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飛機起飛需要用多個飛機發動機機車推動起飛,那麼這樣能代替彈射器嗎?你怎麼看?

手機用戶70148219350


由於航母甲板的長短有限,不比陸基基地擁有完備的跑道設施,因此,美軍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試驗航彈射器的各項技術指標,以替代滑躍式跑道的使用,在這幾年裡,別的計劃也同步在進行例如使用飛機發動機輔助推動飛機以足夠的速度飛出跑道,但是經過多年的試驗,最終發現,航母輔助發動機的使用會對飛機起飛的時候增加大量的阻力,安全係數也有很多的不足,因此,輔助發動機雖然表面上是一個很好的替代品,但是往往會產生得不償失的後果。

在上世紀70年代末,美軍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決定採用一款革命性起飛技術來大大提升航母的作戰效率,獲得美軍海軍部支持的是兩款新型的技術,一款就是通過將空氣和水進行高壓加熱,形成一個壓力艙,在航母艦載機起飛的時候,瞬間噴射高壓蒸汽,在數秒時間內,將艦載戰鬥機從零加速到足夠飛躍的速度,這一技術存在的唯一問題就是使用壽命,以及對於甲板的損傷,由於速度過快,和技術的不成熟,這項技術雖然得到了軍方的支持,但是在短時間內很難推動。

而作為這一項目的替代品,通過使用航發製造的輔助推動措施,在一段時間內贏得了海軍部的注意,但是經過了多年的試驗,發生了大量的事故造成了飛行員的傷亡,而隨著現代計算機模擬系統的不斷完善,很多數據可以通過計算機來計算數據的大小,使用輔助推動裝置的話,產生的阻力甚至會大於這些發動機所提供的動力。


諸葛小徹


艦載機起飛最重要的條件是能夠獲得足夠的升力(速度也是為了升力),目前,要想在航母上一百多米的起飛甲板上獲得足夠的速度和升力,要麼靠彈射器加速,要麼就說增大艦載機起飛迎角。若如提問中所說增加艦載機發動機數量,理論上是可以不用彈射器就可以起飛的,但是也有很多限制、且實用性不大,具體原因如下:
採用雙發動機設計的殲-15艦載機電子戰版試飛圖

1)發動機數量多、艦載機有效載荷就會不足:艦載機的作用是攜帶各類武器對敵方軍艦、飛機、陸上目標進行打擊。目前世界上艦載機多為雙發動機配置(F-35系列為單發動機),如果發動機數量過多,那麼機體重量、載油量勢必都會大增,在相同起飛條件下艦載機的有效載荷、綜合作戰效能也會下降,得不償失!
美國尼米茲核動力航母停滿F-18艦載機

2)發動機推力過大、飛行員承受能力有限:

增開發動機數量、增大推力,確實可以縮短艦載機起飛距離,但是艦載機的加速過載也會大大增加,機體結構可以強化設計,但是飛行員的身體卻無法強化,如果加速度過大,飛行員可能會在起飛過程中失去意識,因此,也不能為了縮短起飛距離無限制增大推力!
艦載機飛行員身體素質很高,但畢竟是血肉之軀,承受力有上限!
曾經也做過在飛機上增設火箭助推器的方案,但由於實用性太差未批量裝備!

3)發動機數量多、飛控/可靠性降低:艦載機發動機數量越多,那麼發動機發生故障的概率就越高、飛機的飛控也就越複雜,同時,其維護、保養等後勤要求也就越高,這麼一套折騰下來,其實用性、經濟性遠不如彈射器或者滑躍甲板起飛更有效!
美國航母艦載機一度型號眾多,為降低後勤維護壓力,目前僅保留F-18系列艦載機(後續為F-35系列)

軍事裝備等性能指標和使用方法都是經過大量的論證確定的,而且各性能指標直接基本上都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係,單純追求任何單一指標沒有太多實用價值,在

合理的範圍內平衡各因素的要求、發揮出最合適的使用性能才是最優目標


威吶解析


前些年,美國曾經給AC130裝載過助推火箭動力裝置,和降落後反推火箭裝置,來滿足短距離起降的目的。但是可靠性相當成問題,而且不容易維護保養。最後因為一次試飛當中在降落時,飛行員過早打開反推火箭,使飛機時速拍到到了跑到上造成爆炸解體。同樣起飛也存在問題,因為火箭噴發的瞬間難以控制體力,也就是說不能夠精準控制推力和距離比。


中央派我來


可以是可以,但是不可靠,效率還低,這種想法老美等航母大國都想過,不實際,所以一直不予採納。比方說,老美的一款運輸機,加裝四臺火箭引擎,降低起飛和降落距離,結果呢?封存了。


今晚70後


多臺發動機的起飛機車助力艦載機的起飛,真是異想天開。完全不可行!

飛機起飛助力裝置的運動部分的質量必須很小,一般幾十公斤吧,甚至更小。如果用你說的方法,數個發動機的助飛裝置,質量好幾噸,被加速到200千米/小時的速度,衝量巨大,如何吸收巨大的能量?

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