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拍马屁的人,往往能得到重用?不可不知道的技巧

在职场上有一类人,喜欢拍领导“马屁”的,大家可能觉得他毫无本事的,只靠阿谀奉承来获得领导的好感,同事们可能不怎么愿意和他接触,嗤之以鼻,并送外号“马屁精”,但往往这种人经常得到领导重用。

看看拍马屁比较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唐朝的长孙无忌就是李世民的“马屁精”,官至宰相,而且凌烟阁功臣第一位;清朝的和珅就不用多说了,《铁齿铜牙纪晓岚》描述得活灵活现的;李莲英也是因会拍马屁得到慈禧的重用。

其实拍马屁也是一门技术,不会拍到马蹄上,这些还真不是一般马屁精能做得到的,怎么样拍马屁才能把马屁拍到点子上,能把马屁拍子上的人会成为领导提拔的首选。

为什么会拍马屁的人,往往能得到重用?不可不知道的技巧

第一、拍马屁在拍在点子上

从管理的本质来说,拍马屁也是一种向上管理,并没有什么可指手画脚的。拍马屁要拍在领导喜欢的点子上,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拍下去的力度,拍得用力过度或者不痛不痒,通常只能留下一个不要脸的形象。

比如:谭月去一定中外合资公司应该,一位负责接待的先生递过来名片,对方叫滕野拓,看名字就知道是日本人,找到远离家乡不易这个点位拍马屁,脱口而出:“滕野拓先生,您身为日本人,抛家别舍,来华创业,令人佩服。”那人微微一笑,说:“我姓滕,名野拓,地道的中国人。”

谭月发现马屁拍在马蹄上了,连忙诚恳地说道:“对不起,您的名字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他教给鲁迅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让鲁迅受益终身。今天我在这里也学到了难忘的一课,那就是‘凡事认真’,希望滕先生在以后的工作能时常指教我!”

滕先生听了谭月这一番解释,不禁点头微笑,谭月也如愿以偿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工作。

谭月引用鲁迅的话题消除了对方当作日本人的尴尬,诚恳地检讨自己的不认真,现时暗示愿意为公司服务,每一点都拍到滕野拓先生的点位上,怎么能不让人喜欢呢?所以拍马屁要找对马屁的点位,就要熟悉领导喜欢什么,关注什么,找到马屁的点位,根据实际情况拍下相对的力度。

为什么会拍马屁的人,往往能得到重用?不可不知道的技巧

第二、拍马屁要真诚用心

别以为拍马屁就是虚伪他阿谀奉承的,拍马屁需要我们真诚真诚再真诚,这样才能更容易打动领导,让领导真正感受与你有共同语言。

再来聊聊和珅,隔开他贪污犯法的事儿,就聊他拍马屁的技巧。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爱戴他的母亲,就使尽浑身解数老讨好皇太后,在皇太后归西后,还跟皇帝一起痛哭流涕,甚至比乾隆皇帝还要痛心。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戏精”中的战斗机。乾隆一咳嗽,他就立刻捧上痰盂,或者帮乾隆捶背,毫不端大臣架子,哄得乾隆乐呵呵的,由此深得宠信。

这不是一般的虚伪,而是确确实实做事让乾隆皇帝喜欢。在职场上,我们要用心分析领导,领导有什么表现,就要知道他的意图,比如领导要上车要记得给领导开门,领导下车如何给领导开门,走路时不要随意走领导前面等。无论工作分内还是份

的事,都要有意无意地帮助他,这需要真诚用心的态度才能做好。

为什么会拍马屁的人,往往能得到重用?不可不知道的技巧

第三、拍马屁不能过于浮夸

比如“领导天天加班,为了这项目真是不辞劳苦”,“你这个月拿了业绩冠军,怎么这么牛,有什么

招术借用一下”,这些都是略带浮夸的赞美。像前者,除了赞美领导的劳心劳力,还要找到领导让你佩服的一个工作亮点,在细节地方提出赞美,会让人听着更舒适。而后者,对于别人的好成绩,背后一定付出不少,所以你可以先从对方的一些良好小习惯入手,不能一味放大别人的成就来夸,否则会让对方反感。

拍马屁也是一种向上管理,是一门每个职场人都要学习的技能。俗话说:“少说话,多做事”,大家都知道拍马屁拍在马蹄上是十分危险的,没有把握的马屁还是选择沉默比较好。只有在工作中多学习,多体会,在实践中成长,才能让你的职场之路越走越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