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深夜示威:主動停掉計程車7天,沒有網約車的日子,你怕了嗎

三個月前,空姐遇害案後,滴滴順風車業務暫停。很多乘客覺得不方便,然後選擇原諒它。

兩週前,樂清女孩遇害後民意洶湧:打倒“黑心壟斷企業”滴滴。被指“沒有價值觀”的滴滴認錯姿態做得很好:下線順風車業務,並主動宵禁一週。

於是在滴滴消失的第一個深夜,市場上沒有了網約車,也沒有出租車,很多乘客覺得十分不方便,人們很快選擇懷念它。

滴滴在深夜“示威”

滴滴顯然擁有同市場叫板的能力。

先看一組數據,截至2017年底,滴滴訂單總量和用戶數分別是74.3億單、4.5億,這兩個數字在2015年底僅為14億單、2.5億。在資本的助力下,滴滴已覆蓋全國400多座城市的出行需求,合併Uber中國後,其市場佔有率保持在90%以上。

滴滴很快在出行市場佔據壟斷地位,且其在快速擴張中導致了傳統業態出現萎縮:一種是從出租車行業退出,約有3000臺左右的規模,另外一種是雙班率下降——北京的“雙班率”從50%下降到現在的20%。嘀嗒出行CEO宋中傑估算,在網約車的競爭下,全國出租車的日單量已經從1000萬跌落到了200萬單。這一數據還不及滴滴的十分之一。

宵禁來臨,出行的缺口根本無法填補。出租車數量斷崖式下跌,再考慮到滴滴的訂單量(2400萬)包括部分出租車業務(假設原始1000萬中減少的800萬被計入滴滴中),則滴滴佔據的出行份額約為60%(美媒Recode報道的2017年12月紐約市網約車接單量佔比約為67.5%)。再考慮滴滴估計的每天未能滿足的出行請求的溢出假設為20%。過去在同一時間段,12個出行請求對應10輛車,現在則是12個出行請求對應4輛車,未滿足訂單數量的溢出將從20%變為200%。

雖說有可替代產品,嘀嗒、神州等多個平臺,但基本都沒有承接滴滴空缺後深夜旺盛出行需求的能力。一家平臺暫時退場便打車難,本質上還是競爭扭曲的體現,如果出行市場沒有因為資本合縱連橫形成寡頭格局,那滴滴再怎麼整改,深夜打車都不至於如此難。

滴滴需要“黑車”續命

其實,滴滴平臺的“黑車”也不少,他們常常是互相依賴的關係。在各地的網約車新政實施之前,大量黑車司機轉戰滴滴,一方面可以獲得更穩定的客源,一方面平臺的補貼豐厚,有利可圖。

不過,隨著監管對網約車監管政策的逐步收緊,滴滴不斷增加抽成降低補貼,大量不符合資質的司機被迫退出,重新激活了“黑車市場”。

在乘客質疑後,王言承認,自己在一年多以前短暫做過網約車司機。後來,因為遭到了乘客的幾單投訴,賬號被滴滴封禁,“平臺管得太寬了”,他抱怨說。

順風車事件發生後,滴滴多次對外鄭重道歉,並表示對平臺進行安全整改,但有媒體調查發現,仍然有不少“黑車”正常上路運營。

合法合規註冊、辦理手續,滴滴將失去大量網約車司機和車輛,這對正在謀求上市的“滴滴”估值是個重大的打擊。所以滴滴平臺一再放緩、抵制合規化進程,一再縱容甚至鼓勵無證司機、車輛從事營運活動。

北京市政府交通委員會交通專家委員會委員徐康明曾撰文指出,滴滴想要做的還是在維持非法運營,因為這樣的話能夠維持現在的經營體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