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光「殺」回來了,濰柴當家重汽,求德國曼和陝汽的心理面積

《三國演義》開篇講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正對應了中國重汽與濰柴,這兩家企業演繹出的故事讓人扼腕,最近兩家又上演了一部反轉劇。2006年分道揚鑣相,譚旭光帶著濰柴離開了重汽。2018年8月31日,時值12年之後,譚旭光接過馬純濟的接力棒,又殺回來了!

老譚,何許人也?做事不拘一格、敢於創新,作為“一個把發動機賣得比房地產都賺錢的人”,譚旭光在業界有個別名叫做“譚大膽”。一個幾乎影響了國內整車企業和發動機力量半壁江山的風雲人物,敢大刀闊斧的帶領一眾濰柴人單飛的掌舵人,這次成為重汽的“當家人”,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緊鎖在這一刻。

陝汽咋辦?德國曼咋辦?重汽和濰柴又將發生何種命運的變化?多少懷揣重卡夢的卡車人和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旁觀者,簡直為此操碎了心。

關於德國曼的猜想:是否會成為棄子?

濰柴不但迴歸重汽,還華麗的轉身以老大身份入主重汽,曼該如何應對?曼發動機的國產化步伐是否容易就此夭折?能否成為在華的第二個西康?

說到西康,西安康明斯是陝汽和康明斯按50:50的股比投資的合資公司,生產康明斯11升排量以上全電控重型柴油發動機。康明斯方面當初表示,合資企業所生產的80%以上的發動機將供給陝汽,剩餘的才會銷售給其他有需要的企業。但是後來的結果卻是不盡人意,由於陝汽受制於濰柴,所以西康的產品並沒有做到80%以上匹配在陝汽上,只能更多地自尋他路。自2007年開始,西安康明斯開始加大向歐曼等重型車企業拋出橄欖枝=。

顯然,這違背了當初陝汽合資康明斯的初衷,因為2005年和康明斯合資,一是為了未來重卡升級需要,二是旨在擺脫在核心部件上對濰柴的過分依賴,但西安康明斯合資後不久,濰柴通過霸王式的搶購湘火炬控股陝西重汽。陝汽徹底成了受氣的小媳婦,受制於人,但是有了中國柴油車市場老大的背後扶持,市場一路高亢前進,也就只能忍氣吞聲,只留下西康默默地捂著傷口擦乾眼淚找尋新的市場出口,但是隨著福田康明斯發動機的市場拓展開來,西康的市場份額也是岌岌可危。

和濰柴分家後,國內的重卡企業,除了中國重汽,都在裝配濰柴的發動機。流淌著山東人骨氣的重汽不甘於受制於人,控股杭發和通過與德國曼的合作的兩大手段,在公路車板塊迅速崛起,牢牢佔據國內重卡市場前三的位置,發動機也得到了曼的技術,與濰柴分庭抗爭。

曾經的競爭對手,搖身一變成了新東家,將來配裝在重汽產品量能實現多少?恐怕會走西康的老路,畢竟要做穩拆柴油發動機老大的位置,是濰柴的夢想,夢想路上的攔路虎已在囊中,還能讓你飛上天去?

關於陝汽的猜想:恐日後境遇更尷尬

在濰柴所佈的棋局中,陝汽一直無法擊破三大困局:一是“黃金鍊條”難以自決;二是濰柴強勢掌控,陝汽失去自我發展方向;三是濰柴動力供應戰略無法兌現當初承諾。

作為重卡市場主導型供應商,濰柴供應的客戶除了有控股51%的陝西重汽,還有紅巖、北方奔馳、歐曼等,一汽解放青島公司、長春的一汽解放和東風則有自己配套供應商,而中國重汽自和濰柴分家後,連同杭發和章丘發動機廠,短時間內就做到了動力供應自給。因此,儘管濰柴仍然是國內最大的大馬力重卡供應商,但市場並不是很穩定,紅巖、歐曼等都通過合資已經或者將要組建自己的合資發動機公司,因此,譚旭光並沒有把所有的寶押在陝西重汽上,並未按照陝汽和陝西國資委的要求,對陝西重汽按照協議進行投資。

曾經信誓旦旦的兩家企業,在近幾年內,並沒有向雙方想要的“黃金鍊條”的控制力做有力的衝刺,相反,貫穿的焦點,則是鬥爭,圍繞著的“主題”,是控制與反控制。鬥爭以及控制與反控制所形成的內耗,帶給雙方的殺傷力是巨大的。圍繞著動力匹配和對陝汽供應鏈的控制,濰柴和陝汽一直是明爭暗鬥,當然,受損的是陝西重汽。一樁好的姻緣,在於雙方不僅要有謀取幸福的共識,更要有為此共同目標而付諸實施的努力,表面的和諧,往往掩蓋了暗藏的危機。

如今,已經重新回到原配的身邊,濰柴未來的主流產品或者拳頭產品能否以重汽為優先匹配?老重汽黃金動力組合的再回歸,勢必會給陝汽的市場來上一個羞羞的鐵拳,兩家本來就已經暗潮洶湧,這次的小拳拳如果輪過來,陝汽還能吃得消嗎?畢竟,陝汽曾經抱的濰柴的腿,51%的控股權在濰柴手上,話語權決定上層建築,左手是重汽,右手是陝汽,這樣的產品結構還挺有趣,誰上誰下,孰高孰低,筆者好奇期待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