蔥葉插入病人的尿道,再向內吹起,為病人導尿,而這也是我國最早的人工導尿記錄。

孫思邈在行醫過程中發現很多病症都具有地方性和群體性,於是他從各地民眾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入手,研究地方性疾病的治療方法,並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他認為山區人民經常患的粗脖子病是因為長期飲用不乾淨的水導致的,所以在治療這種病的時候給病人服用海藻、海帶和羊的甲狀腺(羊靨),而這些東西都富含碘質,正是治療甲狀腺腫大的好方法。

孫思邈還發現很多貧苦人家會得夜盲症,一到晚上就失去分辨事物的能力,他認為這是因為貧苦百姓長期吃糠咽菜,沒有錢吃肉導致的,於是建議病人吃羊肝、牛肝來治療。現代醫學也證明,夜盲症是缺乏維生素A導致的,而動物肝臟中有豐富的維生素A。

踏遍青山人未老,一代藥王孫思邈

藥王孫思邈

不僅窮人會生地方病,富人也會。孫思邈發現當時的富人往往會得腳氣病,而窮人卻很少得這種病,於是認為這是一種富貴病,他用穀皮煮粥給病人喝,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現代醫學證明,腳氣病是由於缺乏維生素B引起的,而穀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

歷任帝王皆推崇

孫思邈年輕時醫術便已十分高潮,在當時頗有盛名,隋文帝曾下旨徵召其為國子博士,不過孫思邈一心只為行醫救人,不願追名逐利,便託病加以拒絕,之後他一直隱居在華原縣磐玉山,也就是如今的藥王山。

踏遍青山人未老,一代藥王孫思邈

藥王山

到了貞觀三年孫思邈的醫術更加精深,已是名揚四海的神醫,唐太宗很是敬仰孫思邈,遣特使前往華原縣請他付京都相見。唐太宗

召見他時,見他長鬚飄飄,神采奕奕,便對左右人說:“故知有道者誠可尊重,羨門、廣成,豈虛言哉。”唐太宗想授予孫思邈官爵,卻再次被他婉言拒絕。唐太宗見他淡泊名利,也未勉強,只讓他在京城住一段時間再行返鄉,期間朝廷重臣多來拜訪。

到了顯慶四年,唐高宗又一次徵召孫思邈,想讓他做諫議大夫,孫思邈以年邁為由再次婉拒,唐高宗只得挽留其在京城,尋得一處安靜的住處,讓他著書立說,而這一住便是十年。當時京城中的知名人士,如宋令文、盧照鄰等都前去拜孫思邈為師。

神醫也是凡人

孫思邈雖然醫術高超,但終究不是真正的神仙。在乾封二年,他的學生、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傳染上了麻風病,在長安光德坊治了一年也不見成效,便請孫思邈為他醫治。孫思邈為他診脈時發現他的病症已經很深了,心情十分沉重,讓他搬到了自己的宅院居住。孫思邈每日親自為他煎藥,想了各種辦法,開了很多藥方,然而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都沒有起色,後來連雙腳都開始麻木,難以行走。盧照鄰知道麻風病自古以來就是不治之症,不忍見老師為他日夜操勞,便悄悄離開長安回到家鄉,在寫下了三首《釋疾文》後,投水自盡。

踏遍青山人未老,一代藥王孫思邈

盧照鄰

“歲去憂來兮東流水,地久天長兮人共死。明鏡羞窺兮向十年,駿馬停驅兮幾千裡。麟兮鳳兮,自古吞恨無已。”讀著盧照鄰的絕筆詩,年愈九十的孫思邈老淚縱橫,醫者應當救死扶傷,可自己卻不能挽救這樣一位傑出的文學家,這讓孫思邈深感內疚。他決心繼續鑽研醫學,精益求精,於是他辭歸故里,回鄉繼續著書。

著書遺後世

孫思邈在長期的行醫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與理論,而且他還虛心的學習前人的醫學著作和收集民間偏方,經過不斷地歸納總結,積累沉澱,博採眾長、刪繁就簡,在他七十多歲時完成了《千金藥方》一書,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知識財富。三十年後,百歲高齡的孫思邈又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醫學鉅著《千金翼方》,與第一部《千金藥方》相輔相成,有比翼雙飛之意。這兩部書都是我國醫學史上寶貴的財富,對我國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造福後世。

踏遍青山人未老,一代藥王孫思邈

著書遺後世

孫思邈在完成了《千金翼方》的第二年便去世了,他的子孫們遵其遺囑,沒有任何陪葬的器皿,只用一副薄薄的棺木將其安葬在松柏長青的磐玉山上,然而他的醫者精神卻永遠的留在了世上,後世也將磐玉山稱為“藥王山”。

踏遍青山,一代神醫藥王,永存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