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是爲何?

有人說:“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不僅僅是四本小說,更是中國社會人生百態的真實寫照。讀懂這四本書,基本上就讀懂了中國人”。還有人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為何這樣說呢?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是為何?

老不看三國

三國是一部非常好的歷史小說,講究的是謀略、縱橫之術。還是一部玩弄權術的書,書中人物鬥智鬥勇,各自精彩,情節很是引人入勝。對於青少年來說,仔細閱讀,體會其中謀略,可激發建功立業之志。

但是等到年紀一大把的時候,再讀三國,再去品味其中的謀略算計鬥爭等也已經毫無用處了。人都已經老了,就該做老年應該做的事情,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如若再讀三國,只會徒生煩惱。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是為何?

年輕人讀三國,利大於弊,人到老年,還經常閱讀此類小說,恐怕弊大於利而且會產生不安分的思想。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隨著生活閱歷的增長,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越來越多,人們漸漸不為外物所惑,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少不看水滸

看過水滸的都知道,水滸裡面講的比較多的是叛亂,義氣等。年輕人氣盛,涉世未深,讀了那些好漢義氣爭鬥的事蹟,容易衝動心生反叛,不服管教。

有孩子的家長都有了解,在少年還沒有成熟之前,儘量少讓他們接觸一些黑色、暴力血腥的畫面。在水滸裡,動不動就是砍頭、挖心等,更嚴重的是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孃還開了個飯店,專做人肉饅頭、人肉包子。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是為何?

對於血氣方剛的少年人來說,讀了水滸這類小說,恐怕會迷途難返。長久下去,只知哥們義氣而不懂仁愛,只從本心性起而不知道德約束,憑著一腔熱血,任意行事,終究會釀成大錯,悔之晚矣。

放在當時朝代,水滸講的是江湖義氣,稍有不悅就打打殺殺,為朋友兩肋插刀。放到現在這些就是破壞社會治安,不利於小孩子的身心健康。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是為何?

男不看西遊

西遊記是古典小說中浪漫主義的代表作,眾所周知,西遊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拜佛求經的事情。佛教禁人慾,四大皆空,男的看了之後,容易受到人物的影響,只顧翻山越嶺,不看路邊風景。

西遊是一部神魔小說,與理想截然不同,過於虛幻,不切實際。深入其中容易在現實中落差太大,造成挫敗感,與現實生活脫節,以至於格格不入,消極處世,不利於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良性發展。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是為何?

還有就是會很容易讓人異想天開。小時候“每個男孩子的心中,都住著一位齊天大聖。”誰都想跟孫悟空一樣,能騰雲駕霧、斬妖除魔,包括我自己也是,從小看西遊就想擁有孫悟空的能力。七十二變,筋斗雲,定身術,靈魂出竅,拔下幾根毫毛就能變出無數個猴子來,如意金箍棒能伸到天上去。但是呢,現實生活中完全沒有這些,偏離了現實。

佛禁慾,看西遊不利於男人形成良好的家庭觀。這種小說適合老年人看,人生原本如夢,到頭萬事皆非,老年人看了能安心過好眼前的生活,不再胡思亂想,不再悔恨當年,容易大徹大悟。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是為何?

女不看紅樓

古語說:“紅樓女子又多薄命”,紅樓夢裡描寫女性的故事較多,而且多以悲劇結束,女性多愁善感、心思細密,女人看完之後容易心懷悲憫,不利於身心健康。而且杞人憂天,梨花帶雨的性格對女孩的正常發展沒有太大益處。

紅樓夢裡面有很多不怎麼雅觀的情景,女性看了容易想入非非,繼而思春。對於涉世未深的女性來說,多看無益。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是為何?

紅樓夢無疑是一部偉大的作品,講述的是四大家族逐漸走向滅亡的過程,而且其中情節有些悲慼。女人多看紅樓,容易對愛情產生絕望,對男人失去希望。

人生原本應是風和日麗、積極向上的,即便每天只有半小時的陽光,那我們也應當成會有大半日的晴天,不如意的事情不妨看淡一些,開心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何不開心快樂每一天!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這是為何?

​四大名著,包含的都是古代人的大智慧、及一些精湛的文化絕學,都需要用心品讀反覆推敲。“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只是點出了這幾本名著的幾個特點,絕不是任何一本名著的全部,切記不要以偏概全,既要投入書中研讀,更要走出書本思考。

豪說歷史:每天更新歷史故事,奇聞異事,古今美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