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GDP那麼高,爲何在全國沒有什麼存在感?

安美惠


蘇州市在經濟上排省第一位、全國第七位,而省會南京省內排第二位、全國第十一位,怎麼能說沒有存在感呢。

在地理位置上,蘇州處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有世人皆知“下有天堂、下有蘇杭”,有“人間天堂”美譽。

蘇州要說最沒有存在感的應該是行政級別,蘇州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除廣州和四個直轄市、深圳市外,力壓所以有的各大城市。但是,蘇州仍然是普通的地級市,行政級別不如省內的排名第六位、全國二十九位的徐州市。到現在蘇州還不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更慘的是連自己的機場都沒有,這應該是蘇州最有存感的地方。

其是在全國最沒有存在感的應該是江蘇連雲港、福建廈門、廣東汕頭和直轄市天津,它們都擁有優良的港口,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擁有更多政治資本,經濟發展卻不盡人意。




晚秋195087521


從歷史上來看,蘇州是比較重視文化的城市,也是一個重要消費城市,但從這一點上看,蘇州不可能發展成大城市,江南雖然富庶,但也無法支撐一個消費型的文化城市,歷史上蘇州出了45位狀元,5名武狀元。所以蘇州的老百姓重視教育,人傑地靈,但蘇州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低調,小富即安,蘇州雖然有狀元但出不來胡雪巖,也沒有馬雲,沒有人願意拼命工作,更多的人是喜歡小家碧玉、小橋流水、附庸風雅。但是蘇州人比較包容、溫和,


比較講信用,在全國來講投資的人文環境比較好,我認識一些投資者,我無意貶低任何人,他們也到蘇北去投資,百分之九十的人最後是逃走的,當時那裡的吃拿卡要幾乎貫穿每個環節每個時間段,所以相對來說蘇州的投資環境是不錯的,包括人文環境和智力環境,但是蘇州的發展和蘇州人的性格有關,蘇州人自己的品牌不多,但是世界五百強有許多投資,蘇州的勞動力素質不錯,另外蘇州市的領導還是比較有遠見的,敢於創新勇於承擔,所以蘇州抓住了發展機遇。


再有一個蘇州的發展是多點開花,其中崑山、張家港、吳江、太倉都發展的很好,所以蘇州經濟發展沒有低窪地區,所以沒有被平均的現象。


另外蘇州經濟發展的基礎是高端製造業,蘇州目前的市民來著五湖四海,很多企業雖然產值很高,但是用工非常少,另外蘇州處在上海與南京之間,給人的印象蘇州就是個小城市,從來就是這樣,但是你如果生活在蘇州的人就會品味不一樣蘇州,她不僅僅是一個工業城市,也不應該是個工業城市。


andrewzhow


蘇州人整天上海上海的,好像自已是上海郊區人一樣,根本沒把省會南京人放在眼上,結果是上海人不了他,南京人看不起他。弄些上海人不要的勞動密集型外來企業玩玩,還美滋滋的,還厚臉皮的和江蘇老大的南京比?結果連個副省級都沒混到!


俠哥103900861


什麼叫存在感?可理解為知名度乎?如果可以,則蘇州的知名度除了北京上海,估計國內沒有幾個城市可與之媲美。

存在感,其實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為首位度。比較一下,北上深不去比較,都是特殊的存在。其實造成問題中說的存在感或首位度低的原因在於:蘇州處於蘇南,周邊城市都太強,北有省會南京,南有浙江省會杭州,其政治經濟文化政策的資源都不是蘇州可以比擬的。更不用說東邊的上海。可以說,蘇南或者說長三角經濟發展的太平衡,導致了資源的不集中,這才是感覺蘇州首位度的原因。好比成都、武漢、成都,其存在強,但是這三個城市在500公里內,有能夠與之競爭的城市乎?

個人認為,全國存在感低的城市是天津。


江南一隻貓


我是西北人,經常去寧瀘杭和蘇州,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蘇州在全國有存在感,誰說沒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園林之都,江南魚米水鄉,富饒之地。九十年代以後,蘇州工業園區名聞全國,成為典範。近些年經濟發展很快,GDP領跑會省,進入全國前十,成績令人矚目。其次,蘇州的存在感又很弱。提起江蘇,外省人首先想到的是六朝古都南京,因為南京從古以來許多朝代都是南方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蘇州的經濟發展雖然好,但都是崑山、張家港、常熟幾個代管市貢獻的,就是說主城區的發展並不耀眼。和蘇州地位相仿的寧波、廈門、青島都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唯獨蘇州是地級市,為什麼?國家區域經濟定位使然,蘇州主要依附於上海,承接上海轉出的產業,多數企業是勞動密集型。這就是蘇州最自豪也是最尷尬的地方,蘇州至今也沒有在區內建自己的機場,國家不批。而且今後蘇州工業存在轉型升級,需要更加努力,使文化旅遊和工業經濟有機結合。


Hbq頭條


蘇州GDP很高,為何有人說蘇州在全國沒有什麼存在感?我想蘇州在這幾十年發展中最大的一點失誤是,沒有讓本地人富起來,也就是蘇州人,特別是蘇州城市的居民,沒有充分享受到蘇州這幾十年改革發展成果,蘇州原有城市居民大多為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職工,很多在第一次國企改革就下崗了,這麼多年來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蘇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生活環境等等 有很多優勢,所以大批的外來人才,資金源源不斷地湧向蘇州,再加上外資的瘋狂湧入,使得蘇州的經濟總量迅速做大。在蘇州賺到錢發展好的,基本上以臺灣人,外地人為主。,本地居民獲益很少。一個讓原住民不能體會到幸福的城市,他的存在感勢必不會太好。


雨夜的發一條


蘇州GDP高是由下面:崑山、張家港、常熟等幾個縣級市一起撐起的,其中任何一個縣級市放在外省,都可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經濟總量。

蘇州無存在感是由於:①城市定位不高,既不是省會,又不是副省級和計劃單列市。②對周邊輻射不強,處於上海、杭州、南京三強的包圍之中,而且隔壁的無錫市也很發達。③本身自身建城區較小。④只有經濟一個強項,其它政治、文化等綜合實力不足。⑤連一個民用機場都沒有,只能使用無錫的蘇南碩方機場。

由此可見蘇州無存在感。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第一,蘇州的GDP 高是高,可是靠底下縣級市加起來累積襯托的,也就是平均基數高。但是真去了蘇州市區,你會發現,雖然也不錯,但是怎麼可能就靠這經濟最高?憑蘇州市區的水平,就沒那麼顯眼了。不過有爭議的原因也在這裡,因為是靠外資,生產的銷售的都算GDP ,而留在蘇州的就是就業和一點利稅,而且因為政府給外資的條件好,什麼三年免稅土地補貼等等,導致一看GDP 牛的要死,而實際沒留下多少利潤。打個比方,你家有塊地,答應給別人用,前三年不收租金,別人蓋了工廠,請你當個工人,你前三年只能賺苦力錢,後面才能收那麼一點租子錢,但是這工廠每年幾百萬幾千萬幾個億的GDP ,都算在你頭上,你一個小工人,就賺幾千,收個租子,不過幾萬幾十萬。可是你依然牛逼哄哄,我GDP 第一哦


我始皇打錢大將軍


本文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蘇州經濟步伐太快了;以至於很多人還沒有反映過來:蘇州有這麼厲害?觀念跟不上了。現在,蘇州要的不是什麼刷存在感,而是進一步做大做強,而不是語言上弄出個什麼東西。在具體措施上,個人認為,那就是各地方縣級市是否要加快併入蘇州大市範圍成為蘇州的一個區。原姑蘇市內三區合併,原吳縣、相城、吳江的加入,就是一個個成功的先例。個人認為,蘇州各縣級市只有快速的併入,蘇州的經濟才能進一步加快整合的步伐,成為打造都市經濟圈的典範,才能進一步增強江蘇“經濟省會”的存在感,與上海遙相呼應,進一步成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重鎮、龍頭。從過去乃至現在,蘇州多是富貴之地,歷代王朝據說都有忌諱,傳說,蘇州的沈萬三就是受到某地的君王召見後去了該去的地方,今天的國家戰略已早已是放眼全球的世代,相信蘇州各個方面都會走的更好、更穩健。蘇州,全國經濟重地的地位,要靠每一位生活在此的百姓傾心打造,努力吧!


iXhg


如果硬要說蘇州在全國沒有存在感,只能說是相對的,地理位置的因素。

圖:隨手拍的 蘇州

GDP代表不了一切,蘇州作為江蘇省的經濟發展龍頭,在省內的地位只有南京可以比,在省內的存在感暴強。為什麼你說在全國沒有存在感呢?


圖:隨手拍的 蘇州

地理位置

蘇州地處長三角地區,看看這個地區都有哪些城市吧,周圍發達城市林立,有直轄市上海、省會南京和杭州、合肥,經濟發達城市有無錫、常州、南通、寧波等城市。

圖:隨手拍的 南京火車站

全國人民提起長三角城市,首先想到的是上海,其次是省會南京和杭州,南京和杭州的GDP都沒有蘇州高,但是相對蘇州的存在感要強,這就是省會的作用,江蘇也在提高南京的首位度,一個省肯定要把省會城市的首位度放在第一。

上海南京2個副省級城市,杭州一個省會城市,這三個巨頭圍繞在蘇州周圍,自然就把蘇州在全國的存在感壓低了。

圖:隨手拍 常州火車站

換個地理位置

假設,假設把現在的蘇州,同樣的GDP體量,搬到東北或者西北,那麼蘇州的存在感要比在長三角明顯多了。

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城市GDP普遍都不高,蘇州如此大體量的經濟往那一放,肯定星光熠熠,全國人民放眼望去第一眼就是蘇州的明燈。

所以得看蘇州在哪個地理位置了,長三角全國人民望去,看到的是上海的東方明珠和上海中心,這種城市的首位度不是同處一個地區的蘇州科比的。

實際上蘇州在全國的存在感並不低,全國的百強縣蘇州佔了崑山、張家港、常熟3個縣級市,牛逼吧,從歷史上看從宋朝開始就是全國的經濟中心,蘇杭蘇杭。

所以蘇州的低存在感是相對上海南京和杭州來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