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20的研製有多難?爲什麼?

深深的海洋30505607


這個地球上能造原子彈的國家,能造核潛艇的國家不少,但能造戰略轟炸機的卻很少,

轟20,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惟二有能力建造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的國家,你說難不難。另一個能造的當然是美國。以前能造新一代大型戰略轟炸機的是蘇聯,不是現在的俄羅斯。現在的俄羅斯能幹的活兒只有翻新逆火,重開圖160海盜旗生產線。

中國造轟20的辦法是比較實際的,一步一步來,每一步都是為下一步做鋪墊。中間的步驟一個不能跳。真以為國家幹大項目是想到哪幹到哪?那是嚴格論證了一萬遍,按照先後順序來的,先搞航母,再建運20,再從北斗1搞到北斗3,而且殲20必須先搞定,不然拿啥去護航?以上問題都解決後,才會建造轟20。

圖一:隱身技術也是循序漸進,中國不搞定殲20,就不會大搞轟20。

造戰略轟炸機,最難的是國家意志。這玩意是大工程,不比造航母簡單。需要集中全國的科研力量去搞。造戰略武器,往往有兩個作用,一是嚇唬人的,二是能打仗的。航母比戰略轟炸機亮相的機會更多,更容易嚇唬人。很多國家在選擇時,都會選擇航母,而不是戰略轟炸機。搞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對力量,其實空軍的戰略轟炸機這一項,是最不受待見的,也是最容易被陸基的導彈井和海基的核潛艇代替。

第二難的就是經濟實力。每年軍費不達到2000億美元這個量級,搞不起。戰略轟炸機的研發貴,購買單價更貴。想用200億美元拿下戰略轟炸機的同學們,洗洗睡吧。B-2總共花了440億美元,總共只造了21架,單價高達21億美元,這可是上個世紀的幣值。用買一架B-2的錢,能買一艘小鷹級8萬噸航母,還帶找零。能買大半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中國003航母不會比小鷹級更貴。一艘航母能裝幾十架飛機,而一個B-2就只能是一個B-2,讓你選的話你糾結不?

圖二:轟20的噸位可能在150噸-200噸之間,不光能打核戰爭,還能發射中國版隱身戰斧打常規戰爭。

當年的440億,換算成現在的幣值到1000億美元問題不大。新一代的B-21戰略轟炸機,美國空軍號稱能用800億拿下,這就是明著欺負元老院。美軍現在搞新武器,超預算的多的很,從F-22到F-35,不超支的很少。不超支怎麼才能孝敬好軍火商爸爸?怎麼才能抽抽油水。空軍的將領們退役後還指望當個軍火商的顧問掙錢呢。我們要假裝美軍兩袖清風,只超支50%,那也至少是1200億美元。後續幾十年的維持翻修成本我們暫時不算。

第三難的是建造難度。首先你得能搞定大飛機的研發建造,不管是客機也好,不管是軍用運輸機也好,你必須至少能搞定一頭。不會造大飛機,直接上手戰略轟炸機,那是越級挑戰,歷史上沒有什麼成功的先例。200噸左右的大飛機,這個世界沒有幾個國家會造。

圖三:一艘戰略轟炸機,能換一艘航母,這是艱難的選擇。

第四難的就是設計難度。你花了一艘航母的錢,就必須得設計一型能打仗的戰略轟炸機吧,而不是擺樣子吧。圖160那個時代,用變後掠翼解決突防問題,B-2那個時代,用隱身飛翼解決突防問題。你想打別人的心臟,不能當人家的防空系統不存在吧。戰略轟炸機就是迎著對面的刺刀上的,如果沒本事突防,戰略意義就大打折扣。隱身不好弄,飛翼更不好弄。

第五難的就是武器設計。這是2018年,不是1918年,你造個戰略轟炸機,別說就只能用來扔鐵炸彈,你肯定得有兩個殺手鐧武器,肯定得裝備遠程導彈。能精確打擊的遠程導彈本身就很難, 於是你在轟炸機開工之前,不得不建一套覆蓋全球的北斗3。這個地球上有幾個能建GPS和北斗3的國家呢?


厲兵


假設轟20屬於隱形轟炸機,下圖是2018年5月8日,中航工業為慶祝西飛成立60週年的一個宣傳片結尾,從圖上看飛翼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但是轟20本身屬於高度機密,沒有任何資料可參考,那麼我們可以把眼光放到B2轟炸機身上,我們可以用B2類比一下。B2轟炸機1989年7月首飛,1997年4月服役,也就是說到現在已經首飛快30年了,在這30年裡面還沒有誰拿出和B2對等的作品,就算俄羅斯的PAK-DA也只是停留在紙面上,所以你們說難不難。

首先是這個飛翼佈局,飛翼佈局沒有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翼身融合。由於沒有垂尾結構,所以需要巨大的機翼來對機身機頭配平。在這飛翼研製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風洞試驗,得出的數據再進行分析,根據分析出的結果在優化外形,這個過程就十分漫長,要一點點試,而且這個試的過程還需要大量的先進設備,無論是時間和資金都不能缺。

美國研究B2轟炸機的時候可不是三五年完成的,他的生產商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研製飛翼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末,1940年試飛了N1M飛翼驗證機,1942年12月27日試飛了XB35飛翼轟炸機的驗證機N9M,1946年6月25日試飛了最大起飛重量超過70噸的XB35飛翼重型轟炸機,之後美國又根據XB35研製了噴氣式的YB49飛翼轟炸機,而B2轟炸機的尺寸和YB49就已經很接近了。但是由於早期飛控比較落後,飛翼機的操縱和穩定性是個大麻煩,所以飛翼機一直無法實用化,直到計算機和電傳的出現才解決操縱的問題,所以B2的成功一定程度要感謝計算機的發展。下圖自上到下就是N1M、XB35、最後一張是YB49和B2的對比。

然後就是隱身問題,這個隱身可不僅僅是把外形做成隱身就能隱身了,外形只是隱身方案的一部分。整個B2表面附有雷達吸波材料,這種吸波材料的配方屬於高度機密,他本身含有將雷達波轉換成熱能的成分,而且特定波長的雷達波照射到塗層後反射的雷達波會發生干涉然後抵消。不過,吸波材料應該是不成問題,因為殲20已經服役,但是肯定要根據機型做出適當改進。

下圖是B2發動機進氣排氣佈局,可以看到B2的發動機進氣排氣都是呈現s型,發動機埋入飛翼內部,這樣被雷達直接照射到發動機的概率大大降低。而且為發動機排氣進行專門降溫處理,降低整機的紅外特徵。

再就是發動機,光有好的隱身和氣動外形沒有好的發動機也不行。B2用的是4臺GE F118-GE-100發動機,推力8618公斤。至於國內,隨著大推力ws18或者無加力版ws15渦扇發動機的成熟,這個也會同步解決。

還有飛控,B2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飛控和電傳的出現,因為早期的飛翼機控制問題遲遲得不到結局,飛機穩定性和可操縱性很差。關於B2的飛控引用以下資料,

B-2 的機翼後緣安裝了 8 個動作器遠程終端,通過四餘度數字式數據總線接收 GE 飛行控制計算機的指令。遠程終端將數字指令翻譯成模擬信號,使動作器控制翼面偏轉到相應角度,遠程終端還負責控制所有必要的反饋迴路。在 B-2 風擋前的機翼前緣安裝有 6 組大氣數據傳感器,向線傳系統提供大氣數據,該系統根據氣壓數值來確定飛機的迎角和側滑量。

還有就是錢的問題,這是個不太好迴避的問題,B2的研製費用超過200億美金,美國一共採購了21架B2轟炸機,飛機本身費用12億美金,平攤了研發費用最終採購價為24億美金,中間還牽扯大量科研設備,這不是一筆小數目。還有是材料、加工工藝等等要解決的問題,要是工藝解決不了那麼給你圖紙也無法生產。

所以,隱形轟炸機的研製可不是一個小工程,他涉及到幾乎所有工業門類,涉及到的圖紙數目可能達到百萬級。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完整航空工業的國家不超過5個,中國很榮幸是其中之一。所以,對於中國的所謂的這個轟20轟炸機,我們要慢慢等待。


雛菊西瓜Peterpan


很難很難很難,重要的事說三遍,要是這個事情不難,我國早就把真正的戰略轟炸機給造出來了。這裡我不直接說轟-20是有原因的,因為到目前為止,轟-20的消息雖然滿天飛但是卻還沒有一條有用的信息,一切都還處於保密的狀態。不過前段時間西飛的視頻結尾出現了一架披著蒙布的飛翼佈局轟炸機,所以目前來看,這個應該就是關於轟-20最有用的信息,暫且認為轟-20是型飛翼佈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


目前世界上總有真正意義上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只有美俄,我國的轟-6K“戰神”雖然經過不斷改進性能得到巨大提升,當時由於平臺的限制,無論是載彈量還是航程都和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有著不小的差距。

如果真的像西飛給出的視頻那樣,轟-20是類似於美國B-2轟炸機的飛翼佈局隱身轟炸機,那對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是真的有難度。隱身技術隨著殲-20的研發成功,我國可以說是已經應用的爐火純青,但是飛翼式佈局飛行器卻是剛剛起步,說難聽一點就是以前空白。其實目前為止,飛翼式佈局飛行器除了美國諾斯羅普公司之外,還沒有任何一家能夠成功設計並且投產。這家公司在這一塊非常牛逼,除了世界最強B-2幽靈之外,還為美國海軍研製了X-47B,是一款飛翼式佈局的無人飛行器,目前已經在航母上成功起降。


本來我國現在研製大飛機的能力就有限,研製出一款大型運輸機都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而轟炸機和運輸機不一樣,研發難度更大,飛翼式佈局的轟炸機就更難。且不說飛翼式佈局轟炸機,就常規佈局轟炸機,我國航空工業發展了幾十年,到目前為止都還僅僅只有轟-6這一款作品。


轟-6這個轟炸機平臺的年齡已經非常大了,我國其實需要一款性能出眾的戰略轟炸機來接替轟-6的位置。但是戰略轟炸機的研製難度實在是太大,而且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人才投入,需要舉全國之力。就轟-20而言,全新的氣動佈局肯定要進行長時間理論設計,風洞實驗,動力佈局等各項從零開始的實驗和理論分析。這個過程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難度,還有一些其他原因,美國的B-2單價高達22.1億美元,就已經證明了研製隱身轟炸機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說,在技術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除非迫切需要,否則不會全力支持隱身戰略轟炸機的研發。而在導彈彈道鼎盛發展的今天,戰略轟炸機的威懾力其實也受到了一定影響,我國目前還在致力於魔改轟-6,還在全力讓轟-6加長服役年限,而不是全力發展新一代的轟-20,這一點也從側面印證著轟-20短時間內肯定無法研製成功。

雖然飛翼佈局的隱身轟炸機我們只能自己從零開始進行摸索,不過我覺得再難也難不倒中國軍工人,核潛艇我國都能白手起家,戰略轟炸機肯定也不是問題。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術發展和沉澱,我能就能看到飛翼佈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首飛。


軍事噠噠噠


中國是在2008年以後才會造大飛機的,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相比美俄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重而道遠!


獵殺者29


首先,中國對於大型軍用飛機的研發經驗是比較少的,轟炸機更是數十年來都是基於轟-6K改改改而來的,運-20這樣的200噸級軍民通用型大型運輸機的研製,也是為轟-20的研製獲得了更多的經驗,特別是轟-20這樣的大型作戰飛機普遍都是電傳操縱的,氣動佈局上是靜不安定的隨控佈局,而運-20在機體結構、電傳操縱系統等方面的經驗,可以為轟-20提供幫助。

(國產轟炸機一直以來都是在轟-6身上縫縫補補,沒跳出這個框框)

但是這還只是最基礎的,轟-20如果是非常注重隱形的話,很大概率會效法美國的B-2“幽靈”和B-21“突襲者”一樣採用大型飛翼佈局,這種氣動佈局中國之前沒有接觸過,對其氣動佈局優劣點的掌握恐怕需要時間,比如飛翼佈局隱形性能特別好,升阻比高、結構重量輕,但是偏航性能差,需要用自動飛控系統糾正航向偏差,而且由於飛翼佈局飛機沒有垂尾,轉向需要用減速板來完成,而減速板-方向舵的獨特設計,也是諾斯羅普公司的專利。

(B-2的減速板,兼有方向舵的效果,這是中國之前任何一種國產飛機都沒有的設計)

這是氣動佈局方面的,另一方面是發動機。如果是B-2這樣的亞音速飛翼佈局轟炸機,那麼就需要研製一種無加力的推比8一級甚至更高的發動機,如果以渦扇-10B為基礎,減去加力燃燒室,類似於B-2上的F-118,可能進度還快一點,如果是類似B-21上的F-135無加力版,就要渦扇-15儘快成熟後再衍生,需要的時間更久。

(B-2的F118發動機深藏在埋入式S形進氣道里,噴管也進行了隱形設計)

當然還有子系統,比如B-2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是有兩部的,分別在前機身左前方和右前方,機上的電子戰系統也是很先進的,這些都需要用時間、金錢和人力去完善。


跟烏龍漲姿勢


確實非常難。就說起步難。一套完整的飛行理論體系很難建立,無數的摸索,無數的失敗,還有鮮血和犧牲,這個哪個國家都跑不了,相信美國蘇聯也下過大本錢的,也是一步一步探出來的。設計難,材料費,精加工難,精密裝配難,每一個環節出問題都不行。


亢龍有悔44


應該是咱們一般人想象不到得難度,這是一個集成工程,不是能夠研製所有子系統就能整合起來,問題太多了。但我們國家正在一步一步走,相信國家有能力,科學家有毅力,盼望轟20早日飛上天


海濤251147282


轟20研製多難,我想至少有三點難,一,起步難,中國現在連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都沒有(H6K只是把戰術提升到戰略),更別說新型隱身戰略轟炸機了,這樣的技術跨越的難題幾呼可以和第一艘核潛艇相比較,(包括髮動機,飛機的整體結構佈局,飛控雷達武器等系統,等等),第二,給將來準確定位難,戰略轟炸機一般要使用半個世紀以上,可將來怎樣才不會被淘汰?這已經不是隻造飛機那麼簡單的那回事了,必須得有相當超前的戰略眼光(雖然現在有些技術達不到,但飛機至少得要有改造的條件),第三,飛行員和維護員難,高科技少不了高要求的人材,不管是使用者和維護者,幾呼可以說“萬里挑一”,造一架飛機也許只要一兩個月,可一個合格的飛行員(轟20)卻要一二十年,加上地面保障人員和場地等都是不同普通飛機相對簡單的要求,難!


汗水為血而流37610868


造一個超級核彈,威力是沙皇的一萬倍,埋在地殼下面,誰也別欺負咱,欺負咱們我就引爆地球。


曼陀羅20999699


我國航空發動機一直落後於美歐俄等國,我國的航空發動機要想彎道超車,走在世界前列,必須要有技術創新。航空發動機的四大部分,進氣風扇,渦輪增壓器,核心機,尾噴管,在這些領域都要有所突破,在這四大部分中,進氣風扇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受關注較少的部分,但也是更容易突破,出成績的部分。多向異面進氣風扇,進氣量相比目前所用進氣風扇有顯著增加,而作為以空氣為工作介質的機器,進氣量增加也能增加航發的推力和推重比,新概念風扇將是我國航空發動機取得突破的可能方向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